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杜聿明被俘后:儿子自杀,妻子在台湾成看门大妈,14年后夫妻团圆

文史之友 2022-01-20

来源:头条号史海任我行


1957年,一封密信历经千山万水被送到了当时已经住到台湾的杜聿明妻子曹秀清手中。上面的署名是自己的女婿杨振宁和女儿杜致礼,激动万分的曹秀清赶忙读起了信上的内容。

信不长,只有:“您的‘老朋友’与我通信了,他非常关心您,惦念你们的安全。”这一句话。

曹秀清看得一头雾水。她很早之前就没有同女婿一家有过书信往来了,更不可能谈及什么“老朋友”。这句没头没尾的话,就像笼罩在她心头的一团迷雾,挥之不去。

突然,她想到自己早就被蒋介石严密监视起来了,若是信上稍有一些出格的话,那它一定不会传到自己的手上。

念及此处,曹秀清的手激动地抖了起来。

“老朋友,老朋友”曹秀清不停地念着这三个字,一个身影蓦然闪入她的脑海。

在那一瞬间,近十年的懊悔、心酸、怀念都随着决堤的泪水一同涌出。


1948年12月16日,在淮河附近指挥战斗的杜聿明接到了刘峙的电话,他向杜聿明传达了蒋介石的意思:“黄维兵团在双堆集昨(十五日)突围,李延年兵团撤回淮河南岸,贵部今后行动听委员长指示。”这让杜聿明的心彻底凉了。

在现在的局面下,若是令现有的两兵团同时突围,或许还能争取到一线生机。但若是只是黄维突围,那么解放军的全部压力都将集中到陈家庄方面。这样一来,不但突围军队难以保全,就连守庄的军团也很难坚持很久。

心急如焚的杜聿明立马致电蒋介石,想要陈明利害。17日蒋介石复电,“望吾弟万勿单独行动,明日派员飞京面授机宜。”

得到回信的杜聿明大失所望,但在考虑再三后他还是选择了执行。

18日,杜聿明得到消息:“黄维兵团突围,除其副司令官胡琏个人到蚌埠外,其他全无下落。”

在此期间,平津战役已基本到达尾期,如此一来,东北野战军必将挥师南下,淮河以南地区被解放不过是迟早的事。杜聿明感到落于肩头的压力很重。

1949年1月1日,蒋介石宣言和平,杜聿明大喜过望,在被解放军节节攻势打得喘不过气的情况下,和平才是最好的出路。

但就在1月3日,杜聿明接到了蒋介石的电令,要求他在空军掩护下突围,自知突围不可能的成功的他长叹一声后,再没有多说什么了。

6日中午,解放军发动声势浩大的攻击。国民党军各部经过解放军二十多天的政治攻势,已全失斗志,一触即垮,东西两面多处阵地被突破。

9日上午,解放军判断出,陈庄、刘集地区是国民党军企图突围的方向,对于东南北进行了更加猛烈的进攻,第十三兵团阵地已大部崩溃,第二兵团南北阵地各部队纷纷告急。

九日黄昏,李弥,邱清泉,熊笑三来面见杜聿明,要求在夜间突围,杜聿明仍想要照着蒋介石的指示在十日上午突围。李弥等人认为在白天突围毫无希望,就此与杜聿明展开了辩论。

谈到后面,双方都有些激动,杜聿明大声地说:“如果你们要走的话,你们先走,我一个人在这里守到底,以免耽误大家。”就这样,他们一直争吵到十时左右。

后来熊笑三愤愤不平地走了出去,不久,一时四周机枪,大炮之声大作,熊笑三跑回来对杜聿明说:“已经打到了司令部,要下决心。”

杜聿明听到枪炮声只是一边响,就说:“这是你们部队自己打的,你出去看看为什么这样?”

熊笑三不肯去,邱清泉见杜聿明识破了,就说:“笑三去看看吧!”邱清泉、熊笑三出去不久枪炮声就停了。

邱清泉、熊笑三等威胁式的劝杜聿明,必须当晚突围。杜聿明气得出了一身大汗,只得对他们说:“既然都是这样主张,只有分头突围好了。”


邱清泉、李弥、熊笑三还想同杜一道走,杜聿明说:“这不是让敌人一网打尽吗?我们就这样走,如何对得起部下?赶快通知他们自找出路。”

