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7个常用保肝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运用

啰嗦探案 离床医学 2023-11-22

17个常用保肝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运用


1.甘草酸制剂

从中药甘草中提取的甘草酸苷是最强的护肝药物之一。
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药理实验证明,该类药品可阻止CCl4等毒物所致的血清肝酶升高,明显减轻D-氨基半乳糖对肝脏的病理损害,改善受损的肝细胞功能。

并具有类固醇样作用,但无明显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可通过控制炎症因子和免疫性因子而发挥抗炎作用
具有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诱生干扰素γ并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从而发挥免疫调节功能。

还可抗过敏、抑制钙离子内流等作用。

已有研究初步证实了甘草酸制剂治疗妊娠期乙型肝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多烯磷脂酰胆碱

可进入肝细胞,并以完整的分子与肝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相结合,增加膜的完整性、稳定性和流动性,使受损肝功能和酶活性恢复正常,调节肝脏的能量代谢,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并且将中性脂肪和胆固醇转化成容易代谢的形式。

还有减少氧应激与脂质过氧化,抑制肝细胞凋亡,降低炎症反应和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防治肝纤维化等功能,从多个方面保护肝细胞免受损害。

可用于各种急慢性肝病如病毒性肝炎 、酒精性肝病 、脂肪肝的治疗 ,该药可用于妊娠妇女 。

3.还原型谷胱甘肽

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及糖代谢,激活多种酶,从而促进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并能影响细胞 的代谢过程,可以减轻组织损伤,促进修复。

此外,GSH 还能保护肝脏的合成,有解毒、灭活激素等功能,并促进胆酸代谢,有 利于消化道吸收脂肪及脂溶性维生素。

适时补充外源性GSH可以预防、减轻、终止组织细胞的损伤,改变病理生理过程。

GSH应用于各种肝病的辅助治疗,有助于损伤肝细胞的功能恢复,临床上甚少见其不良反应,为耐受性甚佳的用药品种。

 动物实验未见生殖毒性反应,对孕妇影响尚不明确。

4.N-乙酰半胱氨酸

能刺激GSH合成,促进解毒以及对氧自由基反应的直接作用,维持细胞内膜性结构的稳定,提高细胞内GSH的生物合成。
促进收缩的微循环血管扩张,有效增加血液对组织氧输送和释放,纠正组织缺氧,防止细胞进一步坏死。

N-乙酰半胱氨酸能保护GSH缺失时的肝损伤,而且能维护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肝脏的完整性。

该药物对重型肝炎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N-乙酰半胱氨酸还能明显减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氨基转移酶,改善凝血酶原活动度,试验过程中患者耐受性好

主要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疹等,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5.水飞蓟素类

水飞蓟素对CCl4等毒物弓|起的各类肝损伤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还能增强细胞核仁内多聚酶A的活性,刺激细胞内的核糖体核糖核酸,增加蛋白质的合成。
有研究表明,水飞蓟素可通过抗氧化和直接抑制各种细胞因子对肝星状细胞的激活,从而达到抗纤维化的作用。

水飞蓟宾以解毒作用为主,常用于毒蕈中毒所致肝衰竭等。

新近研究显示,水飞蓟素同时具有抗病毒作用

由于缺乏药物对胎儿的远期影响资料,建议治疗见效后早日停用。

6.双环醇

可以保护肝细胞,减轻炎症损伤。

药理研究显示本品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自由基与膜大分子的共价结合,捕捉自由基,从而维持肝细胞膜的稳定性。

对线粒体损伤及细胞核具有保护作用,并可促进蛋白质合成,抵抗正常肝细胞的凋亡。显著减轻多种实验性肝损伤所致 ALT 、AST的升高;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从而保护肝细胞。

对于妊娠患者选择双环醇治疗仍需认真进行风险-效益评估,患者知情同意后再行治疗。

7.硫普罗宁

能够防止CCl4、毒蕈粉及扑热息痛对肝脏的损害,并可预防由于CCl4而导致的肝坏死;
加快乙醇和乙醛的降解、排泄 ,防止甘油三酯的堆积,对酒精性肝损伤有显著修复作用;
可增强肝脏对抗各种损害的抵抗能力;可保护药物代谢酶 、乳酸脱氢酶和琥珀脱氢酶的活性,使细胞免受损害,从而具解毒作用;
具有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 。

临床已经广泛应用于肝脏疾病的治疗。

不良反应:以过敏性休克为主,多发生在给药后较短时间内,且病情较重,须及时发现抢救,偶见皮疹 、皮肤瘙痒 、发热等。

动物繁殖性研究证明本类药物对胎儿有毒副作用,尚未进行孕妇对照研究实验,但孕妇的用药获益可能胜于潜在危害,因此使用本类药物之前必须充分权衡其对胎儿的利与弊。

8.S-腺苷蛋氨酸

补充外源性 S 腺苷蛋氨酸将有助于肝细胞恢复功能,促进肝内淤积胆汁的排泄,从而达到退黄、降酶及减轻症状的作用,多用于存在肝内胆汁淤积的各种肝脏疾病。

用于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在改善瘙痒症状及降低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GGT、ALT方面均优于安慰剂组。

而在伴有焦虑症状的慢性肝病中,S-腺苷蛋氨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同时改善肝内胆汁淤积及焦虑症状 ,避免了另外使用抗抑郁药物对肝脏的不良影响。

