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国文 赵蕊华:什么是生态语言学

思飞君 思飞学术 2021-04-26

什么是生态语言学

ISBN:978-7-5446-5958-1

出版年月:2019/08

作者:黄国文,赵蕊华

定价:26.00元(优惠价:20.80元)


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通过71个问题介绍了生态语言学的缘起、学科属性、研究模式、国内外研究状况、核心概念、主要研究内容以及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生态语言学研究。

本书可助读者快速获取生态语言学之大观,特别适合作为生态语言学入门者的学习用书和研究者的参考用书。


顾名思义,“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研究的是语言与生态之间各种各样关系的问题;进一步说,就是从生态的角度研究语言(系统)和语言使用(实例)。就这一术语的语法结构而言,“生态”是修饰语,“语言学”是中心词。



生态语言学是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



人类文明发展史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化过程,确切地说,是人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过程。


目前,人类正处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时期。我们无法彻底抛弃工业发展,但是需要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作为发展的出发点、立足点和量尺。例如,在科技领域,科技不再仅仅为经济发展服务,而是越来越多地走近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修复自然;反之,自然的状况也成为了判断科技适用性的标准。又如,在经济领域,经济与生态相结合,绿色资本(green capitalism)、绿色营销(green marketing)等以生态环境持续发展为基础的新型经济发展形式相继出现,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的相互促进和均衡发展。


我们作为语言学者,曾被许多人问过这样一个问题:生态语言学到底可以为生态环境做什么?不少人认为生态学(ecology)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生态知识,生态工程学(ecological engineering)可以将生态保护落到实处,那么,生态语言学能做什么?简单地说,要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学和生态工程学所起的作用是“硬实力”,而生态语言学所起的作用是“软实力”。我们无法保证通过语言可以立竿见影地直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立刻改变生态现状,但是,通过语言往往可以来改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生态语言学可以从语言的角度向人们揭露生态问题,展示生态现实,帮助人们在阅读和交流中透视生态现象,提升他们的生态意识(ecological consciousness)和生态素养(ecological literacy),培养敬畏自然、热爱周围每一个物种的生态人(eco-man)。只有在思想和意识层面有了生态的观念,形成生态自觉性,才能广泛而有效地指导人们的生态行动,实现生态发展的“知行合一”。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却是改变生态现状的根本途径之一。




生态语言学的传统经典研究模式是什么?



“生态”有两个方面的解释。一是将“生态”解释为言语社区(speech community)生态,那么生态语言学就是有关语言与言语社区生态之间关系的学科,这是“豪根(Haugen)模式”,也称“机构生态语言学”(institutional ecolinguistics),是生态语言学的隐喻研究模式。豪根模式以豪根1970年在奥地利布尔格瓦腾斯坦(Burg Wartenstein)的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讲话《论语言的生态》(On the Ecology of   Languages)为开端,已经发展了近半个世纪。生态语言学的隐喻研究模式关注的话题包括:语言的生存发展状态、语言多样性、消亡濒危语言保护、语言进化、语言活力、语言规划、语言推广、语言纯洁与净化、语言与现实世界的互动关系、语言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生态系统与文化系统等。其中,作为语言使用者的“人”构成了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语言的状况与使用者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语言的生存状况联系紧密。这些研究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有着密切关系。 


另一种对“生态”的解释是自然生态,那么生态语言学就是有关语言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的学科,这是“韩礼德(Halliday)  模式”,也称“系统生态语言学”(systemic ecolinguistics),是生态语言学的非隐喻研究模式。韩礼德模式始自韩礼德1990年在希腊的塞萨洛尼基(Thessaloniki)举行的第九届国际应用语言学大会所做的发言《意义表达的新方法:应用语言学的新挑战》(Halliday 1990/2001),发展了将近30年。生态语言学非隐喻研究模式关注的是语言的使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尝试通过分析语言来发现与生态相关的问题,揭示语言在反映和构建生态现实中的角色和作用,从而对人们的生态哲学观、生态伦理、生态价值观以及生态行为产生影响。


生态语言学的这两个研究模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互为补充。从目前的情况看,在进行生态语言学研究时,研究者虽然受到本身的主体判断、研究目标、研究兴趣、研究专长和研究领域等因素的制约,难免会有所侧重,但是最终应该可以实现两者的有机整合。这是因为在生态系统中,语言和语言使用者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言语社区环境也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因此对语言和言语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以上升到对语言、人类、非人类有机体和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




目  录(向上滑动阅览)

生态语言学概述

      1 生态语言学是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

      2 生态语言学在国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是怎样的?

      3 生态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是怎样的?

      4 生态语言学与生物语言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5 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生态位和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什么?

