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联合国之路 | 总理荣膺“最高奖”

何昌垂 外交官说事儿 2023-12-06

 作者简介


何昌垂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博士,长期从事卫星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政府科技发展管理和国际组织工作。在近25年的国际公务员生涯中,他曾任联合国粮农组织副总干事(联合国副秘书长)、亚太地区总代表及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空间技术应用处处长等重要职务并负责技术工作,为推动全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向总干事建言

2002-2009年,何昌垂在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地区办公室工作期间。

让我颇感安慰的是,在我三进罗马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始终保持初心,继续为自己的国家做了些有意义也较有影响力的事。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总干事若泽·格拉齐亚诺·达席尔瓦。

2012年4月,刚上任不久的达席尔瓦总干事开始考虑选择性地访问一些主要成员国。我向他建议,应该把中国列入第一批优先出访的国家。我的理由非常充分: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创始成员之一,是一贯的支持者、积极的参与者;中国仅用9%的全球耕地面积,养活了全世界20%的人口;中国政府对“三农”问题一贯重视,出台过一系列的政策并创造了有效可行的中国方案,对全球减少贫困和饥饿、实现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起着标杆作用,值得粮农组织研究并推广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我认为,总干事应考虑尽早拜会中国领导人。我强烈建议,他应该将他上任后颁发的第一个粮农组织最高勋章——“农民奖”授予中国领导人,并借此机会与中国国家领导人探讨深化“南南合作”的机制,特别是在中国周边国家和非洲地区的农业和粮食安全合作。

新总干事非常赞赏我的建言,但他认为还不太清楚有关机制和程序,需要考虑考虑再定。

我的直觉告诉我,在这个问题上,我完全有把握说服总干事。我决定先行启动技术准备,立即把技术合作部的助理总干事托马斯找来,让他组织一个小规模工作班子,编制一份和中国开展农业领域南南合作的建议书。为了确保计划的有序推进落实,我专门安排了办公厅中国籍专员李轩负责全程跟进,并与中国代表处就此事保持密切沟通。我期待通过这种合作安排,帮助中国农业“走出去”,真正实现与受援国在项目方向和内容上的共商共建,达到互利共赢的合作目的。

技术合作部很快按我的要求提交了一份5000万美元的一揽子合作设想。我提出了一些具体修改建议,强调中方科技人员的作用和项目的可持续性安排,经过来回数次修改之后,我决定与中国农业部正式沟通这个建议书,征求他们的意见。中国农业部非常支持我的想法。经过磋商,他们建议把合作内容做适当的调整,扩大领域与地域,同时也把经费要求从5000万美元增加到1亿美元,以满足扩大合作地域和领域的要求,实现规模效应,追求实质性的合作成果。

7月初,我在国内休假,系统地思考了如何推动为中国授奖之事。这的确是一件大事,粮农组织有史以来还从未给哪个国家两次授奖,而新任总干事刚上任6个月多,也还没向任何国家颁过奖,需要下决心做决策。7月4日,我给总干事写了一份报告,再次建议他给中国领导人授勋颁奖。这回,我很快得到达席尔瓦总干事的肯定答复,他同意并要我马上准备必要的书面材料。我回信告诉他,我其实已提前安排技术合作部的助理总干事做了相关技术准备。他很认可我“超前思考,主动作为”的作风。

我立即与中国常驻罗马三机构代表处联系,告知总干事准备授予中国领导人“农民奖”,希望得到中国方面的明确意向,并决定到底是向国家主席还是向国务院总理颁奖。遗憾的是,直至7月中旬,秘书处仍未收到中方通知。

“农民奖”是粮农组织颁发的最高荣誉,除获奖证书外,还将特制一套精美的金币,一面刻有获奖者头像,另一面刻有获奖者的一句题词。意大利是个讲究艺术的国家,金币的设计和铸造至少需要两个半月。当时总干事首访中国的时间初步定于9月初,而每年7-8月,意大利人大多关门休假,如果无法及时得到中方关于人选的决定和相关资料,如头像和题词,就根本不可能及时设计初样并返回有关领导审定,也就不可能按时完成铸造金币的流程。

时间十分紧迫。我从代表处得知,这本来是件好事,如今却变成一个棘手问题,因为国内相关部门谁也不敢明确建议到底是该颁给国家主席还是国务院总理。我担心如果继续拖下去,在总干事访问中国前就根本无法完成所有工艺,会贻误大事。

