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伊拉克素描(下)

詹京保 外交官说事儿 2023-12-06

 作者简介


詹京保 1996-2001年,任驻伊拉克共和国大使馆参赞;2001-2004年,任外交部离退休干部局副局长;2004年2月,任中国驻亚历山大总领事馆总领事;2009-2010年,任外交部亚非司参赞;2010-2013年4月,任中国驻迪拜总领事馆总领事。


点击阅读 往期精彩

伊拉克素描(上)

“真人化石”

陪全国妇联代表团一行还参观了距我驻伊使馆一公里左右的巴格达阿美里亚庇护所。步入该庇护所,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巨大的花圈和庇护所顶部被炸的巨洞。陪同指着庇护所顶部巨洞说:“1991年2月13日清早4时许,即那年开斋节的最后一天,美国轰炸机抛下了两枚激光制导炸弹,第一枚炸弹把这里炸了一个大洞。当时,庇护所内有422名避难的妇孺,最大的孩子不超过18岁。许多人还在睡梦中,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当所有人还未反应过来时,第二枚炸弹又从炸毁了的巨洞处落下爆炸,炸裂了内部水管。室内气温顿升至几百度,沸水在庇护所的两层楼中汹涌,里头的人全部活生生地被沸水烫死。死者之中,有100多名是儿童,300多名妇女和老人,全是手无寸铁的无辜难民。”

全国妇联代表团参观巴格达阿美里亚庇护所(讲解员为幸存者)。

陪同说,这个庇护所与巴格达其余43个庇护所一样都是建在乡区地方,作为当地居民避难的住所。海湾战争爆发时,阿美里亚庇护所从1月17日至2月13日期间,已经住满了附近的居民,主要都是老弱妇孺。巴格达城区共有44个庇护所,其中34个由芬兰公司建造,另10个则由瑞士公司建造。阿美里亚庇护所是芬兰公司一手承建的。

巴格达阿美里亚庇护所被炸的顶部巨洞。

阿美里亚庇护所的钢筋水泥墙壁十分坚厚,单是防弹防化门重量约为5吨,主要是防止化武、核武攻击。不料炸弹从天而降,把屋顶炸了一个巨洞,墙壁再坚固也没有防御作用了。据说,在爆炸发生当天清晨,萨达姆总统曾到这里视察,节日慰问难民,美军很可能是跟踪锁定了萨达姆的行踪,才不惜在老弱妇孺避难的庇护所投下两枚炸弹,要了400多名无辜者的命!据说:“萨达姆刚离开5分钟,就传来爆炸声,可怜这些无辜人民,半梦半醒间就送了性命!”

陪同带着我们参观惨剧现场,长长的墙壁悬挂着几百幅死者的遗照,有美丽的少妇、垂老的长者、青春洋溢的少年,更有许多眼神精灵、活泼可爱的小孩。大家看到这些照片,心情都很沉重。漆黑的墙壁、屋顶上全粘满了烧焦的人皮,尽管已过去这么多年,好似仍有焦糊味儿,其状惨不忍睹,令人毛骨悚然。我们的肉眼也能清楚地看得出许多手掌和人体印,一掌一掌地贴在屋顶,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妇女怀抱婴儿紧紧贴在墙壁上的痕迹,这真是惨不忍睹的“真人化石”。大家都无法也不敢去想象遇难者们临死前的痛楚!虽然只有区区数分钟的路程,大家都觉得这条通道崎岖漫长,步履与心情一样沉重凝滞。参观了阿美里亚庇护所后,人人满身鸡皮疙瘩,感觉全身发痒难受,回到饭店,立刻冲澡,即使冲了澡,全换上干净的衣服,那种难以言状的感觉依然存在,几乎一天未进食。

在伊方的安排下,我们访问了当年在惨剧中侥幸生还者。她约莫50岁出头,中等身材,穿着黑色阿拉伯大袍,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含着泪水。她说,7年前的惨剧在她心中成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梦魇,让她夜夜在恶梦中惊醒,仿佛还可以听见当时人们的哀嚎和惨叫声,情景可怕极了。在这起悲剧中,她失去了所有的亲人,现孤身一人,住在阿美里亚庇护所附近。这么多年来,经受了如此沉重的打击,她内心的痛苦能向谁表述?她暗中流了多少泪水又有谁能知道。每次有团组来参观,都请她出来叙述当时的惨况。她虽大难没死,但生活对她而言,已经失去了原本应有的意义。离开时,代表团成员与她握手告辞,请她多保重,并赠送给她一份纪念品,她激动地流下了泪水。那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自古以来,伊拉克多次受到异族的侵扰,连绵的战乱塑成这个民族不畏强暴、善于斗争的不屈精神。仅这42天的海湾战争,多国部队飞机对伊拉克的空袭超过10万架次,以后更是连续十几年的封锁禁运,但人们却很少考虑究竟这些战事因何而起,人们为什么生活这样贫困,下一步怎样保护自己,保卫自己家园,怎样改变现状,摆脱这种困境。因与外部世界的隔绝已经太久,人们已经麻木了,只能期待真主为他们的命运作出安排。

