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人观点丨刘辰诞:什么是篇章语言学

刘辰诞 等 思飞学术 2021-04-27



丛书出版说明

“外语学术普及系列”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专门为外语语言学和文学方向的学习者策划出版的一套入门级学术读物,主要分为语言学和文学两大部分,涵盖了这两个研究领域的众多分支,作者多是外语语言学与文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和教授。目前已经出版30种。

 

我们希望通过解惑的方式达到传道授业的目的,所以力求简明扼要、浅显易读。本系列每本书均以问答的形式讲解学术领域的专业内容,语言学部分的分册每本包含约80个问题;文学部分的分册每本包含约60个问题以及1篇代表性文学作品的阅读赏析,每册书后均附有中英文对照的术语汇总,以期给读者提供更便捷的阅读参考。

 

相信本套丛书的出版能满足对语言学、文学研究感兴趣的读者的阅读需求,引领他们进入外语研究的学术园地。


作者简介:

刘辰诞,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简介


篇章语言学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语言学研究分支,它将大于句子的结构单位——“篇章”——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其他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篇章的意义结构和形式组织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本书是关于篇章语言学的入门性读本,内容涉及篇章语言学的概况、重要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等,可帮助学习者了解篇章语言学的发展状况,熟悉基本理论和方法。全书采用提问的形式导入对问题的讨论,便于学习者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学习。

什么是篇章语言学


顾名思义,篇章语言学是把篇章作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研究。它于20世纪60年代在欧美兴起,在70年代逐渐形成,是继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之后新兴起的一个语言学分支。篇章语言学这一术语是德国语言学家Weinrich于1967年首先提出的,他认为任何语言研究都应以篇章为描写框架。但在这一术语出现以前,德国就已经有些语言学家展开了对篇章的研究,如W.A. Koch 早在1964年就提出“篇章成分的等级切分”问题,并且他提议对超句子的语言单位(即篇章)的研究应该分为“篇章语义学”、“篇章句法学”和“篇章语用学”(见钱汝敏,2001:4)。目前,“篇章语言学”这一术语已被广为接受,成为篇章各个层面研究的总称。事实上篇章语言学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常常以研究对象来定义。著名篇章语言学家van Dijk (1980) 曾强调,篇章语言学事实上不是某一种理论或方法,而是指把篇章作为主要研究目的的任何研究。

 

篇章语言学的中心任务是超越孤立的单句研究,从结构和功能来研究交际活动中的篇章。篇章语言学与传统语言学的各个分支和学派最大的不同在于其研究对象,传统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音、音素、语素、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并把句子看作语言之最高层次结构和最大单位,不关心句子之间的关系,不关心语言之外的语言使用者、语境等因素对句子形式的制约,而篇章语言学把大于句子的篇章作为研究对象,关心句子之间的关系,关心篇章的整体结构,关心语言使用者的交际意图以及语境对语篇形式和结构的影响。篇章语言学作为以篇章为研究对象的各种语言学研究的总称,根据研究视角和研究重点,通常认为它可分为三个分支:篇章语法学、篇章语义学、篇章语用学。篇章语言学各流派之间尽管理论和方法不尽相同,但都共同致力于回答下列问题:(1)篇章类型多种多样,它们共同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不同篇章类型之间的区别是什么?(2)一段话成为篇章必须要满足什么条件?(3)篇章的生产和接受过程是什么?(4)篇章的形式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如何?

 

篇章研究者之所以把上述问题视为篇章语言学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因为在篇章研究者看来“篇章”并非静止的、封闭的语言形式,而是一个言语交际事件,对它的研究探索当然就不能仅仅是篇章的语言形式本身,而是必须关注与篇章交际相关的诸多因素,这些因素既包括内在因素,如语言成分的关联、篇章结构,也包括外在因素,如交际情景、交际者,还要包括各种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如交际情景如何影响或制约篇章结构、交际者在文化、认知、关系亲疏等方面的变化如何导致语言形式和篇章结构的变化,等等。这就使得篇章语言学研究必然是一个具有跨学科性质的、全方位的立体工程,也正是因为如此,篇章语言学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取向和分析方法也因此异彩纷呈、百花齐放。


*本文内容来自《什么是篇章语言学》。

思飞学术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学术事业部

上海外语教育学术出版中心

扫描二维码,把这本书带回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