在几次催问无果下,我得到的回答是中方不参与决定人选,联合国必须自己提出名单。我终于明白有关部门的难处。经过认真思考,并征求了秘书处几个同事的意见,在国内无人愿意作出决定的情况下,“始作俑者”的我就应该承担所有责任。我向总干事建议并得到他的批准,把粮农组织的“农民奖”授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我有充分的理由这么做:

首先,1996年国家领导人江泽民主席已经得到过这个奖,这回可以把奖授予政府领导人。

其次,时任温家宝总理从任副总理起就分管农业,一路走来,鞠躬尽瘁,殚精竭虑,成绩斐然,中国农业和粮食安全的成就有他的重要贡献,粮农最高勋章他受之无愧。我的思维简单机械,一前一后,一个曾是国家领导人,一个是时任政府领导人。在西方人看来,这也很有逻辑。

再者,关键的是,不管是中国的哪一个领导人,他都是代表中国,代表中国农业事业,代表中国亿万农民。

我把粮农组织的决定通知中方。代表处有关领导如释重负,肯定了我为国内解决了棘手问题。未曾想,两天之后的周日,我在前往佛罗伦萨的列车上,接到了一个国际长途,中国农业部合作司司长问,这个决定到底是谁做的。我说:“是粮农组织决定的。”他进一步问:“是粮农组织哪个领导决定的。”我实事求是地说:“是由我提名,总干事批准,一切都是按程序执行的。”我加了一句:“总干事上任后把第一个大奖颁发给中国,这不会有错吧?”

颁给中国人民的勋章

8月9日,我们终于收到了温家宝总理的头像和他的题词。题词内容是:“不懂得农民,就不懂得中国(One Who Knows Not Chinese Farm-ers Knows Not China)。”译文也很优美,有莎翁之风。尽管时间急迫,又遇上了罗马人雷打不动的暑假,靠着粮农组织神通广大的外宣队伍,得到了铸币公司的配合,终于在总干事访华前两天赶制出全套奖章。这套奖章一套5枚,独一无二,总理肖像栩栩如生,精美得很。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达席尔瓦向温家宝颁发“农民”奖章。(新华社 发)

2012年10月2日下午3点半,中国国务院总理与其国务院成员100多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仪式,接受了联合国的“农民奖”。温家宝总理成为达席尔瓦总干事颁发的第一个,也是在达席尔瓦任内截至2018年唯一一位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最高奖的政府领导人。联合国颁给中国的最高农民奖,是颁给中国政府的奖,颁给中国农业部的奖,也是颁给实实在在努力、勤勤恳恳劳动的全体中国人民,特别是头顶烈日、脚踏黄土,生活在社会最基层的千千万万中国农民的奖。我为中国的农业和粮食安全以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获得联合国的嘉奖、全球的认可骄傲,也为自己能以亲手促成这个伟大的奖项而自豪。

本以为自己的联合国情结一旦离任后就只能深藏心底,然而,2014年夏末,我离开粮农组织已一年有余,忽然从国内报纸上看到李克强总理将于10月中旬访问欧洲的消息,内心很是激动。但听说由于这次双边访问的时间太紧,总理到意大利的初步日程并未包括粮农组织,我觉得很遗憾。我不由得想起2011年我任副总干事时,负责协调粮农组织邀请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问粮农组织总部并发表演讲的场景,而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为何中国的总理不能在粮食安全治理的世界舞台中心分享我们“治国理政”的经验呢?我立即提笔致函达席尔瓦总干事,建议无论如何要争取邀请李克强总理到粮农组织做一场关于中国农业和粮食安全发展的演讲,让罗马三机构的高管和各国大使与代表都参加。我同时也向中国农业部有关官员提了同样建议,这对宣传中国农村改革、传播中国声音、提供中国经验与方案、扩大朋友圈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10月1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格拉齐亚诺总干事的陪同下在位于罗马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新华社 图)

在粮农组织和中国驻罗马代表的共同努力下,李克强总理于2014年10月15日在百忙中访问了粮农组织总部,并作了一场题为《依托家庭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精彩演讲。总理深情地从他亲身经历出发,介绍了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经验,表示中国愿意与各国分享农业技术、经验和农业发展模式,并当场宣布中国政府将向联合国粮农组织捐赠5000万美元,用于开展农业南南合作,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这是继2012年推动粮农组织授予温家宝总理联合国最高奖项“农民奖”之后,又一场中国领导人在粮农组织参加的高峰活动。李克强总理的演讲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人把13亿人口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成功经验,以及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伟大贡献,让世人叹为观止。

