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论坛丨李千目院士:数字化赋能江苏先进制造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

李千目 等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3-10-16
※  信息社会政策探究的思想库  ※※  信息通信技术前沿的风向标  ※


作者简介


李千目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南京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信息化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侯君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社会科学部教研室主任、副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紫金战略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江苏省青蓝工程人才,江苏省对外科技促进会副秘书长,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负责人。

孙智强  

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副研究员,江苏省科技厅信息中心主任。


论文引用格式:

李千目, 侯君, 孙智强. 数字化赋能江苏先进制造  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J].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2,48(10):1-5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No.2022SJZDSZ011);江苏省科技创新支撑计划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No.BR2022044);2022年江苏省高校“高质量公共课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课题(No.2022JDKT054);2022年江苏省科协调研课题(“智改数转”推动江苏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南京理工大学智库专项课题(No.2022TB101);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No.2020SKYJ03)


数字化赋能江苏先进制造  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


李千目1,2  侯君1,3  孙智强4


(1.南京理工大学紫金战略研究院,南京 210094;2.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南京 210009;3.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社会科学部,南京 210094;4.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南京 210042)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化赋能已成为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核心。通过认识数字化赋能制造业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从产业链、企业和政策3个层面,分析江苏数字化赋能制造业转型面临的问题,指出江苏数字化赋能制造业转型的过程中,需完善体制机制,推进基础建设,突出自主可控,实现融合发展,为数字化转型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理论指导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

中图分类号:F49;F427         文献标志码:A

引用格式:李千目, 侯君, 孙智强. 数字化赋能江苏先进制造  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J].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2,48(10):1-5.

DOI:10.12267/j.issn.2096-5931.2022.10.001


0  引言


数字经济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关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1]数字化赋能是以数据为基础、网络为载体、技术为支撑、智能为方向,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云大物移智链”)对制造业全流程技术体系、全周期生产模式和全过程价值链网进行系统性再造的产业新生态。加快数字化赋能先进制造业转型,对推动制造业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支撑江苏制造强省和网络强省建设,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深刻认识数字化赋能制造业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数字化赋能是顺应时代要求、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选择。当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以数字化生产力为主要标志的“算力时代”,世界主要国家都把数字化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数字化赋能被发达国家普遍称为“再工业化”的战略核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运景目标纲要》将“加快数字化发展”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了系统部署。各省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也提出“以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全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数字技术创新高地、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发展高地、未来引领力的数字社会建设高地和全球吸引力的数字开放合作高地”[2]。制造业数字化作为重要生产要素价值化转型,已经不是为了锦上添花而做的“选择题”,而是关乎长远和能否实现换道超车的“必修课”,必须牢牢把握主动权。


数字化赋能是突破发展瓶颈、激发动能转换的关键变量。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制造业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质量效益、转换增长动能的攻坚期。数字化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能够推动各类资源要素高效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合,实现跨界迭代发展。牛津经济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数字化技术每投入1 美元,撬动GDP增加20 美元,是非数字化技术投入平均回报率的6.7倍[3]。《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指出,我国2021年的数字经济规模达45.5 万亿元,保持9.7%的高位增长,占GDP的比重由2015年的27%提升至39.8%;其中,产业数字化规模达37.18 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2.5%[4]。《2022数字江苏发展报告》指出,2021年江苏的数字经济规模超5.1 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0%;其中,产业数字化规模超2 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位[5]。数字赋能已经成为有力应对疫情冲击、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拉动经济复苏的关键抓手。


2  江苏数字化赋能制造业转型面临的问题


从产业链层面看,尚未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一是生态型领军型企业缺乏。专业能力强、运营模式好、带动作用大的数字技术领域领军型平台型企业是导入数字产业链生态的重要力量。江苏虽拥有超过6 700 家ICT企业,16 家企业入围全国互联网“百强”企业,但“有高原无高峰”现象明显,缺少像华为、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生态整合型龙头企业。二是领跑型核心技术供给不足。目前,江苏在传感器、高端芯片、控制器等核心元器件,设计开发工具、仿真测试工具、制造执行系统等工业软件,以及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等网络应用的核心共性技术等方面缺“核”少“芯”问题突出。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设计业、晶圆制造业与封测业规模的合理比例约为3∶4∶3,但目前江苏省内利润率较低的封测业占比达67%,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无一家企业进入全国前十强,且皆以中低端产品为主[7]。此外,在江苏制造业企业中,80%的工业研发设计软件、60%的生产控制软件、60%的工业机器人等严重依赖进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三是上下游融通发展水平较低。江苏建设有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86 个,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双跨级、行业级、区域级和供应链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但资源的社会化开放、跨地区共享联动程度普遍不高,产业链间业务协同不理想。如江苏斯诺(第三方)建成的行业级物流工业互联网平台,90%以上的应用仅提供诺得物流一家企业;大全集团作为智能电气行业的龙头企业,建立了智慧工业云服务平台,实现客户运维成本降低28%,但未能带动本地100 余家同行业企业联动转型,无法形成协同倍增效应、共振效应。