在此时,杜聿明给蒋介石发了最后一封电报,“各部队已混乱,无法维持到明天,只有当晚分头突围。”随后,杜聿明只带着副官、卫士等十来个人乘夜色想要钻出包围圈。

杜聿明一行人先向西走出村庄,后又转向东北,在沿途他们见到了大批部队向陈庄前进一问原来是第七十二军。这时四面沉寂,无一枪声。

杜聿明走到夏砦附近,见有解放军向西运动,便在战壕内隐蔽起来。副官尹东生给杜聿明剃了胡子,并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杜聿明觉得尹东生说得有道理。

解放军过去以后,卫士扶着杜一直往东北跑,想跑过一段再向西转南。途中遇到一位像解放军干部的人和一位卫生院长,杜聿明等冒充是解放军第十一纵队的,侥幸蒙混过去了。

在之后,他们遇到了萧县张老庄的拾粪村民段庆香。他们想要乔装打扮为村民,便拦住了段庆香,向他提出拿金戒指换几件衣服。

段庆香看他们虽然满面烟尘,但气质举止都不像是普通百姓,还出手阔绰,再联想到近来解放军围歼国民党军队的行动,于是立马推断出了这些人是国民党军官。

段庆香借着回家取衣服的由头赶往解放军师部,对一个士兵报告说:“村外有11个国民党兵,你们赶快去抓,他们叫我不要说,还给我个金戒指,我现在交公。”

士兵立马将消息报告给了卫生处处长赵云宏,赵云宏立马做出了指示,不过他没想到,村外的那是几条大鱼。

在等粪农送衣服的过程中,不觉天已亮了。这时跑来两个解放军战士,问道:“你们是哪一部分的?”

副官说:“送俘虏的。”

解放军再次疾言厉色地喊道。知道身份已经败露的副官,卫士都面露颓色,放下了武器。

杜聿明一看左右都变了,绝望之中凶顽之气上来了,右手拔出手枪,对准自己脑袋企图自杀。副官一把将手枪夺了过去,交给解放军,杜聿明一行人都当了俘虏。

就此,先前蒋介石手下的一员虎将变为了阶下囚。

淮海战役时,家住上海的曹秀清一直在为前线作战的丈夫杜聿明感到惴惴不安。他们二人虽然是奉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婚的,但不同于一般的包办婚姻,夫妻之间感情十分深厚。


杜聿明和妻子曹秀清合照


相传,曹秀清在得知自己的丈夫是一个比自己小两岁的毛头小子后,她满心不悦。后来她打听到他喜欢围棋,有心考校一番。于是在杜聿明上学的必经之路上摆上棋局,宣称十文钱一局。

果不其然,爱棋如命的杜聿明看见有个带着丫鬟的妙龄女子当街邀战,心痒难耐,便真应了她的邀请。

两局过后,一胜一负,年轻气盛的杜聿明自然难以接受自己和一个女子战成平手,有心继续下去。曹秀清没有答应,借着“天晚了,不安全”的理由离开了这里,并约定明天继续,一战定高低。

就在那时起,曹秀清就对这个胸有谋略,意气风发的小伙子芳心暗许了。而杜聿明也对这个秀外慧中的女子生出了些许好感。

第二日,棋局如约进行,双方都有输有赢,谁也不服气,约定之后继续。就这样,下棋成为了二人间的必修功课,几乎每日都要来上几局。爱情的火花通过棋子的碰撞摩擦出来了。

在最后,得知那个同自己下棋的女子就是自己原定妻子的杜聿明喜出望外。二人奉命成婚,婚后琴瑟和鸣,令人艳羡。



杜聿明和曹秀清


淮海战役结束,杜聿明被俘的消息传到了曹秀清的耳中,这让常年和他厮守,相濡以沫的曹秀清悲痛欲绝。她立马起身赶往南京,要求面见蒋介石。

知道这件事难以处理的蒋介石一直闭门谢客。无可奈何的曹秀清只得只身前往南京,在“总统府”外大喊。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按理来说,蒋介石得出面抚慰将士妻子,但蒋介石还是一副置若罔闻的样子,这让曹秀清倍感心寒。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身为家中顶梁柱的杜聿明骤然离去让曹秀清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国民党败退的大势已基本确定,此时该往哪里去对曹秀清而言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就在这个节点上,国民党内部传来了杜聿明被解放军处决的假消息。得到消息的曹秀清整日以泪洗面,本来有打算留在大陆等丈夫消息的曹秀清带着一家人随蒋介石赶往台湾。

在大陆时,曹秀清是无可争议的阔太太,但自她到达台湾后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牺牲烈士”少得可怜的补助外,她再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了,这根本无法维持一家七口的正常生活。