      6 生态语言学的学科属性是什么?

      7 生态语言学的跨学科属性表现在什么方面?

      8 什么是微观生态语言学和宏观生态语言学?

      9 微观生态语言学和宏观生态语言学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10 生态语言学的传统经典研究模式是什么?

      11 生态语言学可以向其他语言学学派和其他学科借鉴些什么?


国外生态语言学研究

      12 国外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13 阿尔温·菲尔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14 阿伦·斯提比做了哪些研究?

      15 苏内·沃克·斯特芬森的生态语言学思想是什么?

      16 斯蒂芬·考利做了哪些研究?

      17 生态语言学研究的其他代表人物有哪些?

      18 国外生态语言学对中国生态语言学发展的启示有哪些?


生态语言学核心概念释析

      19 如何辨析环境话语和生态话语?

      20 语言生态研究和生态语言研究的区别是什么?

      21 对生态话语的分析和对话语的生态分析的区别是什么?

      22 话语分析的发展简况是怎样的?

      23 什么是批评话语分析?

      24 什么是积极话语分析?它与批评话语分析的关系是怎样的?

      25 什么是生态批评话语分析?

      26 什么是和谐话语分析?

      27 生态(批评)话语分析、话语的生态分析、和谐话语分析、批评话语分析和积极

     话语分析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28 生态话语的类别有哪些?

      29 如何从不同的话语分析视角对同一话语进行解释?

      30 语言多样性面临的威胁是什么?

      31 为什么要保持语言多样性?


生态语言学研究的本土化      

      32 生态语言学研究的本土化体现在什么方面?

      33 如何实现生态语言学研究的本土化?

      34 和谐话语分析的内涵是什么?

      35 和谐话语分析提出的动因是什么?

      36 和谐话语分析所蕴含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有哪些?

      37 和谐话语分析的目标和假定是什么?

      38 和谐话语分析的原则是什么?

      39 和谐话语分析的理论指导、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40 汉语的生态语言学研究主要有哪些观点?

      41 和谐话语视角下的中国“故事”有哪些?

      42 中国的生态语言学本土化研究对国际生态语言学有哪些贡献?

      43 当前在中国对生态语言学研究的误解有哪些?


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44 生态语言学学者与生态学者的区别是什么?

      45 生态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46 什么是生态哲学观?

      47 对生态哲学观的另一种看法是什么?

      48 什么是生态伦理?

      49 什么是生态价值观?

      50 生态话语分析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是什么?

      51 生态话语中的人类和非人类生命体的生态身份和生态关系是怎么建立的?

      52 语言的生态因素和非生态因素是什么?

      53 挖掘不同语境下的“故事”的方法是什么?

      54 什么是生态人?

      55 如何开展生态教育、提高生态学习能力?

      56 什么是生态素养?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域下的生态语言学研究

      57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生态语言学有何渊源?

      58 为什么系统功能语言学可以作为生态批评话语分析的框架?

      59 指导生态话语分析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核心思想有哪些?

      60 韩礼德的研究与马克思主义语言学有什么关系?

      61 韩礼德的生态语言学思想有哪些?

      62 什么是绿色语法?

      63 使用分层模式进行生态话语分析的原因是什么?

      64 如何进行生态话语分析的经验意义分析?

      65 生态话语的逻辑语义分析的关注点有哪些?

      66 如何进行生态话语分析的人际意义分析?

      67 如何进行生态话语的语篇功能分析?

      68 如何利用元功能思想展开生态话语分析的实证研究?


生态语言学的发展趋势

      69 全球化背景下生态语言学的发展态势是什么?

      70 中国生态语言学有何发展祈愿?

      71 怎样让更多人加入语言与生态问题研究的行列?


汉英关键词对照表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黄国文

广东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外研”讲席教授。现任国际生态语言学学会(IEA)中国地区代表,多个学术研究会会长、副会长,《中国外语》主编。先后担任国内外20多家学术期刊的联合主编、编委或顾问。1992年和1996年分别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和英国威尔士大学“功能语言学”博士学位。2011—2014年任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学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多篇,编撰出版专著、教材多部。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社科、省部级科研项目。

研究领域:功能语言学、生态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篇分析、翻译研究

赵蕊华

陕西人,现中山大学在站博士后。2013年获中山大学博士学位,2017年获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SSCI和CSSCI发表论文十余篇。

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生态语言学、功能句法、语篇分析


扫码购书


END


本文内容选自《什么是生态语言学》,有删节。



尚/外/书/城/更/多/优/惠

思飞学术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学术事业部

上海外语教育学术出版中心(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授牌运作)



戳原文,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