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伴我跨越性别的海

2018-02-11 丝丝公主 北京同志中心

丝丝近照

摄影师:

环球时报李昊

妈妈爸爸,谢谢你们,陪伴我跨越性别的海洋

“妈妈,我爱你,妈妈,谢谢你!”2018年春节前夕,妈妈陪我一起参加北京同志中心的年会。我在现场表演了女权话剧《阴道之道》的“月经”一幕之后(我本色出演一位跨性别的姐妹),当着在场的众人,向妈妈道出了我多年的心声。那一刻,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在我很小是时候,我的父母就已经离异。这些年来,我也爸爸也保持联系,互诉衷肠。

现在的我,是个长发飘飘的女人,证件上的性别已经改成“女”。这本该是我一出生就应当得到的。然而当初,命运和我开了个很大的玩笑,性别的更改,是一场跋山涉水的远行。妈妈和爸爸,这些年来都一路陪伴着我。尽管也有过种种矛盾,但亲情之爱,让我们一直心心相依。家庭的温暖,是我跨越性别海洋的漫长旅途中,不可或缺的巨大动力!


(1)


出柜,也就是将自己的实情,向父母坦诚告知,对于渴望改变性别的青少年来说,通常是无法绕开的关键一步。


跨性别不是病,但需要医药服务。这就像渴望整容,或者渴望成为运动员,也不是病,而无论整容还是出征奥运,都同样离不开专业医生。改变与生俱来被强行指派的性别,这个过程需要钱,在国内甚至需要监护人的签字。父母的态度,以及跨性别者和父母的关系,非常关键。


很多与我类似的人,一直不敢出柜,这很大程度源于负罪感,比如怕父母想不开,甚至担心父母会因此自杀。而事实上,因为孩子出柜,父母就去自杀,我还没有听说过。当然父母也不会一开始就拍着手为你高兴,父母会用很多时间去“消化”这些。

丝丝童年照


我们之所以对出柜抱有那么大的期待,是因为我们内心深处认为父母非常爱自己。期待过高,会让我们的内心变得非常脆弱:一方面,如果没有达到期待的目标,我们就难免感到很受伤;另一方面,对内心受伤的恐惧,也会加重自我的焦虑,让我们中的不少人一直犹豫不前,既渴望出柜又恐惧出柜——两个同样“见棱见角”的内在自我,自己和自己打架。


如果你把“一步到位”作为出柜的目标,那么,出柜失败(没达到预期目标)是很大概率。出柜后父母的不理解,会造成自我内心深处的很大困境:认为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却得不到认可,所以委屈、不甘心,甚至加深自卑。而此时的父母,也会成为被我们不满甚至怨恨的对象,这种负面心态,会影响我们之后与父母的沟通,甚至由此造成家庭关系恶化。


(2)


2010年,我刚开始出柜的时候,并没有做好任何准备。当时,母亲也曾说要和我一起去死、和我断绝关系。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妈妈都在哭。


那么,我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呢?一开始,我尝试用理性的言辞,和妈妈谈什么是“真爱”,但妈妈根本听不进去。


——事后我反思,这些理性的表述,可能更适合对大众推广,但在家里面,往往并不适用,尤其是面对感性的父母。



我跳换到母亲的视角,用心考虑她多年来的付出,以及她的感受。只有将心比心,情感共鸣,才能挽回和母亲的良好关系。我回到家,一把抱住了妈妈,真诚地说:“妈妈我爱你,我可以为你做一点什么呢?”。感性的推动,是重建交流的第一步。


家长很多时候,很注重自己的权威,觉得孩子是自己看着你长大的,“在我眼里你始终是个孩子”,当孩子说出让自己无法接受甚至无法理解的话,家长第一反应往往是:“孩子究竟是被什么人带坏了?”


你希望父母认同你,同样,你的父母也希望你认同他们。当你能够换位思考,认同他们的辛苦付出,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付出有意义的,这样,父母就会认为你长大了,会对你打开心扉。这样,你就有了和父母进行对等交流的可能。


虽然我曾出柜失败,并因此和母亲有过很多矛盾,但是,当我对她说出“妈妈,我很感谢你把我生下来”时,这是对她的一种承认,这句话对我母亲的触动也是很大的。“动之以情”,比“晓之以理”——也就是你试图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父母——更能逐渐让父母理解你。


(3)


当感性交流不断推进,让彼此有更多倾听与认可,就可以上升到理性的层次。在这方面,我的一个成功经验是“借船出海”——让权威的医院,让精神科的专家,在母亲面前为我说话。


当时是2011年,LGBT去病理化的社会倡导声音还很微弱,远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影响力。但我在查阅一些资料后,认为专业医生有很大的希望,能够理解我,至少不会把我当成精神病患者。



于是,我和妈妈一起去北京市最权威的精神病医院——安定医院。在脑波检测中,我都没有明显的异常。在电脑上答题的时候,我知道这是抑郁症的测试,虽然当时我已经走出了抑郁状态,但我需要见到医生,让妈妈听到医生对我的诊断,于是,我故意在答题时,依照我之前处于抑郁状态时的情况作答。接下来,我被分到抑郁症科。


当我见到抑郁症科的医生时,我将自己的情况如实告知——我说,我想成为女孩。我还告诉他,我曾经想自杀,但现在觉得我还有希望,然后又强调,不知道自己以后是否还会陷入抑郁。



听到我的这番陈述后,那个医生陷入了思考,随后,医生说他在国外开会的时候,听说过与我类似的这样一个群体。接下来,医生开始劝我母亲:“家里经济有条件的话,就赶紧去带孩子去手术变性吧……”医生的开明态度,在当时的国内,非常可贵。