女画家的最后遗作

1991年,美国统领多国部队发动海湾战争,伊拉克军队伤亡惨重,平民百姓生灵涂炭,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顿时成了伊拉克人民眼中的公敌,他们的仇恨心理可想而知。

1993年初,巴格达著名的拉希德五星级饭店(国宾馆)大门入口处的大理石地砖上刻有一幅老布什的画像,旁边写着一行字:“布什是罪犯!”据说,竣工时,成千上万的伊拉克人蜂拥至饭店,都在大门前奋力踩踏,恨不得把老布什的脸孔踩碎。平时所有进出饭店的人,也都踩着布什的画像而过。迄今为止,不管何种原因访问伊拉克的美国人士,甚至包括一些欧洲人都改住其他饭店。

图为巴格达著名的拉希德五星级饭店大门入口处大理石地砖上刻的老布什画像。

据伊朋友讲,负责这幅画像的画家是萨达姆艺术中心总监莱拉·阿尔阿达,她在1992年底开始动工绘制,为尽早完工,她不惜放弃了休息时间和节假日,花了一个月时间完成。可是,到了1993年1月,她和全家生活不得安宁,经常收到恐吓信和电话,于是不得不深居简出,夜晚常是和衣而睡。有一天,她与朋友在一家酒店用餐时,遭到不明身份人袭击,之后虽获得警方保护,并几次搬家,但最终没能躲过劫难。那年6月,有人向她的住处投下一枚炸弹,她和丈夫、两个女儿、一名女佣及6个邻居被活活炸死,当时她年仅48岁,唯一生还的小女儿,一只眼睛被炸伤。

莱拉是伊拉克颇有名气的女画家,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巴格达海湾战争纪念馆也专门设有她的生平介绍,这幅布什画像成了她的最后一幅遗作。如今莱拉已离去,但她的音容笑貌犹在,伊拉克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位著名女画家。

伊拉克货币

10000伊拉克第纳尔

(网络图)

伊拉克货币称第纳尔和菲尔斯,1第纳尔等于1000菲尔斯。伊拉克货币有纸币和硬币二种,硬币面值有250、100、50、25、10、5、1、1/2、1/4;纸币面值有10000(2002年新发行版)、250、100、50、25、10、5、1、1/2、1/4。

目前伊中央银行公布的对外汇率仍为0.33美元兑换1第纳尔。其实自海湾战争以来,伊受到联合国经济制裁,国内经济濒临崩溃,货币大幅贬值,仰仗石油换食品计划维持生计。近几年,黑市1美元兑换约2000第纳尔。

由于第纳尔贬得不值钱,出去买东西总要带上几大叠钞票。一叠250面值的第纳尔100张是25000第纳尔,约等于14美元。在小银行换钱时,一般也无法数钱,而是用天平称,25000第纳尔的重量为0.12公斤。

请几个朋友吃饭,要用黑色塑料袋或尼龙袋装上大半袋钱;如果是大型招待会几百万的账单,那要准备好几个大的塑料垃圾袋或大麻袋装钱,一个人扛是扛不动,必须两人抬上车,到了饭店要请服务员用行李车把钱推到财务处付钱,收款的小姐用点钞机也需要点上几个小时(因饭店里收钱是要点张数的,不允许用天平称)

目前在伊市场上流通的第纳尔只有10000、250、100、50、25五种,而后几种面值的第纳尔已几乎没人要了,给乞丐也不要。其他更小面值的纸币和各种硬币已不再发行和流通。

近年来,收集伊拉克硬币的人越来越多,原来被伊拉克普通百姓扔掉的小额纸币和硬币,被一些小商贩从各地以极低的价格收进,再以150-250第纳尔一套卖给外国集币爱好者。

中国收集伊拉克货币的人也不少。尤其是随着1996年底伊拉克“石油换食品”计划的执行,越来越多的国内贸易团组访伊,并在伊收集一些硬币;常驻机构的人员中更是有一些集币爱好者;另外由于伊硬币相对比较便宜,一些常驻邻国的人员,也会利用各种关系托熟人购买一些伊硬币,用作小纪念品送友人。如一套约旦硬币要3个多美元,而3个美元可以买上20多套伊拉克硬币。因此,伊拉克成套的硬币越来越难买,成套的纸币更是难以寻觅。

-end-

图文 |《外交官》第2辑(2003年出版)

作者 | 詹京保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