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甘肃省高校就业创业故事征文大赛一等奖作品丨吴逸汝:人生长勤,上下求索

吴逸汝 语言学 2023-05-17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获得精彩内容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语言学”,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天天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目前我们共有“语言学”“简牍学”和“讲座与学术”三个公众号,三者有所分工而又互相补充:

“语言学”专门发布最新的语言研究资讯、社会热点话题的语言学解析等内容;

“简牍学”专门发表简牍学及出土文献相关研究成果、学术信息;

“讲座与学术”专门发布语言、文学、历史、教育、哲学、社会、出土文献 等人文社科讲座预告和学术会议。

敬请新老朋友关注“语言学”“简牍学”和“讲座与学术”公众号,以便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期间,由甘肃省教育厅主办的“第三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故事征文大赛”如期进行,大赛主题为“书写青春篇章 激发奋进力量”。经层层筛选,共评出一等奖56名,二等奖93名,三等奖122名。经前期学院推荐,学校审核,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大四学生吴逸汝作品《人生长勤,上下求索》荣获省赛一等奖。

今经作者授权刊发获奖作品原文,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

吴逸汝,女,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9级汉语言文学3班本科生,担任班级学习委员一职,推免至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语文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在校期间多次获得校级综合奖学金,积极参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计划”课题研究,以及课外各项活动和院级的专业技能比赛,荣获文艺作品创作大赛书画类一等奖,文学院读书节征文二等奖等。是一枚文学和汉唐文化热爱者,日常喜欢写诗歌、散文,吹口琴等,希望自己能够不忘初心,积极生活,努力上进,一生向阳。 


人生长勤,上下求索


回首过往,经寒暑推移,转眼间已成人。承蒙母校不弃,今秋十月能顺利保送研究生,继续通明事理,究深知。于我而言,于身为农民的父母亲而言,已是莫大的惊喜了。升学深造实不敢抱有十足的把握,只当是顺其自然之事,读喜欢的书,做热爱的事,无愧于心,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若必言其因,应当有三:一为以意逆志;二为耕耘之功;三为人生长勤。


我,生于贫困县城泾川下属的小山村,好在如今的孩子摆脱了贫困县城的“帽子”。年幼时,那遮天蔽日的玉米地就是我玩闹的地方,脸蛋红彤彤的,皮肤黑黢黢的,基本没听过电脑这样的新式名词。穷,是小时的真实,可人穷志不穷的观念却在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汉们的思想里扎根,这是农民“逆天改命”的火种。父母留下自己的孩子让家里的老人带着,自己外出打工为孩子谋得较好的衣食。生活现实的逼迫下,常跟随奶奶在田间耕作,年龄尚小,玩心又重,不免发牢骚脾气,却又转身玩闹去了。生活的不易磨练着孩子的心性,也影响着性格。“穷且志坚,不坠青云之志”,困顿之境遇,能有一丝希望便是幸福的,精神也便是富足的。深受父母知识改变命运这种观念的影响,如今的我是感激的,也庆幸昨时的自己能有一个梦想,用梦想来照耀自己身处的那个落后的乡村,那方贫瘠的土地。时光迁移,感念小学恩师李先生语文课上的不吝赞赏,他将走上中文之路的种子放进了我的心底,不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苦难并不会令人动容,只是人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将苦难的经历变成学习的动力时,才能够变得熠熠生辉。生活的苦难与世界的差距会带给心灵震撼,亦能炼就反抗命运现状的精神和性格

随后小学毕业,因父母之因,辗转去到另省一个县城继续读书。父母的血汗钱还着房贷、挣扎着生活和供我们读书,自己年纪渐长,不禁泪流而下,同处一片蓝天下,不同人的生活有酸、有甜、有苦、有辣。我想,我那段时间的生活应当是酸的,也可说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了,只是这纸上不是荒唐言,皆为父母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艰辛过程。2019年,有幸来到西北师范大学完成本科学习。这次,我却与中文失之交臂,来到了教育科学学院学习。大学伊始,依旧全身心投入特殊教育专业学习,保持着高中的良好习惯。六点半去到学校,清晨的校园是青草味的,恍然想到凌晨四点钟,看见海棠花未眠,这当是我的心境了。晨起朗诵背书,是一种享受,清醒的头脑,纯净的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一日之计在于晨,好心情油然而生,将读书看作提升自己且不用花更多金钱的方式,穿梭在自习室图书馆,与纸质书卷为友,有种道不清的浪漫和文人独有的气质。批注摘录,黄昏时听首音乐,尤爱《依旧在路上》。书籍带我畅游了不用车马费就可去的金陵、姑苏、长安……少年自是欣喜肆意。除专业课外,我继续学习着中文的知识,慕课、书籍、蹭课、讲座都有试过,终不至于忘记与中文相关的一切,也深深爱上了文艺学的书籍,感受柏拉图,黑格尔的语言魅力,体会文学批评的力量。大一结束之际,在钻研特殊教育和坚持热爱的专业二者中做了选择,以优秀的成绩结束了特殊教育的学习,通过转专业考试考入文学院。努力耕耘,不负有心人,很幸运的是我的努力赠给我可贵的反馈,这是鼓舞人心的力量,在对之后的处事学习中都有体现。

