查看原文
其他

豫王坟外交部宿舍十号楼旧事(之十二 上)搬来搬去的邻居

孟京生 外交官说事儿 2023-12-06

作者简介


孟京生  外交部第一代外交人员的子女,父母都是1950年调入外交部的干部。




点击阅读前文

  CLICK

 之一:写在前面的话

 之二:五十年代外交部干部职工的居住情况(上)

 之二:五十年代外交部干部职工的居住情况(下)

 之三:豫王坟附近的交通(上)

 之三:豫王坟附近的交通(下)

 之四:豫王坟——豫王的坟

 之五:豫王坟外交部宿舍区及十号楼

 之六:十号楼的住房分配及其他

 之七:绿化及与吃有关的旧事

 之八:饲养及乒乓球台等

 之九:邻里

 之十:平波、李锡龄的故事

 之十一:在外交部工作的外交部子女


我所知道的相当有限,尽可能都写下来,肯定有很多遗漏,希望大家补充。

一单元

一单元最早搬走的就是土建中家。1964年,土金璋调任延安的专员。200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已经没有“专员”这个级别了,当时的级别是在副司长和正处长之间。

土金璋是老陕,三八式干部。他从西藏外办调入外交部,在朝鲜任一秘,也在罗马尼亚使馆工作过,在外交部的主要经历是任钓鱼台国宾馆的主任。这个职务迎来送往的任务比较多,接触党和国家领导人比较多。毛主席来钓鱼台就由土金璋陪同,所以毛主席认识他。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土金璋照片

60年代,毛主席在北京接见以土金璋为首的延安老区代表团。(前排左四为土金璋)


70年代初周总理回延安。周总理左侧的是土金璋。摄于毛主席旧居窑洞前。


70年代初周总理陪同越南总理范文同(前左一)访问延安。前左三为土金璋。


土金璋陪同周总理参观。


写字者为人大副委员长郭沫若。右一为土金璋。


政协主席李瑞环与土金璋握手。


土金璋杨辉夫妇在深圳与习仲勋齐欣夫妇在深圳会面。后面中立者为习仲勋的女儿乔乔。


土金璋(右二)50年代在驻朝鲜大使馆任职时与同事的照片。左二是大使潘自力。潘自力是外交部的老资格,1925年去苏联中山大学学习,1926年的党员;1928年任陕西省委书记;解放后任宁夏省委书记、省主席,陕西省委书记;八大的中央候补委员;1955年出任中国驻朝鲜大使;后任驻印度、尼泊尔、苏联大使;1972年病逝于山西五七干校。


1962年,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许建国(右二)与土金璋(左二)等在黑海留影。


土金璋与外交部同事、陕西老乡杨克明摄于雅宝路外交部招待所前。杨克明后任干部司长、驻加纳大使。


土金璋全家福(少一人)


土金璋先生九十大寿时带孙辈的全家福


缅怀土金璋先生百年诞辰座谈会




之后,土金璋又出任驻罗马尼亚参赞。时任大使是许建国。由于60年代常有外宾访问中国革命圣地延安,而且延安要建造一个大型的革命纪念馆,为加强领导力量,陕西省委书记张德生到北京见到周总理时,要求派一个外事干部到延安负责。总理答应考虑。于是外交部找了几个陕西籍的干部谈话,最后决定调土金璋为延安地委副书记、行署副专员兼外办主任。土金璋在外交部是十一级,副司职,属于平调,并没有升官。

1964年夏,土金璋率一些延安干部到北京,还受到毛主席的亲自接见并合影留念。虽然解放后毛主席没有回过延安,但对延安的感情很深。

1973年周总理到延安,接见以地委书记许效民(军代表)、副书记土金璋为首的当地干部,了解到陕北多年来贫穷面貌没有多大改变,十分痛心,流了眼泪。吃饭时周总理说:“我在北京帮助你们,要求延安三年改变模样,五年粮食翻番。”当年有纪录片拍下了这一场景。因为土金璋资格老,跟总理熟,所以回答总理的问题都是土金璋的事。土答一定做到。

不久,土金璋就接替许出任延安地委书记。后来此事被拍成电影,剧组请土金璋本色出演自己,成为佳话。

电影中王铁城扮演的周总理到延安。土金璋原型出演。


土金璋与周总理的扮演者王铁城合影

延安没有五年就达到了周总理的要求,到十二届三中全会后的1979年,达到粮食亩产900斤,翻了一番。1995年延安上升为延安市,正厅级单位。

后来土金璋调任西安市副市长多年,在西安人大副主任任上退下来。他是个在陕西有影响力的人。

土家搬走后,李超家搬了进来。李超在同级别干部中算是年轻的,年纪不大,但资格挺老。1938年12岁时,李超参加了八路军的一支宣传队。他调入外交部就是西亚北非司副司长,又在礼宾司学习了一阵子,次年(1965年)外放伊拉克当参赞。

李超有一女一儿,刚来的时候有外地口音,儿子小弟(不知道大名)还没上小学,大家都随着他家叫他小(底),很可爱的大头娃娃。小弟很小就学骑自行车,人跟自行车一样高,端把掏裆骑得不错。大人们有点儿担心,他太小了。