再度告别罗马

随着时间推移,达席尔瓦总干事对总部运作脉络逐渐清楚,自信心也明显增加,与此同时,他也逐步建立起他觉得可信任的核心团队。我相信那时,粮农组织已基本度过了最困难的过渡时期,可以步入正轨了。

2011年5月,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右)在高管会上向副总干事何昌垂(左)赠送粮农组织纪念盘。

中国有一句话:见好就收。我认为我协助总干事度过“过渡时期的任务”已基本完成,我该走了。但当我向他明确提出这个想法时,他还是深情挽留,并说,他是真的需要我。我也真诚地告诉他,这一年来,我经常失眠,而且血压超高,医生一直告诫我,必须调整,压力不能太大。我还告诉他,我不愿意错过北京大学计划聘用我当兼职教授的机会。他其实也是性情中人,早年曾是大学教授,对教书育人情有独钟。他用商量的口吻坚持说,他的确离不开我,并希望我能与北大商量,能否推迟到2013年6月。然而我去意已决,毅然决定于2013年2月结束在罗马的工作,并建议他尽快物色总干事办公厅主任的人选。

时光如水。一生之中,我三进罗马。第三次重返罗马,为实现粮农组织消除饥饿的崇高目标,为粮农组织的革新图变,我不知不觉又奋战了一年多,虽劳力劳心,也无悔无怨。这一年多,在真心与良知驱策下,我秉承自己的职业操守,本着对专业的热爱,凭着对国际组织工作的激情,坚守着对粮农组织的使命和信仰,在新任总干事上任后最困难的过渡阶段,为他辅政,日夜操劳,为总干事本人顺利过渡、为这个组织的战略转轨,付出了一个职业管理者应尽的心血;同时也在过渡转轨的艰难时期,为粮农组织许多同事尽了心力,在我的能力和职责范围内为他们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不少人问我,做一个成功的国际职员的秘诀。我想起丘吉尔的一段话:“成功根本没有秘诀,如果有的话,就只有两个:一是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二是当你想放弃的时候,请回过头来照着第一个秘诀去做。万事只怕有心人。”我想用自己的体会来说,成功有两点:一是做事成功,二是做人成功。做人不成功,成功只能是暂时的;做人成功,不成功也是暂时的。永远记住“要做事,先做人”,大概就是中国先哲的智慧。

联合国的工作经历告诉我,作为一个国际职员,特别是作为一个管理者、团队的领班人,就像是一个航船的掌舵人,你必须和所有的船员融为一体,大家才愿意与你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你必须和别人一样,又不完全一样,不一样的是你得身先士卒,吃苦在先;宽宏大量,吃得了亏,受得了委屈,抵御得住走捷径成功的诱惑,经得起艰辛与失败的磨炼。这就是修养,是需要终身学习的气质。

2013年春,何昌垂(前排中)再度告别罗马,与粮农组织总部办公厅职员合影。

2013年1月8日,中国常驻罗马三机构代表夏敬源在代表处设午宴为我和夫人告别。粮农组织20多位高管出席。席间大家抢着发言话别,自然好话连连,浓情依依。

午宴一结束,经济部政策司司长柯思塔斯走近我,说:“我总结了三个词来形容您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发展、救援和重建。白天上班,您主持会议与大家研究工作,引导大家出谋献策,提出解决方案建议,我们分头去执行,十分奏效,您孜孜不倦推动的是粮农组织的发展工作;傍晚六七点钟,大家下班了,我们有时筋疲力尽,心理压力很大,到您那儿聊聊天,排忧解难,眼前豁然一亮,解除了我们心理压力,精神得以放松,这就是对我们的救援;您带领大家推进改革,有时我们觉得十分迷茫,您充满中国智慧,乐观地指出方向,但一旦出了差池与问题,您却总是帮大家扛着,说出大家没敢说的话,鼓励大家相信革新图变,相信明天更好,重建未来。您知道吗?这就是大家为什么喜欢您、敬重您的缘故。”

真没想到,粮农组织同事的临别赠言竟是如此珍贵的三个词。我想:你赠人一粒谷,人送你一碗粥。粮农十余年,做事做人,蒙此肯定,既觉感动,亦很受用。

粒谷碗粥,夫复何求?

-end-

图文 |《我的联合国之路》

作者 | 何昌垂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