在台湾时的曹秀清

此曹秀清迫切需要一份工作来获得报酬,补贴家用。但因为蒋介石之前打过招呼的原因,曹秀清找工作的过程并不顺利,处处受到排挤。她在这个过程中着实尝了一把“贫在闹市无人问”的滋味。

曹秀清一家人穷困潦倒的样子刺痛了不少杜聿明之前的旧友、部下的心,但碍于蒋介石的指示,他们都没有为她出头,只在一旁默默观望。

终于,一位杜聿明的老部下看不过眼了,给曹秀清找了一份在烟草公卖局制品厂看门房的工作。主要负责管理人员的出入,以及内部文件的收发。这堪堪可以不让她的家人被饿死。

曾经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将军夫人如今沦落为一个看门人,真令人唏嘘不已。

无论家境如何,曹秀清对子女的教育一向是到位的。长女杜致礼很早之前就赴美留学,并与同样留学的华人科学家杨振宁结合。长子杜致仁成绩优秀,考入美国哈佛大学。



杨振宁和杜致礼结婚照


但仅凭曹秀清微薄的工资根本无法承担儿子出国留学的费用。1956年,杜致仁写信给母亲曹秀清,希望曹秀清再给他3000美元,以帮他度过还有一年的毕业期。

曹秀清根本无法拿出这笔钱,为此她给蒋介石写报告,希望他能贷3000美元,帮助儿子完成学业。以往视钱如粪土的蒋介石,在这3000美元上皱了眉头,他表示只能先借1000美元,并且分两年支付。蒋介石的绝情再次刷新了曹秀清对他认知的下限。

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曹秀清只得先把这500美元给儿子寄过去。

在美国的杜致仁收到这500美元的支票后大失所望,在学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他吞服了大量安眠药自杀了。

心爱的长子离世,再次给了曹秀清重重一击。但家中还有四张嗷嗷待哺的口和一位垂垂老矣的老母亲需要供养,曹秀清选择了继续扛起一切活下去。

1957年曹秀清的大女婿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蒋介石想要他为己所用,于是便对曹秀清一家的生活格外照顾了起来,希望她能劝说女婿来到台湾。

饱尝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曹秀清很快看透了蒋介石糖衣炮弹下的目的。在想了很久后,她意识到自己或许可以趁这个契机投奔女婿,脱离蒋介石的掌控。

于是,她将计就计,对蒋介石说:“我愿意劝杨振宁为台湾帮忙,但写一封信一时说不明白,我要到美国去一趟,看望我的女儿,当面提说。你如果不放心,可以派人和我一块去。”

也就是在此时期间,她收到了女儿女婿那封来意不明的信,她隐约觉得自己丈夫还活着,就顺便想去找女儿一家人打听清楚情况。

蒋介石相信了曹秀清,但让曹秀清取保,她请萧毅肃当担保。临行时,蒋介石和宋美龄专门接见了曹秀清。

蒋介石说:“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为民族争了光。李政道的母亲在台湾,杨振宁的父母都在上海。你这次到美国去,凭着岳母的关系,要争取杨振宁博士。”

曹秀清回答道:“杨振宁没有到过台湾,台湾的情况他一点也不了解。我见到他后,一定向他好好介绍台湾的情况。台湾是个宝岛,物产丰富,环境优美,要他回来看看,为建设宝岛贡献力量。”

蒋介石信以为真,微笑着说:“很好。”

就在曹秀清准备千里寻夫的时,此时远在大陆的杜聿明已基本完成了改造。

杜聿明被俘后本想着自己会被处决,这样一来也算是为蒋氏尽忠,了无遗憾了。但没想到解放军只是把他关押起来,并无虐待,反而请专人来照顾他的伙食,调养身体。这让他身体固有的顽疾,差些可以痊愈。

杜聿明对于我党的行为抱有深深的怀疑,他觉得我党是有所图谋,企图用优待来瓦解他的斗志。于是本着坚决不妥协的原则,对我军看守人员持傲慢态度,以此抒发心中的不安与怨气。

但一直到1956年,我党一直没有对杜聿明实行高压政策,反而通过学习、劳动、讨论等多种形式,对其耐心教育,以理服人。在这种氛围之下,杜聿明一肚子怨气也就无从发作了。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我党的积极教育改造下,杜聿明对党中央的认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先顽固的战犯,开始逐渐亲近社会主义了。

1956年初,公安部成立战犯管理所,将全国重要战犯集中到北京功德林,杜聿明也来到了这里。


杜聿明(左二)


