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豫王坟外交部宿舍十号楼旧事(之十一)在外交部工作的外交部子女

孟京生 外交官说事儿 2023-12-06

作者简介


孟京生  外交部第一代外交人员的子女,父母都是1950年调入外交部的干部。




点击阅读前文

  CLICK

 之一:写在前面的话

 之二:五十年代外交部干部职工的居住情况(上)

 之二:五十年代外交部干部职工的居住情况(下)

 之三:豫王坟附近的交通(上)

 之三:豫王坟附近的交通(下)

 之四:豫王坟——豫王的坟

 之五:豫王坟外交部宿舍区及十号楼

 之六:十号楼的住房分配及其他

 之七:绿化及与吃有关的旧事

 之八:饲养及乒乓球台等

 之九:邻里

 之十:平波、李锡龄的故事


外交部子继父业的孩子还真不多,不像外贸部那样下属很多外贸公司,可以安排本单位子女工作。

前面说到411号的小弟张海河在外交部财务司工作,我知道的还有几个,但肯定不全。

许建国的儿子小七——杜新启,在外交部机要交通处任处长,在国外使馆当过办公室主任。不是学外语出身的干部,在外交部很难高升。

还有就是朱开宪。他爸朱君毅曾和我爸在一个使馆工作过,任参赞。我和开宪在五七干校一起干活劳动。两人的爹又同在平水点的同一连队。开宪是中国人民大学七九级档案系毕业的,分配到外交部档案部门工作,后来外派到马达加斯加等国任职。

还有小亮,他比我小几岁,初到湖南干校时他跟着父母到平水。80年代我们同住一个院。他爸詹士亮。老亮,小亮正名詹永新。这是外交部极少有的父子大使。老亮是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的那一拨大学生,外语干部。在外交部,圣约翰来的那批干部是英语最好的,有40来人,如汤兴伯、袁对松、朱启祯、温业湛、田进、顾家骥、陈鲁直、周善延、陈嵩禄、纪立德等顶尖儿的外语人才。

老亮于80年代出任驻土耳其、埃及大使,90年代任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总干事。小亮北大世经专业毕业,长于港澳事务,出道就在港澳办,参加过中英联络小组谈判,任外交部驻香港副特派员、外交部港澳司司长,2015年出任驻以色列大使,回国后任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委员长。我也弄不清那是个什么单位。有趣的是,爷俩儿都在国际问题研究所工作过,不过没有什么裙带关系,小亮在先,老亮在后。

还有郑清典,他是我在育英小学入学时同年级不同班的同学。郑清典2007年出任驻孟加拉大使,后任驻阿富汗大使、驻牙买加大使兼任驻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是我们育英同学的光荣。郑清典的父亲以前是亚非司的。

章启月(女)是外交部子女中最幸运者之一。1971年11月中国重返联合国,说是重返,实际上是第一次加入联合国,顶替掉了台湾。这时,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开始和章士钊之女章含之谈恋爱。乔冠华因为代表中国首次出席联合国大会,又是在周总理领导下打开中美关系的主要人物,风头大劲,名气超过部长姬鹏飞。与章含之谈恋爱,有其女儿洪晃在跟前不方便。

中国加入联合国后,周总理觉得外交部还得再培养一批英语翻译人才,派留学生去西方国家学英语,获毛主席批准,于是从全国范围内选拔原中学外语学校的中学生出国留学。原中学生被选上者去英国留学,也有4个小孩去美国留学。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去美国留学的学生。说是留学生,其实就是几个十来岁的小孩儿。一共4个,都是外交部的干部子女,洪晃最小,12岁,章启月14岁。

选上章启月实属侥幸。她爸章曙1973年任联合国安理会事务司副司长。根据联合国的规定,其工作人员子女可随父母在其任职的地方上学,路费等费用由联合国支付。让章曙的女儿去美国就读可以省下路费。那时中国实在是穷,能为国家省点儿外汇就省。章家住豫王坟宿舍七号楼,几个女儿当中,章启月最小,老大章小桥,老二章小路跟我在日坛中学的同级不同班,老三章小河是七一届的,那时已经十八九岁了,不符合赴美的条件了。章启月十三四岁,符合条件,跟洪晃差不多。

小留学生赴美的事是72年或73年定下来的。乔冠华与章含之于1973年11月结的婚,住在章含之处——史家胡同51号。此宅是多年前周总理送给章士钊老先生的。章士钊去世后,其女章含之居住在此。

