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6次会议、64天完拍、332次登榜,这张《大考》答卷有份量

广电时评 2023-01-16

以一场面向学生、家长、社会和国家的“大考”,展现全社会在特殊时期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时代精神,凝心聚力的《大考》是电视剧主题创作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作者:西亚


一次全社会的“大考”,一张见证时代的答卷。

10月25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办,总局电视剧司、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承办的电视剧《大考》创作座谈会在京举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咏雷出席会议并讲话。


《大考》是由国家广电总局指导,入选中宣部、广电总局“礼赞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的重点项目。

与会者围绕该剧的主题开掘、人物塑造、叙事角度、艺术风格等展开了深入讨论。会议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主持。


16次会议、64天完拍、332次登榜,《大考》这样交卷

“最近我们复盘《大考》的创作过程发现,专题讨论《大考》创作的会议有16次之多。”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说,这部剧的最初灵感来源于2020年7月高考刚结束后在媒体上广泛传播的一张照片——长沙一中考场外一个女孩兴奋地跑出来跳了一个“一字马”,我们意识到这次高考是一个很好的选题,是对我们国家方方面面的一次大考,具有深刻含义。多次讨论中,我们主要提升作品精神力量,塑造积极向上、可亲可爱的青年群像,并下定决心要下沉到县城,体现基层的烟火气。

“一字马”女孩跳出考场


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介绍,电视剧《大考》在江苏立项后,江苏省委宣传部和广电局迅速联手,在该剧的备案立项、创作设置、审查发证、播出宣传的各个环节中开辟绿色通道,与创作团队密切协同、高效沟通、一起推进,为该剧在重大节点顺利播出助力。

据介绍,该剧播出后微博社交平台热搜登榜332次、相关话题阅读量超217亿、讨论量112万;短视频热搜共204次,抖音相关话题播放总量超42亿。



时间紧、任务重、效果好,这份《大考》的答卷不简单。现场,主创人员、制作机构代表也分享了《大考》的创作感悟。

“总局高度重视、精心策划、把关定调、有力组织,各地领导、各播出平台大力支持,为《大考》的成功提供了坚强保障。”爱奇艺首席内容官、《大考》总监制王晓晖说,这是一次凝心聚力的成功大考、一次创作播出编排的成功大考、一次海内外台网同频共振的成功大考。“我们用时64天完成拍摄,用时81天完成后期制作并取得发行许可证,完成了一份不负期待的优异答卷。”


“剧中人物遇到的困难,我们在拍摄中也碰了一遍。”导演沈严说,拍摄期间遇到了突发疫情、水灾等困难,剧组也是一路紧急克服突发状况,终于给观众交上了《大考》答卷。对他而言,这部剧的特殊之处在于,讲述的不仅是高考,更是在重重困境下,整个社会、整个国家一起经历的一次“大考”;真正的主角不仅是老师、学生、家长,更是中国人的一种精神。

“梦回高三了”“这就是我们的故事”“好真实的县城生活”,剧中许多剧情与细节打动了许多网友,“真实”成为了高频评论词。

这份引发共鸣的生活味、烟火气如何而来?《大考》总制片人冯微微介绍,主创团队先后走访了20多所高校,采访了上百名学生、家长、教师和相关人员,深入实地采风瞰景,查阅和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并在总局领导的带领下与教育部有关司局进行座谈,赴教育考试院进行调研,获得了主要人物原型及生动故事素材。


总编剧聂成帅说,《大考》剧本经过数次修改,与现实资料严格对照,精确到每一场戏发生的日期时间,与2020年各种时事发展高度吻合。同时,剧中为一个贫困学生修建基站、与学生同吃同住的校长、直播升国旗等情节与人物,均为真实事件改编。


剧中周家父子“掐架”的剧情,被许多观众津津乐道。饰演周家媳妇赵珊的演员颜丙燕分享了她的体会。为了贴近剧中南方女子的形象,她刻意调整了吐字方式,同时也多次与导演细聊人物的行为特点,“在创作时多‘矫情’一些,观众可能就会多被感染一些”。



演员荣梓杉在剧中扮演勇敢追逐漫画梦想的高中生吴家俊,而在现实中,16岁的他也即将面临高考。“当时很想来演这个角色,因为他离我的真实生活非常接近,剧里其他的角色也很真实,执着、勇敢,就像我身边很多同龄人一样。”


以小家看大家,铺陈温暖现实主义底色

“该剧描述的是小家,但反映的是大家,让我们看见了在突如其来的疫情以及洪灾下,整个社会的温暖底色。”
播出平台方之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主任申积军介绍了该剧的播出反响:《大考》开播消息在总台相关公众号发布之后,点击量瞬间突破了10万+,播出后更是好评不断、收视高热。
作为一部以教育视角切入的电视剧,该剧也获得了许多教育界人士的支持与关注。
“《大考》是对教育的大考,更是对全社会和世道人心的大考。”北京市第八中学校长王俊成说,该剧以鲜明的时代性凸显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与敬业奉献,同时彰显国家力量,社会温度和文化风尚,迸发出了和谐温暖的力量。

“作为近年来教育部参与支持的教师题材文艺作品中的优秀作品代表,《大考》走出了一条教育教师题材主旋律文艺创作的新路子。”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小华认为,《大考》一方面把握了时代脉搏、传播了时代声音,另一方面体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创作特质和精神引领,同时达到了有效引导、创新宣传的效果。


“没有标语口号,没有简单的说教,它的主题和思想包含在故事情节、人物行为和情感中,通过细节来表现思想、情感,这就是它的感人之处。”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认为,这部作品最大的成功,是从真实的社会事件中发现值得用文艺方式书写的题材时,创作团队既能理解该题材的思想意义、价值内涵,又用充满审美思维和艺术思维的态度进行转化,实现了对生活的审美化和艺术化的表达。
“剧中不仅有大时代的典型环境,而且每一个人都有小家庭的典型环境,呈现出鲜明生动的生活气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认为,《大考》由一个考生串联家庭,由一个家庭串联社会,完成了人生百态和社会百态的结合,也帮助人物关系进行咬合,体现了以现实主义为底色的创作道路。


怎么能够在现有经验基础上,写出具有现实深度、新鲜感和感染力的当代中国故事?从《大考》出发,中国传媒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教授卢蓉给出了她的三点思考:首先要处理好公共性和个人性,整体性和个体性之间的转化与共生关系;其次,对于牵动社会神经的重大民生问题的讲述,人物塑造需要展现它的多样性、深刻性、引领性;最后,重大故事的创作方法要创新。
“《大考》不是一部典型的青春片,但是它拥有比青春片更到位的青春元素。”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副主任吕帆从青春视角对该剧进行了解读:一是青春元素的叙事创新,用青春感的基调表现了当代青年人的坚韧自强;二是青春元素的美学革新,具有烟火气、纯净感以及对现实的反思性;三是青春元素的价值自新,用精微之笔勾勒出宏大主题。



“这部剧写出了我们这个时代,中华民族在抗疫背景下的整体精神风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说。


以一场面向学生、家长、社会和国家的“大考”,展现全社会在特殊时期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时代精神,《大考》是电视剧主题创作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全方位聚焦新征程,网络视听掀起宣传热潮

丨观察

>>《时间的答卷》第二季:用人生影片“书写”时代答卷

丨节目

>>新时代 新视听 | 不以山海为远,《闽宁纪事2022》再续动人实践

丨纪录

>>以小见大,这“一日三餐”不简单丨创作幕后

丨剧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