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安链隐私计算平台守护北京冷链防疫,进口冷链食品来源可追溯



导读

7月6日作为国内首个自主可控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长安链与隐私计算融合,构建长安链隐私计算平台,应用于北京市冷链食品追溯平台(下称“北京冷链”),精准管理百万吨进口冷链食品,服务超30万从业人员,大幅提升监管的穿透能力,助力疫情风险迅速处置。



走进京城的超市卖场,进口冷冻食品的货柜总能吸引不少顾客驻足。这里有来自南美洲的牛肉、北欧的甜虾、东南亚的带鱼……急冻锁定的风味足以满足每个人的舌尖味蕾。在这些食品的旁边,可以看到一张二维码,手机一扫,这些食品的来源、检验检疫、核酸检测及消毒证明一目了然。这就是“北京冷链”的巨大意义。


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外防输入风险较为突出,尤其是对冷链食品的防疫管控已经成为市场防疫的重中之重。为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环境”同防,北京市自2020年9月启动冷链食品追溯平台建设,并于2020年11月1日起正式上线“北京冷链”,实现对进口冷藏冷冻肉类、水产品的电子追溯管理,并与国家级冷链食品追溯平台实现数据对接。2021年2月12日,该平台进一步拓展追溯品种,将全部进口冷冻食品纳入追溯范围。“在监管后台,冷链食品的来源、流向都能清晰锁定”,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说。


长安链由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牵头研发。团队负责人介绍说,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数字技术蓬勃发展,也带来了隐私泄露、数据盗用等风险。隐私计算应运而生,与传统数据使用方式相比,隐私计算的加密机制能够大幅增强数据保护、降低数据泄露风险“北京冷链”以长安链构建底层网络,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区块链技术可追溯、不可篡改、高性能处理的优势,实现数据在存储过程中的安全,而隐私计算技术则能够有效保障数据在使用过程中不被泄露,结合“首站赋码、依序扫码、终端查询、一码到底”的管理功能,实现供应链与从业人员数据的融合与校验。


在高效监管中,如何实现对企业商家的隐私保护?据介绍,传统数据安全手段,比如数据脱敏或匿名化处理,都要以牺牲部分数据维度为代价,导致数据信息无法有效被利用,而隐私计算则提供了另一种解决思路,保证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使数据价值最大化。


长安链技术团队的科学家进一步解释,隐私计算可以在不分享明文数据的情况下实现数据共享,将数据共享中存在的信息泄露的可能性从根源上切断。在疫情防控中,这一新技术价值凸显。


针对涉疫冷链食品,可以快速精准定位与问题商品相关的原产国、进口口岸、上游企业、同批商品、运输人员、运输车辆及经营场所,实现"物、人、车、库"的全链条大数据锁定,第一时间定位风险,在数据使用方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通过高性能“芯片级安全屋”计算,数据加解密授权等隐私保护策略,既能够确保监管方可以及时获得有效的防疫信息,也保证了原始数据不会被泄露。


截至2022年7月5日下午,“北京冷链”平台已接入企业2.71万家,记录进口冷链食品品种9.5万个、商品批次41.9万个,流通产品152万吨,涉及126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全部省级行政区,日均流通产品约470吨。平台在保障多方经营主体的商业隐私和数据安全的前提下,追溯全市冷链食品全程数据,有效支持北京市在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的冷链食品相关监管。


除了食品溯源,长安链隐私计算平台也正在持续推进在国家重大关键场景的应用,涵盖政务服务、普惠金融、绿色减碳、医疗信息共享等领域,正在为构建协作网络的一个个关键节点贡献力量,为我国建设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基础设施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国网综合整理  



END
往期推荐:




隐私计算头条周刊(6.26-7.2)


招标 | 近期隐私计算项目招标13(抗量子、区块链)


图灵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姚期智:只有数据要素流通起来才能产生大规模的经济价值


网络安全未来十大趋势展望


开放隐私计算社区征稿啦!

热门文章:




姚期智院士:数据、算法、算力为何是数字经济核心技术?


后量子时代,密码何去何从?


清华大学张超:实现数据确权与保护,数据密态渐成行业共识


数据确权:第五要素的战争


未来十年,将会有95%的企业采用隐私计算技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