1974年,乔冠华接替姬鹏飞出任外交部长。这四个小留学生也是于1974年启程前往美国的。

4年后,小留学生回国。章启月入外语附中就读,考大学,顺利考入一外,毕业后考入联合国作同声翻译,后入外交部国际司,再后来在中国驻联合国使团工作,官至参赞,最风光的是1999年出任外交部对外发言人,成为全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她嫁给了同是外交部的干部刘结一。章启月后来出任过驻比利时、印尼、希腊的大使,以及驻纽约的总领事。纽约总领馆是中国在海外的第一大总领馆,历任总领事都是大使衔。

1998至2004年,章启月担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副司长。


章启月有几个外交部第一。她与父亲章曙同任过驻联合国使团的参赞和驻比利时大使。夫妻同任驻外大使。刘结一曾出任中国驻联合国大使,现任中共中央台湾办主任、国务院台湾办主任,正部级,十九大中央委员。


60年代,陈毅元帅和家人合影。


子继父业的一号人物要数外交部长陈毅的女儿陈珊珊了。陈毅去世后,夫人张茜身体欠佳,住院治疗。当时的外交部干部司副司长姬鹏飞的夫人许寒冰去医院看望张茜时告知:“外交部准备派一批文革前各外语附中老初三的年轻人出国深造,回来后到外交部当翻译,你家珊珊符合条件。”张茜知道中央有规定,高干子女不得出国留学,有疑虑。许寒冰解释说,陈老总去世了,珊珊不算高干子女了。张茜不放心,打电话给邓大姐。邓大姐请示总理,总理回答说,珊珊的事可以考虑。等于是批准了。于是陈珊珊就参加了出国留学的培训。

1972年和1973年,外交部两次选拔年轻人去英国留学,陈珊珊入选。同时入选的一批人后来都成为外事口的重要人物,其中有前外交部长杨洁篪,前副部长周文重、王光亚,前外贸部副部长龙永图等。

后来,陈珊珊与外交部的干部结了婚。说她是外交部子女还有点儿牵强,她只是名义上的外交部子女,没听说外交部的孩子有谁跟她有来往。她属于中南海的孩子,太高,外交部的孩子够不着。


龚湃与儿子乔宗淮

子继父业的二号人物要数乔冠华的儿子乔宗淮了。乔冠华和夫人龚澎是建部时就在的干部,是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的得力助手。乔冠华任部长助理,龚澎任情报司长。也许就是这个原因,乔龚二人从来没有外派当过大使,两人一直在部机关担任离不开身的要职。

乔冠华一家住报房胡同35号(今69号)宿舍楼,使得儿子宗淮和外交部高层干部的大部分子女因邻而熟。宗淮在大孩子中年龄算是比较大的,1944年出生。他是个极具政治素养的人物,在外交部的大孩子中有很高的威望。文革开始时,宗淮是清华大学三年级的学生,文革初与贺龙的儿子贺鹏飞、刘宁一的女儿刘菊芬同为清华大学红卫兵的头头,后来到国防科委下属的研究所工作。

文革中后期,宗淮政治交游极广,与很多重要人物相熟,如王震、胡耀邦等人。因为乔冠华与章含之相好之事,宗淮与父亲闹翻搬出乔家。外交部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孩子们都同情并支持宗淮,包括很多外交部的干部也是,只不过不敢公开而已。特别是宗淮的政治水平高,有眼光,对父亲后期的政治立场和作法提出了批评。这一点得到了许多元老级人物的赞扬。以至于其父倒台后,宗淮没有受到牵连,而作为政治新星出现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

文革后,他考上中科院力学所研究生;1983年调入国务院办公厅后到香港中文大学交流,以了解香港的情况;1984年就被任命为中央驻港领导小组成员,对外名义是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秘书长、中英联合联络小组的中方代表,正式从政;1985年被增补为十二大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与他同时增补为中央候补委员的还有吴邦国、宋德福、贺国强、吴官正、丁衡高、袁伟民等人。不少人后来成了党和国家领导人。1982年十二大闭幕时,外交部有中央委员头衔的是黄华、吴学谦,中央候补委员有韩叙、钱其琛。1985年钱其琛增补进中央委员会,乔宗淮增补为中央候补委员。这时乔宗淮是在香港工作,还不是外交部的人。此时的外交部长是吴学谦。