一单元还有梁上苑家,在十二号楼盖好后搬走了。梁家兄弟姐妹多,最小的小六梁劲泰比我小一岁,在十号楼住的时候没见过。小六从小跟着父母在香港生活。

梁家老大巨泰算是外交部子弟中岁数最大的一拨,中学在101,大学在哈军工,跟毛远新一班,文革前就大学毕业了,由于受父亲问题的影响,没有从事尖端科技工作,在上海一家钢笔厂工作。

老二凯泰是大连海运学院毕业的,毕业后在远洋海轮上当技术员,70年代就跑了世界上很多地方,跟我们说了不少国外见闻,我们都很羡慕。其他子女文革都下乡了。

老四北泰是我育英学校的学长,中学跟我二哥、三哥同在十五中,后来和我哥一样,到山西插队当知青。

梁上苑在新华社香港分社任副社长,文革因特嫌被关进秦城好几年,恢复工作后任西欧司副司长,负责英国、香港事务。

一单元131号是何家,叫什么不知道。何家的孩子两女一男。老大何莉莉,育英学校跟我四哥同年级。老二何燕燕在育英学校入学时与我同班。她是我们班最好看的女生之一。虽然住一个楼,又是同班同学,但我从小到大没跟何燕燕说过话。我们成长的年代,男女生是互不说话的。弟弟何小安比我小好几岁呢,没在一起玩儿过。何家跟土家前后脚搬走了,搬到三号楼去了,原因不详。

二单元

三楼的邻居胡成放黄穗一家搬到十二号楼去了。他家与我家的故事挺多的,以前在别的文章中写过,不多叙述了。简单讲就是胡家老五京茜出生后,我们两家打算拿我换京茜,未成。我家五个男孩,胡家四个姑娘。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胡成放照片

1970年10月左右,胡成放在五七干校劳动,应老战友,湖南省军区司令杨大易的邀请去长沙见面。正值济南军区司令杨得志回湖南老家路过长沙,杨得志任志愿军副司令时就认识胡成放,于是一同到韶山毛主席旧居参观,留下此照。


胡成放黄穗夫妇带领孩子在十号楼前的合影。小女儿京茜刚刚一岁。


70年代,胡成放从五七干校调回后全家福。前排左起:老五胡京茜、妈妈黄穗、胡成放、老四胡宁宁。后排左起:老三胡文茜、老二胡国庆、老大胡杭茜(xi)。




胡家是与我家来往最多的邻居。胡家四个孩子在育英学校上学,其中儿子国庆与我四哥同班。80年代至今,我们两家又同住东交民巷十三号,又是楼上楼下的邻居。有的称呼是小时候叫的,以后就一直传留下来了,例如胡家老四胡宁宁,我家人到现在提起来还称她“小胖儿”。这称呼不为外人所知。

胡成放是从军队调来的干部,福建人,1933年就参加革命了,留学过日本,参加过左联;抗日时在山东八路军115师当敌工科长;解放战争曾只身入敌营说服吴化文起义;抗美援朝时任24军副参谋长;回国后任22军政治部副主任;19955年授衔大校,十级;1960年调入外交部,没几天就派到驻捷克使馆当参赞去了。

有趣的是,我大学毕业时曾到海淀温泉中央档案馆实习参观,看着一个柜子的抽屉标有“外交部对外任命名单”,有点儿好奇,拉开抽屉抽出一份看看,正好是周总理任命胡成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参赞的任命书原件。后来我还跟胡叔叔说过这事儿。胡叔叔说他自己都没有任命书的副本。

胡成放70年代出任驻伊拉克大使,回来后任中国旅行社总社暨中国华侨旅行社总社社长。庆祝国旅社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庆典,请到了邓小平到场,面子极大。之后,中旅华旅与外交部脱钩,归了国家旅游局,让胡成放去当国家旅游局副局长,不干,回外交部出任驻智利大使,80年代离休下来。因为资历够老,不但获得了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还荣获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章。国家规定,红军时期参加革命的活着的老同志才有。全中国只发了几千枚,非常珍贵。外交部有17人获此纪念章。

胡成放2018年去世,享年101岁。我爸2020年去世,享年107岁。在外交部第一代外交干部中,活过100岁的就是超高寿了。

我家原是一套房在二楼,一套在三楼。胡家搬走后,我家的一套搬上三楼。腾出来的房子周家搬入。大女儿周小普在日坛中学与我同班,又一起随父母去了五七干校在一个连。后来小普在北京郊区农场当知青,恢复高考后考上大学新闻系,后在人民大学当教授。周家还有一个妹妹周小民和一个小弟弟。

我家对门搬来了小勇家。她爸爸是信使队的,一年到头满世界跑,是那个年代出国次数最多的中国人,每年得出国十趟八趟不止。小勇妈妈是穿军装的解放军。家里有个老太太,我们见面叫奶奶。小勇比我小几岁,从小带个小眼镜,老实得很。这个年纪的孩子还够不上跟我们一起玩儿。他还有个弟弟。

再有就是五楼253号的金小邦家了。他妈妈去世后,金爸带着两个儿子调离外交部到石家庄去了。

金家搬走后,徐家搬进来了。大儿子徐小明跟我同岁,同校同年级不同班。弟弟少良是跟在我们屁股后面玩儿的小孩。搬进来后,徐妈又生了个女儿叫呢呢。下干校时好像是去了江西。


- 未完待续 -

 文字 | 孟京生  图片 |  除有标注外均来源于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元元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