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中国:中国资产负债表中的“灰犀牛”——地方融资平台的巨额债务

中金宏观 2020-09-0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金点睛 Author 梁红 刘鎏

中国持续上升的杠杆率水平一直是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我们聚焦地方融资平台——这一中国国有企业中的特殊群体,通过对他们发债时公布的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对其经营情况、偿债能力进行评估,并与其它非金融企业(包括民企和非城投的国企)进行对比,以便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的债务风险和精准去杠杆的政策选项。

中国持续上升的杠杆率水平一直是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以非金融部门债务占GDP的比例衡量,2018年中国的宏观杠杆率水平2012年来第一次与前一年持平,没有上升。但是对表外和地方融资的大幅收紧引发了金融条件的过度收缩,企业(尤其是民企)经营情况恶化,国内投资和消费数据明显下滑,宏观经济再次滑向通缩的边缘。


今年开年以来,中国政府对于去年矫枉过正的政策组合做出了明显调整,债务(尤其是地方政府)融资增速回升,经济活动指标和工业品价格也随之出现企稳的迹象。然而,投资者对于用增加基建和给国有部门加杠杆的方法稳增长依然充满疑虑,对于经济是否可以持久企稳依然缺乏信心。

 

中国如何在稳增长、控风险、调结构的诸多政策目标中取得平衡?如何避免去杠杆的政策组合最终事与愿违?为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曾经对中国杠杆率居高不下的结构性原因做过一系列分析,指出中国奇高不下的储蓄率,叠加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投融资体制的制度性缺欠是问题的核心。[1]


在本篇报告中,我们聚焦地方融资平台——这一中国国有企业中的特殊群体,通过对他们发债时公布的资产负债表[2]的分析,对其经营情况、偿债能力进行评估,并与其它非金融企业(包括民企和非城投的国企)进行对比,以便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的债务风险和精准去杠杆的政策选项。我们的分析显示,过去五年中(2014-2018年)债务上升最快、投资回报最差、偿债能力最差的部门是地方融资平台:


1. 截至2018年底,地方融资平台的带息负债超过30万亿人民币,占GDP的比例为34%。


2. 中国非金融部门债务占GDP的比率从2014年的214%上升至2018年的245%,上升了31个百分点。


a) 实体企业部门(民企加上非城投的国企)债务占GDP的比率下降了7个百分点;

b) 居民部门债务的比率上升了17个百分点;

c) 政府部门显性债务的比率(不含融资平台及企事业单位)上升了15个百分点;

d) 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的比率上升了6个百分点。考虑到16万亿的地方债务置换已经基本完成,而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比率却不降反升,其实际债务比率上升的幅度可能高达19个百分点,年化增速过去五年在20%以上,远高于社融或信贷的增速。


3. 2017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税后净资产收益率约为2.4% ,远低于其他非金融发债企业的6.4%,或其自身发债成本。


4. 但最令人担忧的是,平台公司的偿债保障比率只有0.4倍,即这些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无法支付当年到期的债务和利息。如果不能借新还旧,将面临严重的流动性风险。


  

5. 平台公司主要承担当地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资金回收期较长,但其融资工具目前的久期大多少于三年,久期错配严重。很多项目资金成本在6%以上,甚至在8%以上。同时,地方融资平台存货占资产比例远高于其他非金融企业,其中可能包含大量土地储备, 房地产价格和地方债务之间的正反馈机制加大了土地财政的系统性风险。


 

6. 虽然只有8个省份地方显性债务加平台负债超过当地GDP的100%,但有23个省份加总债务相对与地方政府收入比例超过300%,有10个省份超过500%。综合分析显示,贵州、云南、天津、江苏等省的债务风险较高。




因此,中国精准去杠杆的政策设计需要聚焦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存量的化解和增量的控制,并注意缓解在处理这一风险时对其他经营性企业,以及居民部门带来的次生影响。为了更好地应对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挑战,可能需要通过一定方式对融资平台债务进行再一次置换,切除这个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梗阻”,让中国的银行体系可以重新轻装上阵,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上世纪末以广国投破产和粤海重组为标志的化解广东省金融风险的经验,今天仍然值得借鉴。但想要避免融资平台债务再度膨胀仍须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地方政府一再通过融资平台举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地方财权和事权的不匹配。限制地方政府违规举债的同时,也要平衡地方政府收支,为地方政府增加新的授予来源,同时让中央政府承担更多社会保障、民生相关事务的支出责任。


----

[1]参见中金宏观研究报告:2018年11月11日《用作“加法”的改革走出当前经济困境》和2014年11月13日《为什么近年来中国的杠杆率加速上升?》。

[2]Wind数据库对城投债有三个划分标准,分别是Wind口径、银监会口径和中债口径。其中,银监会口径对应银监会公布的融资平台名单中发行债券的企业;中债口径是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5月19日推出“中债城投债收益率曲线”时设定的标准;Wind口径自2014年12月29日期直接采用中债口径,在此之前Wind按照类似方法自己进行判定。从包含企业样本看,银监会口径包括1000家左右企业;Wind口径和中债口径接近,都包括2000家左右企业,Wind口径略多于中债口径。我们采用的是Wind口径。


文章来源

本报告摘自:2019年3月27日已经发布的聚焦中国《中国资产负债表中的“灰犀牛”——地方融资平台的巨额债务》

梁  红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513050005 SFC CE Ref:AJD293

刘  鎏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512120001 SFC CE Ref:BEI881


中金宏观 

中金公司宏观组全新打造的深度研报微信推广平台,旨在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讲解中金公司研究部发布的宏观重点报告。

法律声明

向上滑动参见完整法律声明及二维码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不是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订阅者如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中金公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中金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仅面向中金公司中国内地客户,任何不符合前述条件的订阅者,敬请订阅前自行评估接收订阅内容的适当性。订阅本公众号不构成任何合同或承诺的基础,中金公司不因任何单纯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金公司的客户。

一般声明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中金研究网站(http://research.cicc.com)所载完整报告。

本资料较之中金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或价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中金公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中金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中金公司可能与本资料中提及公司正在建立或争取建立业务关系或服务关系。因此,订阅者应当考虑到中金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资料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与本资料相关的披露信息请访http://research.cicc.com/disclosure_cn,亦可参见近期已发布的关于相关公司的具体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是由中金公司研究部建立并维护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中所有资料的版权均为中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订阅号中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