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党给了我们信仰、精神和力量

吕聪敏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作者简介   


吕聪敏 先后在中国驻英国代办处、外交部欧美司、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外交部美大司任职;1988年2月调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和总理办公室工作,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的外事秘书;在外交部期间,工作主要涉及欧美地区业务。


2021年注定是中华民族史册上大放异彩的重要年份,我们的党迎来了百年华诞。我们这些在党的怀抱里长大、在党的熔炉里锻炼成才、在党的指引下战斗在各条战线的共产党员,无一例外地思考着一个共同的主题: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不平凡的战斗历程。思考这一宏大主题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党的阳光普照中华大地”。

党的伟大和正确被历史和现实所证明,党的伟大和正确没有因敌对势力的诋毁和攻击而有丝毫减损。我们的党依然风华正茂、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一往无前。正如钟轩理的文章《今日之中国,正如您所愿》指出的:历经百年沧桑,走进新时代的中国厚积薄发,到处洋溢着自尊和自信,到处彰显着自立与自强。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最具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的,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纪念党的生日,有说不尽的话语向党表达。在全国人大如此众多的党员中我是非常普通的一员。入党虽然也有些年头,但对党的丰功伟业的认识和学习仍然非常肤浅,更谈不上为党为国家为人民有什么贡献。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六个重点来检查,我自己做得很不够,需要继续努力,务求实效,结合离退休实际,做一名不失本色的共产党员。

出于内心的激动,拟写此短文,说几句自己在党的教育下成长进步的体会,同时表达作为一名退休干部对待党史学习教育应有的积极态度。

如果有人问我入党几十年最主要的感悟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十二个字:感谢党、热爱党、听党话、跟党走。如果还有人问我入党至今对党最基本的认识是什么?我的回答还是一句话:党给了我信仰、精神和力量。我的两个答案是我一步步走来、一点一滴积累所得出的结论。信仰是灵魂,精神和力量是最宝贵的财富,这三样东西塑造了我们党的辉煌,这三样东西对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应加倍珍惜。

我1938年6月出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百里之外的农村。父亲是个农民,他的可贵之处是明事理求进步。1950年搞土改,他是积极分子,火线入党,还当上了生产大队的队长和居民委员会主任。我两岁半时母亲病逝,小学五年级时继母去世。缺失母亲的陪伴,我跟着忙碌的父亲,居无定所,食无定时。父亲作为当地唯一的农民共产党员,把全部精力投入工作。从他身上我受到了党的启蒙教育。

从小学到中学,我逐渐懂事,认识到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得解放,我和众多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孩子才享有良好的教育。

给我启蒙教育的还有一位前辈,他就是我的舅父,他在归绥师范学校读书时就是一名出色的进步青年。1947年与其他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毅然投奔解放区接受培训。

我的家乡1949年解放时,我们团聚了。舅父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共产党和解放军的故事,对党的这份最朴素的感情和最初步的认知在我幼小的心灵扎下了根,怀着对党的热爱,我刻苦学习,要求进步,力求在各方面有良好的表现。我清楚记得,在中学时我有两次机会被内蒙古教育厅选定为学生代表,在自治区政府举办的大会上发言,热情表达对党和人民政府的热爱和拥护,热情表达我们青年一代报效党和国家的志向。

▓ 与南开老校长藤维藻(前排右三)、母国光(前排左三)等在校办公楼前。前排左四为作者。图源:《外交人生》

中学毕业后,我远赴天津,上了南开大学外文系。在我们内蒙那个小地方这件事一下成了新闻。乡亲们说,吕家这小子“一步登天了!”考上大学我自己当然感到高兴,但朴实的本色基因使我没有骄傲自满忘乎所以。父亲和身为共产党员的舅父告诫我:“你的人生道路刚刚起步,唯有继续刻苦努力才有前途。”

高中毕业前夕,我向所在的呼和浩特第一中学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考虑到毕业离校前时间仓促,吸收我入党已不大可能,校方非常理解和重视我要求入党的心情,专门给南开大学写了推荐信。到了南开大学后,我很快被外文系确定为入党重点培养对象,经过一年的考察,于1960年7月1日光荣入党。

▓ 1959年5月28日,周总理视察南开大学。图源:《外交人生》

南开大学是周恩来总理的母校。建校百年,一代代学子以杰出校友周恩来为榜样,弘扬和传承爱国主义精神,提倡“公能”教育,重视“立德树人”。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和学习的几年,是我精神成长的重要阶段。南开精神和周恩来榜样的力量、国家情怀和求知好学的价值追求,为我以后几十年的外交生涯奠定了基础。这也是为什么每当我回到母校南开大学总忘不了说的一句话:“南开培育我成才,南开把我送上新中国的外交之路。”