从企业层面看,存在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的突出问题。一是不想转。一些企业往往受现实利益的掣肘,习惯于沿袭过去拼资源、拼投入、拼消耗的粗放发展路径模式,数字化赋能主观意愿不强。同时由于数字化基础薄弱,超过55%的中小企业未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工业数据链,数据化标准体系尚不完善,导致“数据孤岛”纵横,数字化赋能难度大。截至2020年,江苏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占上工业企业数仅4%。二是不敢转。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周期长、投资大的复杂系统工程。企业普遍反映,制造业重资产模式导致数字化改造投资巨大,转型成本偏高,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较大。据统计,江苏仅有14%的制造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投入超过年销售额的5%,近7成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投入低于年销售额的3%,其中42%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低于年销售额的1%。三是不会转。目前,数字化赋能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共识,但普遍存在只有资金没有路径、只有设备没有人才的现象。一方面由于制造业产业链长,业务复杂,导致可推广、可复制的数字化赋能通用性解决方案少;另一方面相关人才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大面积数字化转型需求,特别是集成电路及软件产业人才缺口较大。


从政策层面看,保障支撑体系不够健全完善。一是法规政策尚不完善。工业数据是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一旦泄露会威胁企业安全、城市安全、关键基础设施安全乃至国家安全。调研中,不少企业反映,工业数据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适应性效率”较低,跟不上数字化发展步伐。二是统计监测体系不够健全。虽然2022年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对数字经济核算明确了标准、口径和范围,但由于数字化赋能制造业带来的效率改善、效益提升全面渗透于企业生产过程和产品,且与企业其他要素的投入具有协同效应,难以将之从企业产出中剥离出来,目前对数字化贡献度的评价边界仍不明晰,缺乏统一的统计采集口径。三是区域产业联动不充分。江苏16 个重点先进制造业集群已基本实现设区市全覆盖,但省内数字化赋能水平地区间差异明显。从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来看,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态势,2020年,苏南平均发展指数为63.4,苏中平均发展指数为59.9,苏北平均发展指数为59.5,缺少推动区域协同联动的体制机制。


3  推进江苏数字化赋能制造业转型的对策建议


3.1  突出顶层设计,培育数字化赋能生态

良好的生态环境体系是数字化赋能发展不可或缺的土壤。江苏应加强形势研判,加快完善体制机制,提升数字化赋能制造业的产业生态。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建议江苏出台全省数字化赋能制造业转型发展等相关规划,聚焦“产业数字化、数据资源、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生态”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重点围绕16 个重点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 条重点产业链;强化全省区域协调发展,鼓励各地加快制造业数字转型和数字价值化的特色布局,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建议江苏研究制定出台“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政策意见”支持政策。比如,统筹资金扶持,优化工业与信息化、科技等专项资金使用,积极对接国家集成电路、制造业转型升级等产业基金,加大对数字新基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服务机构、工业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支持;强化金融支撑,用足用好高端软件和集成电路、高新技术及小微企业等税收优惠和金融服务政策,对符合国家和省数字经济产业政策的项目和企业给予融资支持;加快人才引培,依托重大创新平台载体,创新数字人才引进政策、管理方式和分配激励机制,加快国际一流人才和旗舰团队的引进,充分发挥江苏科教资源富集、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推进数字经济专业和学科建设,创新本土数字化人才培育模式。三是搭建服务平台。建议江苏坚持软硬环境一起抓,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形成推动数字化赋能发展的强大合力。比如,构建数字化转型服务联盟,以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为示范引领,以数字化赋能服务机构、政府部门为核心支撑,统筹科研、创新孵化、金融服务、教育培训机构及网络建设服务商、行业协会等多方资源,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产学研用服”集成服务。再比如,依托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博览会等国际性重大活动平台,鼓励优秀平台企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积极“走出去”“请进来”,总结推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江苏路径,营造数字化赋能发展的良好环境等。四是实施审慎监管。建议江苏细化数字经济统计指标,加快建立监测方法和评估评价体系,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多级联动的工业基础大数据库,定量精准测算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规模,强化对产业发展的预警与引导。


3.2  突出基础建设,夯实数字化赋能根基

江苏应发挥数字基础设施“头雁效应”,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为数字化赋能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完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建议江苏深入推进网络提速提质,实施“宽带江苏”“无线江苏”“高清江苏”工程,全面构建高速、移动、泛在、智能、安全的通信基础设施;积极布局量子保密通信、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等面向未来的先进算力基础设施,争取在未来数字化发展中占得先机。二是推进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建议江苏深入推进数据中心高质量发展、云计算算力基础设施统筹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三大工程,支持做大做强国家级大数据中心,建设覆盖全省的高质量外部公共网络,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及应用推广。三是提质技术融合设施升级。建议江苏以高效协同为目标,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技术对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高水平建设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重点支持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体验中心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融合应用先导区。