不同以往的是,战犯们集中到这里后,进行集体生活,集体学习,彼此互相往来,管理员不加干涉,这使他们情绪大为振奋,人人都变得活跃起来。功德林成了一所特殊的大学堂。

书生出身的杜聿明更是倍感兴奋,他在功德林的图书馆借阅了大量列宁、斯大林、毛主席的著作以及其他哲学书籍。这仿佛豁然给他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1957年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战犯们写了墙报发表感想。杜聿明写了一篇文章,题为《纪念五一劳动节的感想》。他用蝇头小楷工工整整写满了两页三十六开纸。

杜聿明的这篇墙报博得很多人赞赏,认为它说明了杜聿明读书很有心得,理论与实际联系较好。在百多名战犯的墙报稿中,写得堪与杜聿明媲美的,只有李仙洲,公秉藩两人。在一片表扬声中,杜聿明更为谦虚谨慎,学习、劳动各方面更加积极努力。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杜聿明通过政府的帮助和他在美国的妻子曹秀清、大女儿杜致礼,女婿杨政宁取得了联系。

1957年12月4日,杜聿明获得特赦。获得新生的他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热泪盈眶,低头饮泣起来。


特赦大会


说回曹秀清。

在赶赴美国,与女儿一家团聚后,曹秀清得知了杜聿明还在大陆好好活着的消息。与丈夫团聚成为了她最迫切的愿望。但在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曹秀清回国障碍重重,只得与杜聿明保持联系,静待时机。

到美国一年多后曹秀清得知了杜聿明被特赦的消息,喜出望外。不久后,杜聿明寄来一封信,信上说,他在北京居住条件很好,有客厅,有卧室,有厨房,有卫生间,暖气设备俱全,并邀请曹秀清回北京定居,共享晚年。

接到信后,曹秀清心急如焚,积极准备办理回国手续。在此时,担保人萧毅肃从台湾频频来信,催他返回台湾。曹秀清写信回道,我到美国是蒋介石亲自批准的,请你到国防部去查档案,以后果然就没有信催了。

也就是在此时,台湾和美国都传来了许多骇人听闻的消息,污蔑新中国,许多人受其蒙骗,出来劝曹秀清:“你对大陆的情况又不了解,别操之过急,否则会悔之晚矣的。”

曹秀清想到自己的丈夫都可以在北京呆得很好,自己为什么不能呢?加之,杨振宁的父母每年都要从上海到日内瓦看望儿子一家和曹秀清,同时也把新中国的消息介绍给曹秀清听,这有力的辟了谣,同时也坚定了她返回祖国的决心。

1963年条件成熟,杜聿明向政协领导和统战部反映,请求政府设法帮助曹秀清安全返回祖国,此事经过了我国驻外使领的周密布置。

5月12日,杨政宁、杜致礼送曹秀清坐上飞机,直飞日内瓦。在日内瓦下飞机后,她按照之前的安排在预定地点站着,不一会就有几位外交人员将她带走了,他们周密地安排了曹秀清的住宿饮食。

6月3日,曹秀清顺利到达了北京机场。

分别十多年的曹秀清和杜聿明这才见上了面,二人百感交集,相顾无言,唯有热泪盈眶。

夫妻二人就此开始便在大陆幸福和乐地生活着,直到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去世。


晚年的杜聿明和曹秀清


曹秀清怀着极度悲痛的心情为丈夫料理后事。

女儿杜致礼、女婿杨振宁皆回国奔丧,可是其他儿女留在台湾。5月10日,曹秀清分别向台湾蒋经国、台北黄埔同学会的黄杰、袁守谦、萧赞育等发了两份电报,要求国民党允许杜聿明在台湾的儿女回大陆奔丧。

在给蒋经国的电报中说:“我以悲痛的心情奉告,我夫杜聿明于5月7日晨7时27分在北京病逝。请转知我的二女杜致义、女婿徐炳森,二儿杜致勇、儿媳王贵华,三儿杜致严,三女杜致廉、女婿邢天才等7人,于本月21日前来北京参加追悼会。骨肉团聚,亲视含殓,以尽孝恩,一俟葬仪告毕,即行归返。恳请予以便利,至探哀盼。”

这项并不过分的要求被国民党所拒绝,这成了暮年曹秀清心中最大的遗憾。

杜聿明的在台子女虽然未能回大陆奔丧,但曹秀清始终相信,总有一天阻隔海峡两岸骨肉之情的障碍会被消除,儿女们终将回到大陆来祭奠其父亡灵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