乔宗淮到香港中文大学时,外交部副部长姚广率中国政府代表团与英国开始了第一轮正式谈判。1983-1984年是中英香港问题谈判的关键时期。1984年12月,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正式签署,1985年5月生效。香港的事都是中国上上下下都十分关注的头等大事。乔宗淮能直接参与其中绝非偶然。

1987年中央十三大召开,乔宗淮继续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连任两届。

2006年1月17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宗淮致会议开幕词。

1991年,乔宗淮从香港调回北京,到外交部,外放到芬兰兼爱沙尼亚大使,接着在10年内连续任大使,驻瑞典、朝鲜、日内瓦联合国组织的大使,十年内只有在朝鲜任满4年;2001年被调回部里任副部长,此职仅当了一年多;之后任外交部部领导小组成员、纪检书记、中纪委委员;2008年退休。

乔宗淮是外交部子女中为数不多的在外交部任职最高的人。因为父母身居高位、年龄在大孩子里也算大的,所以除了报房胡同35号的发小邻居,乔宗淮对外交部其他比较小的孩子基本不认识。但很多外交部小字辈的孩子们都听说过乔宗淮的故事和传说。

2017-2021年,王克任驻坦桑尼亚大使。


王克(女),出任过驻巴巴多斯大使,2017-2021年出任驻坦桑尼亚大使。坦桑尼亚和埃及这两个国家是中国在非洲最重视的两个国家。王克的父亲在外交部什么部门工作不清楚,只知道她爸王茂行原来在江西干校五连开过手扶拖拉机,原来也是外语干部。

2009年12月4日,北京外交封爱好者联谊会会长朱敏向原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介绍外交封。


还有刚刚去世不久的朱敏,曾经在外交部招待所和领事司干过。他爸是原行政司副司长朱广海。

这几个当过大使的外交部子女都是正科的外语干部,一外、外交学院或北大世经专业毕业的。

外交部驻外大使在80年代中期以前基本上都是老干部,大都是抗日时期参加革命的。之后,小字辈的干部成长起来担纲,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外语干部。非外语干部比较吃亏,提升不上去。驻外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非外语出身的驻外外交官基本淘汰干净了。200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外交人员法》明确规定,驻外外交人员要具备工作上的语言能力。

外交部子女真正出国当外交官的不多。要进入外交部工作,成为外交官,首先就得是外国语大学或外交学院或北大英语专业毕业才成。二外毕业的能进入外交部工作的人不多。进入外交部要经过层层筛选。外交部子女要进入外交部当外交官没有什么太多的优势,要具备资格才成。

下属单位中倒是有一些。十号楼的子女中,田长松的儿子田京,在供应处工作;田京的弟弟在世界知识出版社工作。田长松原住十号楼一单元四层。他在比较年轻的干部忠算是外交部的老资格了,从志愿军战俘营就算进入外事工作了,到湖南干校时和我爸在平水是一个连的,属非洲司的人。田长松80年代在非洲莱索托当过大使。儿子田京我比较熟,两个小弟弟太小,没什么印象。

原外交人员服务局副局长李萍之女李文燕原在外交部学速记,后来是不是当了外交官外派不清楚。

老大使杨公素的小儿子杨弘在外交部信息办当过副主任。信息办归办公厅管。

世知社是招收外交部子女最多的地方,马孟玲、姚建(姚登山之子)、胡京茜(胡成放之女)、田放(田长松之子)等二三十个人。但不是外事干部。

姜龙求的女儿姜黎明(小苹果)曾在外交部医务室工作过。

还有些是听说的,不熟悉。杨弘在机要局;在管理处工作的还有姚建国、候非、张学燕等。

可能还有一些我不知道的外交部子女在外交部就职,我知道的就是这些了。
黄镇家、秦力真家、钱嘉东家都有女婿在外交部任职。

黄镇的几个孩子都是育英学校毕业的。黄文、黄山、黄胜利、黄和平、黄庆庆兄妹几个。黄浩好像不是育英学校的。黄庆庆跟我同年级不同班。

育英学校历届都有外交部子弟就读,如第一届就有张闻天(驻苏联大使)的儿子张虹生、倪志亮(驻朝鲜大使)的儿子倪延华。自第十届往后,各年级每个班都有十个八个的外交部子女就读。

另外还有七八个外交部的子女嫁了或娶了外交部干部外交官。因为没有征得本人同意,就不提了。


- 未完待续 -

 文字 | 孟京生  图片 |  除有标注外均来源于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元元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