▓ 20世纪60年代在剑桥大学校园。图源:《外交人生》

我1963年走上工作岗位,2009年正式退休,漫长的46年。工作岗位换过几次,但外交外事这门职业主项从未中断。我全身心投入这项神圣的事业,有了深厚的感情。

走上工作岗位,我始终牢记周恩来总理建国初期对外交干部的要求:“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这就是我们外交干部熟悉的“十六字方针”。我的外交人生从政府外交起步,到议会外交画上句号,期间还兼顾政党外交和民间外交,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合作与竞争交织的外交现实,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考验着我。正是周总理提出的“十六字方针”,像灯塔一样照耀着我前行。外交战线的前辈和老党员为我树立起成长和成熟的标杆。

▓ 时任南开大学校长母国光向作者颁发亚太经合组织研究中心教授聘书。图源:《外交人生》

我几十年所经历的大小外交事务难计其数,亲眼见证我们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走过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亲眼见证中央几代领导人外交思想、外交理念、外交方略、外交运筹的卓越建树。

新中国成立至今的七十二年,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今非昔比,我们国家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国人为之骄傲,国际社会广为称道。

72年的新中国外交是迎着风雨走过来的,这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赢得尊严和尊重,并占据应有地位的72年;这是顶住外来压力和干涉,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72年;这是倡导并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72年;这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捍卫多边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72年;这是为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不懈努力的72年;这是坚持平等开放、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72年。

今天,中国的伙伴关系网络遍布全球,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全面提升。72年,见证中国全球坐标的深刻位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格局演变和发展大势,缜密研判和全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成功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诸多挑战,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富进取的姿态,引领中国外交走上新的征程。

当今,涵盖“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多边”的外交格局的战略内涵更加丰富,中国的大国外交特色更加鲜明。新中国外交体现的正气、底气和骨气,来自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坚强、正确、英明的领导。新中国的外交实践兑现着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我是新中国外交队伍中一个退役的老兵,带着深情和沉甸甸的记忆回顾走过的路。我没有一时一刻离开过党的关爱和教诲。在工作岗位几十年,我始终认为自己是个没有毕业的学生,有无数未解的课题,有学不完的知识和本领。

▓ 与同事在中国驻英国代办处办公楼正门前(前排左二为作者)。图源:《外交人生》

我庆幸自己生活和工作在得天独厚的良好环境。外交部机关、驻外机构、国务院机关、全国人大机关,无一例外地都是以强调素质、知识和能力而著称的“学习型”机关,政治上要求高,业务上要求精,作风上要求严。能在这样的部门工作是我今生的福分,是天赐良机。

我长期相处共事的领导、前辈、同事是我学习的榜样,是我身边的老师。他们所彰显的高风亮节、情满中华的精神风貌,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求知热情、严谨作风和进取精神,他们自省自律自尊的道德行为规范,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这些教益对我的影响不是几年、而是一生。

▓ 1964年,在中国驻英国代办处国庆招待会上(右一为作者)。图源:《外交人生》

我从自身经历感到,人生之路并非平坦无阻,成就事业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困难不少。知识积累不够,政策 水平不高、工作经验不足、办事能力不强、工作艺术欠缺等素质能力短板经常困扰着我。大凡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党组织总是及时给予我鼓励和指导,老同志老党员热情相助,使我长见识、长才干,增强了信心,不断有所进步和提高。

过去几年我曾写过一些文章,着重回忆在党的教育下克服困难不断进取的经历。写这些东西不是为回忆而回忆,更不是自我显摆什么,而是想通过回忆去领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国家干部应如何正确认识生命、生活和事业的真谛,如何理性认知精神成长的核心要义,如何才能不负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如何才能活得有意义。

岁月流逝,在职业舞台总会有一天要退下来,而共产党员这个身份没有退休之说,它与生命同在。我2009年正式办理退休手续时,总觉得自己还不算太老,不甘心就这样赋闲在家,无所事事。产生这种想法不是说自己有多高的境界和多大的抱负,而更多是出于一种精神价值的追求。

退下来这些年我过得并不轻松,老伴儿久病不愈,我的身心压力很大。组织和同志们对我很关心,帮助我逐渐从悲苦失望中走出来,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现在,我的精神状态总体上是积极的,力求把时间安排得充实一些,除忙于家务外,把主要精力放在读书学习上,不放松对国家大事和国际动态的关注、思考和研究。这既不是咱们机关给我的任务,也不是外单位给我出的合作课题,完全是自身的需要,是自觉自愿的行动。有的朋友到我家,发现屋里是满满当当的书刊、报纸和文稿。一个老人生活在书堆里,似乎有点不可思议。

我还有个老习惯,不时写点笔记,记录点滴感悟。现在,我手头正写一本小书,书名是《暮岁心声》。从书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83岁老人的心语自述。把未曾整理编写过的往事作一些补录,内容并非有多大参考价值,但对我自己来说,是了却一桩心事,是一种安慰,更是一种鞭策。

习近平总书记和栗战书委员长都强调加强读书学习,我的这些功课作业也可看作是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的要求而采取的实际行动。事情虽然不大,但我自认为值得去做。还是那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如此对待自己的人生。我认为,我们大家都有条件做得很好,因为党给了我们信仰、精神和力量。

— END —

作者 | 吕聪敏

图片 | 除标注外均来自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外交书屋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了解详情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