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争鸣 | 新型全球化与流动性背景下知识移民研究的议题与展望

华南人文地理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华南文化地理人 2024-06-27

  1990年以来,地理学和世界移民研究越来越重视知识移民及其流动,这一类型移民已成为学界和业界极为关注的话题。知识移民(intellectual migration)是指受过高等教育、掌握相应知识技能,在不同地域之间进行流动以提升与利用其人力资本的迁移人口,主要包括攻读学位的学生与至少具有学士学位的技术移民等。


马凌, 谢圆圆, 袁振杰. 新型全球化与流动性背景下知识移民研究: 议题与展望[J]. 地理科学, 2021, 41(07): 1129-1138.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文发现与“知识移民”涵义密切相关的英文对应词包括“transnational elite”和“international student migration”等9个。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科学计量的方法针对知识移民研究在WOS的SSCI核心文献库进行统计分析与可视化分析,总结知识移民研究的总体概况。


2

知识移民研究总体概况

 2.1 发文量的时间特征分析

  根据载文量的时间分布与变化规律(图1),可将知识移民的研究历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缓慢发展阶段(1990 - 2004年)、第二阶段为成长阶段(2005 - 2012年)、第三阶段为高速发展阶段(2013 - 2019年)。知识移民的研究成果逐年增长,并持续受到学界关注。

图1 1990 年以来地理学科关于知识移民研究的总发文量


 2.2 期刊与文献引用分析

  1990 - 2019年,检索出的524篇文献的引用期刊分布于316种来源出版物,被引频次100次以上有9种来源出版物,占总刊物数的2.8%。通过对重要文献的分析发现,已有研究主要讨论了国际学生移民/流动、跨国精英移民与创新城市、知识劳动移民与全球城市等


3

研究议题分析

  通过对知识移民领域的关键词图谱分析,可以归纳出国外地理学中知识移民研究的热点话题(图 2)。

图2 1990年以来地理学科关于知识移民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分析


 3.1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青年知识移民流动

(1)国际学生流动的机制及特征

  国际学生的出国留学决策过程可看作是教育市场推动以及与家人、朋友等社交网络互动的地理想象结果。大学研究与教学质量、目的地国的收入等是影响其地域分布的重要因素。国际学生流动决策过程实质上是家庭、社会与政治经济制度共同作用的过程

(2)国际学生流动的路径及效应

  通过国际学习获得的文化与社会积累可为未来流动提供资本,而更加全球化的教育制度可能产生各种社会空间不平等。国际学生的流动模式主要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跨国学生数量的增加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智力的外流,同时也出现了相应的智力回流。


 3.2 知识移民流动与城市创新发展

(1)知识移民流动与创新城市的营建

  在创新主导的时代,高端流动性人才在创新城市营建方面的重要作用愈发凸显。那些能够提供高质量生活并具有多样性文化的地方,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2)知识转移/循环、回流与城市创新发展

  技术国际移民等全球劳动力为城市带来了知识、技能和网络,这对其集聚经济、财富创造和全球影响力做出了贡献。高技术人才回流将促进新知识、技能转移,可以为来源国带来经济的增长。


 3.3 知识移民的跨境/地方流动与适应

(1)跨国流动下的“家”与社会空间

  家不仅是一个物质的对象,它是由想象、日常生活实践、关系网络以及充满个人与社会意义、文化理想和价值观的表征组成。知识移民的地方归属呈现出“模棱两可”的状态,其归属感是跨国的。

(2)身份建构与社会网络

  在流动迁移过程中,移民实现了新的多元主体认同,主要表现为跨地方主体性(transnational subjectivity)的特征。移民的社会关系是在流动交互的过程中反复构建,其中机会、技能与共同利益在重新建立新社会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3)性别与女性知识/技能移民

  技能移民的性别视角关注工作与家庭的交集、女性移民在家庭中的性别角色、高技能女性移民群体以及与性别、种族相关的社会网络等。女性主义视角关注以妻子/母亲身份迁移对女性的意义。


4

结论与讨论

  参与“全球人才竞争”已成为全球北方发达国家,以及全球南方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发展政策和共识。在此背景下,国内知识移民研究需立足于国内移民研究的基础与发展机遇,探讨基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知识移民研究理论框架,批判性地与西方主流概念和研究范式进行对话和融合,以更好地为世界知识移民研究积累“中国经验”,并为其贡献新的理论和知识。



往期推荐

争鸣 | 物质地理学在研究什么?

视点|返乡新农人的身份认同与中国农业的变迁

赏读|垃圾如何重构一个岛屿?

争鸣|跨学科视角下“地缘政治”概念及其研究范式

视点|广场舞与中国城市的公共性

赏读|为何地理学要关注人类世?



供稿 | 谢圆圆
编辑 | C C


内容发布及解释权归作者所有。

若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编辑。

图表源于网络及论文,见原图水印,非商用图侵删。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论文下载链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