3.3  突出自主可控,提高数字化赋能水平

江苏应大力实施强基工程,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尽快构建“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一是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议江苏发挥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江苏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引领作用,以重点产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数字化发展重大需求为牵引,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库,运用揭榜挂帅等方式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对“卡脖子”技术进行产业化突破,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组织开展制造业数字化的独角兽、瞪羚企业培育遴选,深化产才、产融合作,培育一批掌握全产业链和关键核心技术的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二是做大做强重点软件产业。建议江苏全面推进工业软件、安全软件、行业通用软件等产业化进程、规模化应用;深化南京、苏州、无锡等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创建和培育工业软件创新基地,支持无锡打造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打造全国顶尖的工业软件集聚高地、全球知名的物联网融合应用高地,提升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三是牢牢守住信息安全底线。建议江苏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统筹协调机制,实施工业互联网安全分级分类风险防控制度,完善覆盖省、市、企业的多级工控信息安全检测预警网络,强化数据安全主体责任;推动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发展,深化开展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构建先进完备可控的网络安全产品体系。


3.4  突出融合发展,提升数字化赋能能级

江苏应充分发挥实体经济发达、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加快培育数字化赋能新动能,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一是升级发展智能制造。建议江苏实施智能制造行动计划,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攻方向,开展以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产链上云为核心的数字化改造,提升企业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能力,建设一批智能车间(工厂)、灯塔工厂等数字化转型标杆;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聚焦中小微企业需求,研发推广性能可靠、低成本、易维护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二是推进创新企业矩阵培育。建议江苏全力“培大树”,实施百企引航行动,培育生态主导企业,鼓励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加强跨界融合,加速向平台化、服务化、生态化转型;注重“引新树”,大力引进落地一批平台型、综合型、区域型企业;加快“育小树”,实施“千企升级”培育行动,支持企业深耕细分领域,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三是加快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建议江苏加快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重点产业园区数字化改造,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搭建产业联盟、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一批关联度高、协同性强的中小企业进入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融合及资源共享,增强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竞争力。


4  结束语


身处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江苏需不断探索制造业提速前进的强劲引擎,打造数字化赋能制造业发展的新模式,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总结来说,地方政府应重点从这几个方面推进江苏数字化赋能制造业转型:一是突出顶层设计,培育数字化赋能生态;二是突出基础建设,夯实数字化赋能根基;三是突出自主可控,提高数字化赋能水平;四是突出融合发展,提升数字化赋能能级。江苏实践可为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J]. 先锋, 2022(3):5-7.

[2]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J]. 江苏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1(15):44-61.

[3] 华为, 牛津经济研究院. 数字溢出,衡量数字经济的真正影响力[R], 2018.

[4]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R], 2022.

[5] 江苏省委网信办, 江苏省通信管理局, 江苏省互联网协会. 2022数字江苏发展报告[R], 2022.

[6] 谢志成. 江苏制造提速转型的强劲引擎[J]. 群众, 2021(8):19-21.


Digitalization enables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 Jiangsu, serves the country and constructs a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LI Qianmu1,2, HOU Jun1,3, SUN Zhiqiang4


(1.Zijin Strategic Research Institute,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94, China; 2.Jiang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 Nanjing 210009, China; 3.Social Science Department, Nanj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of Industry Technology, Nanjing 210094, China; 4.Jiangsu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anjing, 210042,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digital empowerment has become the core of the national strategy to build a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By recognizing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digitally enabled manufacturing transform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faced by Jiangsu digitally enabled manufacturing transformation from three levels of industry chain, enterprises and policies, and points out that in the process of Jiangsu digitally enabled manufacturing transform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promot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highlight independent and controllable, and realiz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o serve the nation in building a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Keyword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manufacturing quality development;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本文刊于《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2年 第10期



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本刊定位于“信息通信技术前沿的风向标,信息社会政策探究的思想库”,聚焦信息通信领域技术趋势、公共政策、国家/产业/企业战略,发布前沿研究成果、焦点问题分析、热点政策解读等,推动5G、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引导国家技术战略选择与产业政策制定,搭建产、学、研、用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投稿指南

为进一步提高期刊信息化建设水平,为广大学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我刊官方网站已正式投入运行,欢迎投稿!





   推荐阅读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2年 第10期目次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2年 第9期目次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2年 第8期目次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2年 第7期目次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2年 第6期目次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2年 第5期目次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2年 第4期目次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2年 第3期目次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2年 第2期目次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2年 第1期目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看”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