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交记忆 | 新使馆建设(上)

周文重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作者简介    


周文重 曾任中国驻巴巴多斯特命全权大使兼驻安提瓜和巴布达特命全权大使;中国驻澳大利亚联邦特命全权大使;中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


2005年4月22日,是我抵达华盛顿出任中国驻美国大使第19天,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在这一天举行了隆重的新馆奠基仪式。而一年多前的2004年2月10日,我以外交部副部长身份在北京出席了同样隆重的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馆奠基仪式。两国大使馆的新馆工程在14个月内先后开工不是偶然的,它是中美两国之间交往不断发展的结果。

当我在驻美国大使馆新馆奠基仪式上将泥土填向刻有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奠基石时,内心感慨万千。我有幸亲历了中美关系从联络处到互设使馆的历史变迁,见证了驻美使馆老馆30年风雨与彩虹。我更有幸完整地经历了建设新馆的全过程,这也是我五年大使任期内完成的一件大事。

从“五月花”到“温莎”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也是固化的历史。在华盛顿,有两座老建筑见证了中美关系30年的发展历程。一座是五月花旅馆,另一座是温莎旅馆。

1973年4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破冰之旅”的第二年,中美在对方首都设立联络处。作为过渡性安排,联络处是两国关系正常化之前,中美在对方首都开设的没有大使馆名义的代表机构,实际上代行大使馆功能。中国驻美国联络处的第一任主任是资深外交家黄镇,周恩来总理特批900万美元让黄镇购买联络处房产。几经挑选,黄镇选定了温莎旅馆,还另外买了两处官邸。

中国驻美国联络处最早是将工作场所设于华盛顿康涅狄格大街使馆区边缘扩建公寓住宅区的一家旅馆——五月花旅馆。路透社在当年发自华盛顿的报道中这样写道:“中国国旗将自1950年以来头一次在这里飘扬。人们认为建立联络处的这一行动除了名义以外,完全是外交上的承认。”这座颇有名气的旅馆一直是美国总统就职舞会的场地之一。罗斯福曾在此起草了总统就职演讲稿;杜鲁门也曾在此寄居了90天。



中国驻美联络处外景。中美建交后,此处为中国驻美大使馆所在地。图源:《一个外交家的经历——韩叙传》


同年12月,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从五月花旅馆搬入不远处的康涅狄格大街2300号温莎旅馆。康街是华府的一条南北向的主干道,温莎旅馆位于该街的中段。

1978年12月,我任中国驻美联络处随员,两年后提升为三秘,正是在这里我开始了驻外生涯;我的另三次使美履历中的两段——驻美公使和驻美大使,也在这里完成。

对这个由旅馆改造的联络处,我当时的印象是:房屋老旧,内部陈设简陋,旅馆留下的旧家具随处可见,床垫已失去弹性,躺下去身体一下陷得很深。这座有着400多个房间的8层大楼建于高地,大门外有个街心花园,从这里向北望去可以看到远处的华盛顿国家大教堂。大楼临街,康街在这里穿过一座旱桥通向华盛顿的西北郊外。

这座建筑,成为见证中美关系35年历史的第一现场。邓小平同志访美时曾在这里举行过答谢招待会。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前一天,即1978年12月31日,台湾地区驻美国“大使馆”降旗,14个“领事馆”同日全部关闭,台湾地区“外交部”宣布同美国断交。在此前几天,美国驻台湾地区“大使”安克志已经向蒋经国辞行。美国与台湾地区的官方关系由此正式结束。1979年3月1日,中国驻美国联络处升格为大使馆。



马萨诸塞大街(使馆街)一角


台湾地区驻美国“使馆”处于使馆区中心部位的马萨诸塞街区。那是一幢古色古香的建筑。根据国际惯例,中美正式建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理应接收“中华民国”驻美国的使领馆房产。中国驻法国、英国等大使馆均顺利接收了台湾地区常驻这些国家“使领馆”的房产。但此一交接在美国却未得到执行。

中美对外宣布建交的时间为1978年12月15日,生效时间为1979年1月1日。正是利用这一时间空档,台湾方面将原有“使馆”房产卖给海地作为海地驻美国使馆,并将“大使官邸”以一美元的象征价格转让给了美国的亲台组织“台湾之友”。台湾能卖掉原使馆房产自然得到了美国政府的默许。而此时,中国还没有国力新建大使馆,只能继续使用原驻美国联络处。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未能接收台湾地区在美国的“外交”房产,从一个层面反映了中美关系挥之不去的台湾问题的阴影。就在联络处升格为大使馆不久,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分别通过了多处违反中美建交公报的《与台湾关系法》。至1983年我卸任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三秘之前的4年里,曾数十次随同柴泽民大使就这一敏感问题前往白宫和国务院,先后与卡特、里根两届政府进行交涉。



作者与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合影。图源:《出使美国》


中美建交之初的十年,中美关系总体上处于“蜜月”期。驻美使馆这幢八层大楼,虽说其功能不符合大使馆的要求,与附近的韩国和日本驻美使馆相比,无论在规模和陈设上都逊色不少。但就那一时期中美关系的业务量来说,这座建筑的空间还算宽敞,近百名驻美人员生活、工作在同一楼内也很方便。