妈妈对医生的这番话很不满意,她说,她宁愿我被诊断出有精神病,甚至被关起来,只要我能够被治愈。然而,医生的这番话,依然是有用的,它摧毁了我妈妈之前的种种预想,让她听到了来自专业人士的不同的声音。之前对我的“病理化”误解,开始瓦解……最后,我做了性别重置手术,家庭的经济支持,于此至关重要。


(4)


家长往往会从自己多年来的经验,为孩子如何工作、如何在社会上立足,乃至老了以后怎么办,冥思苦想地操碎心。当孩子的表现,明显偏离了家长的预设范围(比如孩子渴望变性),家长就很可能产生恐慌。这时候,孩子需要设法让家长安心,用事实告诉家长:我确实已经长大了,有能力处理自己的事情。


当你想要掏心窝子交流时,父母可能会拒绝和你沟通。这时候,你可以通过另外一个途径去解决——你不妨给父母写信、发邮件、发短信。也许你会想:我写的东西,父母看吗?在此,我告诉你:当父母内心有疑问时,就不会放过这样交流的机会,你的文字,他们一定会偷偷地、一遍又一遍地看。






我父母在我小学的时候就离婚了,2013年的时候,我就曾经用短信的形式和父亲出柜,我写了很多这样的邮件。我对他说:“爸爸,谢谢你把我生下来。”——我要给他的信号不是绝望,而是希望。爸爸也曾声言要和我断绝关系,这时候,我就用“回忆杀”,和父亲谈过去的美好回忆,比如“还记得过去你做的饭,我最喜欢了”。“回想过去”真的很有用。


在与父母的交流中,耐心,以及相关的知识,都是很必要的。尤其是,你不要奢求父母“一步到位”接受你的一切,想想看,连我自己,都花了很多年才建立了较好的自我接纳。尤其是,父母往往不希望我们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当你想要继续前行时(比如从激素治疗,到要去做手术),你需要拉着父母一起前进。这个过程难免会让你感到很累,甚至让你感到自己仿佛被掏空。在这个时候,你需要从情感上,不断巩固和父母的关系,爱,重于一切。


(5)


跨越被指派的性别、重建理想中的性别,这条航程,难免有很多风浪。下面,分享我的几次“危机处理”。


2012年底,我开始服用激素,过了3个月左右,也就是2013年初,我的胸部明显变大,被妈妈发现了。当时妈妈担心流言蜚语,让我离开家自己住。外出租房,房租水电都不便宜,我只好尽可能节省。在我即将离开家的头一天晚上,我收拾行李时,找出了我小时候的一些照片,照片的北面有我父亲写的:某年某月某日,拍摄地。这些照片深深的触动我,让我感受到父母内心有最原始的爱,这让我坚持,不要放弃。我们的内心往往很难保持对父母的思念,这种思念恰恰是维系关系最至关重要的东西。过去是他们陪伴我成长,今后是我要陪伴他们成长。






关于“服用激素有副作用,伤身”的传言,我不断告知父母这样一个事实:在性别重置手术后,如果不吃激素,反而会造成骨质疏松等问题。换言之,吃激素反而是健康的保障。


2015年2月13号,我有摊上了一次大事:我瞒着父母,去美容院做额头脂肪填充,不幸发生了手术事故。美容院赶紧把我送到大医院急救,但我的一只眼睛,视力严重受损,几乎致盲。妈妈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训斥我,质问我为什么在手术前没和她打招呼。而我其实早就告诉过妈妈“我要做面部整形手术”。那一刻,我和妈妈几乎闹僵。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妈妈的情绪也冷静下来,看望我,并给我一些钱,用来雇律师……


早在多年前,出柜前后,我也经常和妈妈大吵过,我也曾摔过东西。而在此过程中,我也逐渐学会站在妈妈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寻求相互理解。如今,为了避免矛盾,我会和妈妈多聊一些不会引发争执的话题,比如天南海北的那些事,比如郭德纲的相声,或者,我倾听妈妈对我发牢骚……须知,情感的深浅,不是只看有多少矛盾,而更看有多大的共融依赖之处。






类似“性别多元”之类的观点,妈妈到现在也没有完全理解,但我和妈妈的爱和情感,却可以在良好的交流中不断巩固。我和爸爸也一直在通信联系。我会抱着欣赏的心态,夸赞父母的优点,当父母表达对我的忧虑时,我耐心倾听,并且让父母看到看到我的乐观、积极。


我曾在一封写给爸爸的信中说:“一个成功人士,一定是个好的销售员,因为人生中最大的销售,就是把自己推销出去,让更多人了解我、接受我。”销售需要耐心,需要知识和技巧,更需要内在的自信,和热忱的爱。向父母出柜,其实是推销一套新理念,推销一个不同于父母过去记忆的自己。


在分享了以上这些点滴之后,请让我再次对妈妈和爸爸,分别说一声:“谢谢你,这些年一直陪伴着我,陪着我一起跨越性别的海洋,陪我一路经历沿途的风浪。妈妈,爸爸,我爱你们!”


作者:丝丝公主

编辑:关关


【文章精选】

志愿者聚在一起在干什么?

我们都是潜在的被感染者

同性伴侣遗产利益怎么维护?

喜欢上一个人,还是喜欢一个人

中国跨性别群体生存现状调查报告圆满发布

你是否还在为自己而战?

回顾 | 2017,我们共同走过的路

出柜为什么让你恐惧


【活动推荐】

有的爱大雨滂沱,却依然相信彩虹 | 再见2017

免费HIV快速检测,戳我

每完成一份MSM问卷,您会为中心捐助10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