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日高温,如果城市有生命……

成都第一时政平台 成都日报
2024-09-07


三伏天的成都

暴雨高温交替叠加


8月6日17时30分

成都市智慧蓉城运行中心的大屏上

弹出一条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


预计从当天20时起的14小时内,彭州、都江堰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较高,等级为三级。几乎在同一时间,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气象等12个市级部门及所涉及彭州、都江堰两地均收到了预警信号。


预警发布后,城运中心现场视频调度,市规自局派出2个督导小组,分赴彭州、都江堰2个预警区(市)县,设卡限入、提前转移、巡查监测……直到安全警报解除。


日常管理人口超2100万,服务380多万市场主体,600多公里轨道交通顺畅穿梭……连日的极端天气“烤”验下,成都各类基础设施如何保持平稳运行?如果将城市看作一个生命体,她有哪些感知“器官”?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可以给出答案。


1

预案事前做

2380万个感知终端深入“毛细血管”


汇聚465382路视频资源、集纳247类约2348万个感知终端,天气预警、地灾防范、用电负荷、实时交通、易积水点位等一览无余......走进成都市智慧蓉城运行中心,几乎覆盖了一整面墙的超大曲面屏幕上,城市“脉搏”实时跳动,城市“大脑”高效运转,交通、气象、电力、水务、应急、消防等每一个“毛细血管”都清晰可见。



“进入8月,成都持续多次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在高温到来之前,我们就收到了气象预报并对相关部门进行工作提示,同时也请对应部门按照处置方案做好准备。”市城市运行和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值守调度处负责人郑文波介绍,本轮高温伴随着不间断的暴雨,关注和调度的重点也相应增加了西部沿山片区的山洪、泥石流和城市有限空间安全防范。


在城运中心地灾隐患排查的风险地图上,隐患点分布图、威胁总人数、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可供避险场所的标注一应俱全。“成都处于龙门山与龙泉山之间,暴雨之后接连高温,沿山片区我们加强了值班值守,各相关部门也都制定了应急预案,时刻严阵以待。”


持续高温,成都迎来用电高峰,对于可能出现的停电事件,应对细则已经分发至各单位。记者从国网成都供电公司获悉,8月以来,成都市电网用电最高负荷达到1969.3万千瓦,同比增长57.28万千瓦负荷,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电网安全承载能力是2040万,尽管距离安全临界值还有一定距离,包括电力部门在内的各个单位已开展联动研判部署。” 


在成都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记者看到,“分钟感知平台”通过对各级设备运行参数感知、分析并发出预警信息:“因受持续高温天气降温负荷快速攀升影响,10余座变电站电力负载率即将接近重载阈值,需要减载降温。”据介绍,合环倒负荷能够在不停电的状态下进行负荷的转移或重新分配。今年入夏以来,成都公司已累计开展合环转负荷86条次,缓解了局部地区设备重过载、高油温隐患,避免主变负荷高位运行,累计提升供电潜力18万千瓦,盘活了电网资源,缓解了设备压力。


2

动态监测联动处置

发挥数据融合与共享能力


密如蛛网的地下管线,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立体交通,在“一网统管”城市运行系统里,成都的路灯、井盖、消防栓、共享单车都拥有“身份档案”,城市运行的实时指标,勾勒出超大都市每时每刻的“生命体征”和“鲜活呼吸”,23个区(市)县各类突发状况得以在最短时间内被发现并处置,一网管全城。



7月10日,龙泉驿区同安街道同兴村14组因暴雨山体滑坡造成道路堵塞。城市感知体系监测出事件信息后,及时派发工单。龙泉驿区立即进行疏导,设置警示标志,避免了过往人员伤亡和车辆损毁。


“一旦遇强降雨,依托防汛指挥系统,可实时监测全市274处河道、244个水库、126处隧道、130个城市内涝监测点位的信息,及时为各区(市)县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提供预警。”郑文波告诉记者,该系统已共享至应急、消防等部门,同步掌握汛情信息,辅助应急救援力量利用,将防汛工作做在“猛兽”来临之前。


曾经,成都的城市治理以“人力”为核心;而今,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框架下,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成为全新的“运算法则”。各个部门的管理要素和数据资源都汇聚到了一起,从而实现“一家的数据大家都能共享使用,一家的事情大家都来帮着干”。


3

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

让市民对管理“无感”


超大城市的善治之境,应该让市民对管理“无感”,而对城市的美好生活、舒适度、安心度“有感”。



对管理“无感”的背后,是“城市啄木鸟”的精准捕捉研判,是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是成都各级党委政府为市民解决困难的决心。


8月4日,市民通过“12345热线”反映行车通过锦江区机场路东延线洗瓦堰桥时摇晃感明显,希望部门对该路段桥梁进行排查。“城市啄木鸟”将其列入城市运行重要问题线索督促办理。8月5日,城管部门紧急核实,市道桥监管服务中心已对锦江大桥进行检测,系车辆集中堵停桥梁产生的共振现象,没有安全隐患。


高温橙色预警接连发布,在“一网统管”的支撑下,热门景点大客流保障,如今已成为城市管理工作常态。8月2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景区实时客流/瞬时最大承载量(万人)为2.6924/2.8300,(≥95%),达到景区大客流告警(首次)触发条件,依托智慧蓉城运行平台,实时监测熊猫基地及周边人口热力及交通运力情况,及时调度附近公交、出租车、网约车等参与游客疏运工作,熊猫基地景区也设置了遮阳篷引导入园游客避暑纳凉。


高温天气里,一线作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同样需要特别关注,城市温情也于无声处尽显。


“我们会及时调度,通过轮换作业、视频监控、机动车巡查等方式,适当减轻数字城管监督员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时间。”成都市城市管理数字化监督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日最高气温达到 35℃以上、40℃以下时,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室外连续作业时间,日最高温度达到 40℃以上,除早晚时间段以外,暂停当日数字城管监督员室外巡查作业。


除了规定内的做好防暑应急药品、工具的配备,为一线作业人员提供个人防暑药物和降温物品的同时,记者在铁像寺水街的休息房门口看到,窗户上张贴着“专门用于环卫工人等一线作业人员休息”,门口的瓶装矿泉水也可随意领取。


牢牢牵住城市治理的“牛鼻子”,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不只是技术手段创新,更是管理模式创新、行政方式重塑、体制机制的变革,正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动城市治理的全方位变革。



记得把公号加星标,否则可能看不到推送哦


推荐阅读




○ 事关高温天气工资待遇,四川发布通知

○ 又一省卫健委“一把手”被查!医药反腐持续聚焦“关键少数”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李长乐 
图片 受访单位 
责任编辑 郑涵
校对 周杨云
审核 饶竹舟
监制 高筱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成都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