当时,参赞的住房能达到40平方米左右,其中客厅20平方米,卧室约10多平方米;参赞以下人员每人一间,大小不等,人均也就10多平方米。宴会厅也够大,每逢春节国庆,可举行数百人的招待会。

空间困扰

我担任驻美大使前的18年里,另有三次常驻美国的经历:1987年至1990年任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副总领事;1994年至1995年任驻洛杉矶总领事;1995年至1998年任驻美国使馆公使。其中任公使的三年,我再次工作和生活在华盛顿的中国驻美国大使馆。

这时,中美建交已近20年。期间,美国曾因北京政治风波对中国进行制裁致使中美关系陷入危机,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后,中美关系的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总体上中美关系仍呈不断发展趋势,在跌宕起伏中仍能找到共同利益,双方的往来与日俱增。



中国驻美大使馆老馆——坐落美国华盛顿特区西北区的“温莎公园”旅馆。图为中国为四川地震死难者进行全国哀悼的第一天,驻美大使馆降半旗悼念死难同胞。


与我首次常驻华盛顿相比,再次常驻这里的一个深刻印象是,驻美使馆不仅仅在建筑功能上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先天”缺陷,而且在空间上也显得日渐狭窄了。随着工作范围不断扩大,驻美使馆增设了国会处、双边处、调研处等多个处室,外交人员也从过去的不满百人增加到近200人。

尽管文化处、武官处、商务处、教育处等先后搬出使馆,另辟办公及居住的地方,但使馆建筑空间仍是捉襟见肘,办公条件拥挤局促,对外接待条件更为有限,接待来客需登记会客室;大型招待会因场地所限,经常拥挤不堪。由于建筑物和家具陈旧,难免存在诸多卫生死角,使馆经常全体动员灭蟑灭鼠。

比起楼内的拥挤,楼外的空间也十分有限。停车场地狭小,车辆进出须提前挪动其他车才能腾出行驶通道,中国外交官的车辆只能停在馆外或路边,常被当地警察拖走或贴罚单。由于华盛顿地区各种政治势力鱼龙混杂,大使馆常受到一些不安定因素滋扰。肩负着中美关系重大使命的这座红砖建筑在周围的建筑包围下显得不合时宜。

鉴于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已不适应中美关系发展的需要,记得我任公使期间,外交部有关职能部门曾提出对使馆建筑进行改造的想法,方案是外表不动,内部彻底改造。当时没提出建新馆,因为各国使馆云集的华盛顿,其地价极为昂贵,建设一座现代化的新馆非当时中国国力所能及。李道豫大使则主张建新馆。他指出,从百年大计考虑,建设新馆尽管尚待时日,却势在必行。

此时,伴随中国外交事业的迅速发展,驻外使馆的改革也加快了速度。其中一项重要改革是对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的工资制度进行改革。改革后的驻外使领馆减少了工勤人员,使馆人员增加了收入,配偶可以随任,住宿逐步迁到馆外的公寓。



2005年11月20日,作者(左四)陪同美国总统老布什在北京老山自行车训练基地。图源:《出使美国》


随着我国国力日益强大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驻外使领馆的馆舍建设提到了国家的议事日程上。

1999年初,中美双方开始就为在对方首都建新馆提供土地问题进行谈判,之后双方又就施工条件协议进行了谈判,直到2003年,漫长的谈判有了眉目,当年11月双方在华盛顿签署了有关协议。其最主要推动力源于美方在北京的大使馆也遇到了与我们相同的空间困扰。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在中国有雇员上千人,因房子不够用而将各个部门拆分在北京十余个处所办公。

由于双方都急需建设新馆舍,谈判虽几度搁浅,但总能适时转圜,互惠成为打开双方僵局的最好钥匙。

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以及根据双方在对方首都的大使馆所占地皮总面积应相等的原则,中方给予美方亮马桥附近4万平方米的土地建设新馆,从此他们将告别分散办公而可以将所有的机构合到统一地点;美方将华盛顿1万多平方米的土地划给了中国建设新馆,老馆舍依然保留,已经搬出的教育、商务、文化、武官处等原地不动。



中国驻美大使馆办公楼外貌


确定建设新使馆后,首先要确定的是新使馆的设计方案。这将不是一座普通建筑,它是坐落于美国土地上的中国象征,须兼具政治和文化意义,既要体现中国气质和中国精神,又要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中美两国之间密切往来的现状相适应,从而更好地成为13亿中国人民和3亿美国人民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

设计师由谁担当?经过遴选,新使馆的设计师最终确定为当时已退休、89岁的著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其儿子的美国贝氏建筑事务所参与具体工作。

贝聿铭先生为新使馆工程全力以赴,从构思草图至细部构造、材料选择、艺术品匹配,无不亲为。他的两个儿子贝建中和贝礼中几乎插不上手。贝老认为,这个建筑要庄重、有力量、展现中国正在崛起的大国地位。建筑整体仍遵循中国传统的庭院布局,但外形上采用现代的更加国际化的方式。

2004年5月,设计获得美国国家首都规划委员会和艺术委员会的批准。



未完待续……

文字 | 《出使美国》 

作者 | 周文重

图片 | 除标注外来源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外交书屋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了解详情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