腺苷蛋氨酸是存在于人体所有组织和体液中的一种生理性活性因子,故没有致突变作用,不影响动物的生育能力,在整个孕期既不干扰胚胎形成,也不影响胚胎的发育,可用于妊娠期和哺乳期。


不良反应:轻微、短暂 ,耐受性良好。

9.熊去氧胆酸(UDCA)

可促进内源性胆汁酸的代谢,抑制其重吸收,取代疏水性胆汁酸成为总胆汁酸的主要成分,提高胆汁中胆汁酸和磷脂的含量,改变胆盐成分,从而减轻疏水性胆汁酸的毒性,起到保护肝细胞膜和利胆作用。

牛磺熊去氧胆酸是最新的第三代口服胆汁酸,是UDCA与牛磺酸的共辄体,是 UDCA的生理活性形式,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可取代UDCA 的治疗药物。

与UDCA相比,其特点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生物利用度,分泌和转运更快,水溶性更好,毒性更低,能更有效地保护肝细胞,但临床应用证据尚不够充分。

熊去氧胆酸与腺苷蛋氨酸有协同作用,有利于肝功能尽快恢复。
建议在诊断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后,尽早联合使用熊去氧胆酸与腺苷蛋氨酸。

配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可以延长孕周,直到胎儿成熟,安全分娩。 

10.苦参素:

药理研究显示可降低CCl4等毒物所致的血清肝酶升高,降低肝脏中羟脯氨酸含量,具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可降低HBV 感染鸭的HBV DNA水平。

对射线和丝裂霉素c 等引起的鼠白细胞减少症有明显提升白细胞的作用。


11.联苯双酯:

是我国研制的降酶药物,是人工合成的五味子丙素的中间体,有明显降酶作用。
 
随着临床应用的日益增多,不断有联苯双酯所致的肝损害报道。 
联苯双酯致肝损害的特点:AST升高,ALT正常,严重者可出现黄疸。 

卢书伟等认为,联苯双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与患者病情有关,急性肝炎的疗效最佳,其次是轻度慢性肝炎,对中度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则无效,甚至可加重肝损伤,尤其是治疗前AST>100U/L、AST与ALT比值>0.9者不宜选用联苯双酯。 

联苯双酯在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中应谨慎使用,注意使用的适应证,并监测肝功能严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12.青霉胺:

可络合重金属,形成稳定的水溶性物并由尿排出.用于重金属中毒和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导致的铜沉积。
早期给予可使Wilson病患者快速好转,并避免紧急肝移植。

13.促肝细胞生长素:

促肝细胞生长素注射液是从乳猪肝中提取的分子量为21kDa的生物活性多肽类制剂。

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显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重症肝炎患者2周以上,可明显降低黄疸、ALT水平,促进血清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的恢复.降低重症肝炎的死亡率。

治疗急性期患者的疗效优于慢性患者,早期患者优于晚期患者,且未见不良反应。提示重症肝炎患者及早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促肝细胞生长素注射液,是一种有效、较安全的治疗方法。

14.维生素类及辅酶类:

主要是水溶性维生素类,包括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减轻肝细胞的脂肪变性,促进肝细胞再生和肝糖原合成,而复合维生素B则参与糖脂肪和蛋白质在机体的代谢;
脂溶性维生素剂量大时反而会加重肝脏负担,一般不使用。

这类药物在不超过每日推荐摄入量的情况下,妊娠期可以使用。

辅酶A能激发三羧酸循环,促进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
而辅酶Q10可使肝脏组织超氧化歧化酶的活性升高,增强肝脏组织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从而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15.葡醛内酯:

是葡萄糖醛酸的前体物质。
葡萄糖醛酸为体内重要的解毒物质,能与肝内毒物结合成无毒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而排出,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从药理作用上看,葡醛内酯片对人体不产生毒副作用,但目前尚缺乏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服用该药安全性的资料。

16.门冬氨酸钾镁

是由门冬氨酸钾和门冬氨酸镁混合而成的一种制剂。

参与三羧酸循环与鸟氨酸循环,促进细胞除极化和细胞代谢,不仅能降低血氨和二氧化碳含量,还能降低血清总胆红素含量,从而起到维持肝细胞正常功能的作用。

17.苗三硫

胆汁成分分泌促进剂,有以下药理作用:
①能促进胆汁的排出,使胆酸、胆色素及胆固醇等固体成分的分泌量显著增加,特别是增加胆色素分泌。
②含有高单位有机活性硫,具有解毒和抗过敏作用。
③参与体内重要生化反应,有效地促进微循环、增加血流量、改善肝功能、促进受损肝细胞的恢复。
具有保护肝细胞膜,促进肝细胞代谢、解毒、消除自由基及胆汁排泄等功能。

参考文献:

1.王宇明.抗炎保肝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地位.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年1月第19卷第1期

2.张玲霞等.抗炎保肝治疗在肝病临床中的应用与地位.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8年9月第 16卷第9期3.宋育林等.常用保肝药的临床疗效评价和合理应用.胃肠病学2007年第12卷第12期4.黎规丰.常见保肝药的分类及作用.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9月第7卷第26期5.周鹏志.妊娠合并肝脏疾病的常用药物评价.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2014年8月第3卷第3期6.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专家委员会.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4,7:4-12.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