大二中文系的生活当以知行合一进行自评。知行合一早已被阳明先生格竹而论,知是行之始,行事知之成。校园总被称以象牙塔,仿佛身体已成人,思想总是稚嫩的,实则不然,校园亦是提升能力的好练兵场。这一年里,与同窗学业进步相比,半路杀出来的我由于课业落下甚多,需要尽快修读完落下的课程。知识的获取是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的基石,承蒙老师不弃,悉心指导我利用这一年的时间修读完成两年的课程。不曾想将对他人的羡慕竟会有天变为自己实践的事实。寒冬季节,是让人懒惰的。星辰未落,需要前往教室早读,路灯下人影稀疏,回到宿舍洗漱。本为愚人,只有多下功夫,多花时间,也不辜负自己的热爱。深知自身能力不足,缺乏信心,一度担心不能胜任,克服自己的怯懦是关键的一步,终是要自己走出迷雾,便在闲暇空隙参加了社团活动,担任社团负责人,积极报名志愿活动,奋力参加竞赛。时间很少很少,当生活充实时,便觉得连时间都不够用了,好在坚持了下去。银杏叶绿了又黄,转眼到了大三“收获展示季”,9月的成绩汇总,推免公示。这期间自己的内心较为平静,我想这一路兜兜转转,最让我珍惜的那便是我清晰地知晓自己的追求。学习路漫漫,人生节点众多,分岔路口的选择就是属于自己的那条特殊的征途。升学深造的我是积累的小小质变,或许是哪个午后看的几本外国经典小说,又或许是自习室里的坚持不懈。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再到大学,到现在的研究生。可以说每个人都在不同的阶段深造,我也在不断地升学,深造,而支撑着我走的如今的就是梦想。中文系的执念从小学始终伴随着我,人对未知会产生恐惧和迷茫,而知方向,斩荆棘却是一件快乐着的事情,计划的执行力是必要的条件。初中时着迷于张载之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继往圣之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于今日的我而言,我想这便是箴言鼓励着我。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读书亦有报国志,不求汗青一行,但求无愧于心。承担新时代中国的责任,是新时代知识分子的使命,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用扎实的基础,满怀激情去教好我的每一位学生,是我将来要为之继续奋斗的事业。理想是崇高的,是令人幸福的,致力于在热爱中挥洒青春,这是内心中的声音。不断学习,克服怯懦,勇敢面对,努力上进,好好生活。每一代逐日移山的青年,都有自己奋不顾身地热爱,每一份炽热的热爱都将汇成生生不息的希望之川,成为助力祖国伟大复兴的动力。

特别提醒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语言学)。

转载仅供思考,不代表【语言学】立场。

今日文章就到这~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语言学”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语言学”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菜单」→ 选择「设为星标」

推荐阅读

洪帅丨《简牍学与出土文献研究》(第一辑)前言:扎根西北,共襄盛举,把简牍学这个冷门学科做热、做好!

讲座丨赵平安:与天道有关的“沉”的训释及其折射的思想观念(3.23 19:00)

新书丨助您了解京腔京韵,领略北京文化 ——《北京话词典》面世

考研复试攻略,请查收!

王力先生学术讲座(三) | 董志翘:古代汉语教学中的语言与文化 ——兼谈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教学法

成果速递|刘其琛:网络流行语“破防“的语义转变和隐喻机制

洪帅丨《简牍学与出土文献研究》(第一辑)前言:扎根西北,共襄盛举,把简牍学这个冷门学科做热、做好!


END

编辑:李佳遥

审核:李燕娜


关注我们·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