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交论谈 | 国际舞台上,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于洪君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CHINESE STORY

讲 / 好/ 中 / 国 /故 /事

传播中国声音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我们既要做好中国的事情,

又要讲好中国成功及其背后的故事。


讲述好中国故事,

不仅需要高度的热情,

需要高超的技巧,

以开放包容的心态,

自豪地介绍成绩,

坦诚地承认不足,

客观地分析问题。


让我们从“中国论坛”对于洪君部长的专访中

探寻他在国际交往中

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经验与真知灼见吧!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目前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国际会议和论坛大多涉及中国话题。您怎么看中国学者和智库参与这些会议和论坛的情况?





  采访实录  





嘉宾介绍:中联部前副部长、

中国前驻乌兹别克斯坦前大使于洪君


先讲个故事吧。多年前我去摩洛哥参加地中海论坛,论坛开始前播放了一个关于环境变化的短片。

短片以2008年中国某地发洪水的场景为开头,洪水中一个小孩爬到树上,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助。结尾场景是北京人戴着口罩,行走在雾霾笼罩的长安街上,给人以非常恐怖的感觉。




短片结束后,会议主持人邀请每位嘉宾做5分钟发言。作为嘉宾席上唯一的中国人,我提出了要讲8分钟的申请。

我说,中国在环境整治方面的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短片里的场景也是真实的,但它却忽略了事情的另一面,那就是中国在环境治理上已经采取的措施和已经取得的成就。

主持人给了我8分钟时间,我临时改变了发言主题,详细介绍了中国的环保政策及最新成果。虽然我的即席发言不可能让与会者全面了解中国的环境治理,但至少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改变了似乎中国人对环境问题无能为力的错误看法。

后来我一直在想,当时如果没有我们中国人在场,看完短片后,绝大多数参会人员一定会觉得中国的环境已经恶化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事实上,中国人严重缺位,中国人经常失声,这是很多国际会议和论坛面临的“新常态”。由于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多国际会议和论坛都免不了要谈论中国。但由于信息不畅、接不上头、无法派人,或者不便派人,许多国际场合出现了“讲的是中国事,见不到中国人”的尴尬场面。

参加慕尼黑安全会议后,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傅莹表示,中国得学习更好地沟通,我们得多来慕尼黑。


我们总说西方媒体和学者误解、歪曲甚至抹黑我们,但我们自己不去积极占领国际舆论斗争的舞台,不去广泛参与国际交流与对话,不去主动阐释我们的内外政策和成果,怎么不被误解和歪曲呢?






您曾多次出席国际会议,多次参与境外的交流与对话,不同会议上的不同嘉宾,对中国的态度都是怎样的?有让您印象深刻的场景吗?





  嘉宾  于洪君  



我在国际场合接触到的绝大多数人对中国都很友好。当我们面对面进行交流、对话和辩论时,只要我们热情、坦诚、开放,他们也就比较客观理性,一般来说也比较礼貌,对话就会很有成果。



譬如,本世纪初,我们与埃及一家研究机构进行政策交流和对话,虽然我们比较年轻,对方出场的是退役将军、驻外大使、知名学者,甚至还有前政府部长等,但我们的对话内容丰富,气氛和谐。

双方不仅讨论了中埃关系、中非关系、中东安全形势以及相关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同时还涉及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大国的中东政策,几乎到了知无不言、无所不包的程度。大家因此十分开心,对话不知不觉从下午三点进行到晚上九点多,晚饭不得不一再推迟。






还有一次是在美国旧金山,斯坦福大学。我们六个人面对美方十几位前高官和大牌学者,其中包括美国著名的朝鲜半岛问题专家刘易斯、前国务院高官芬格、前国防部长佩里等。



按双方原定议程,本来我们要讨论的是朝核危机和东北亚问题,研讨中美双方在这个问题上开展合作的可能性,最后竟讨论起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国内外政策与未来走向、中美俄欧大国关系等问题。研讨会上午9点开始,一直到晚上6点多。当天中午,大家站在会议室外的小走廊里,简单地吃了点汉堡。

我记得非常清楚,佩里是在研讨会上半场即将结束时入场的。美方没人为他的到来而鼓掌,也没有站起来为他让座。他向大家点了点头,自己拉把椅子坐下来,直到会议结束,虽然一言未发,但始终在静静地听会。







当然,也有例外。2019年6月,我在斯洛伐克全球安全论坛上,遇到一个蛮不讲理、霸气十足的美国官员。

那场论坛的主持人是美国《纽约时报》驻布鲁塞尔外交事务评论员。他在开场白中提到了当今世界形势,包括英国脱欧、中东战乱、中美贸易战、美欧对俄制裁、华为5G风波等问题,然后指定美国驻欧盟大使桑德兰首先发言。


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位大使先生的发言竟然从指控华为公司开始。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什么是华为,华为是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国有企业!”随后,他便气势汹汹地开始胡说八道,非常武断地声称,如果使用华为产品,就会严重损害公民个人隐私,就会严重威胁国家安全,等等。

他发言后,按程序轮到了我讲话。我也很激动,毫不客气、针锋相对地进行了驳斥。



我说:“世界上没有哪个人比我们中国人更了解华为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公司!我告诉大家,华为是一家优秀的民营企业。它在吸收世界各国优秀人才及先进管理经验,吸收和自主研发各种先进技术的过程中,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包括同美国许多大公司开展合作,一步一步成长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华为已经是一个跨国公司,是国际合作的典范,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楷模。它不是国有企业,稍有一点常识的人应都知道。”






在您的著作《与世界同行》中,您精准地总结了建国以来各个阶段的外交成就,可否也总结一下2019年中国所面临的外交局面?




  嘉宾  于洪君  




回顾2019年,我想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世界走向大乱,中国迎来大治。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科学判断,在2019年得到了充分验证。



大家都知道,大国关系是否稳定,决定着整个国际关系的发展动向,2019年恰好是大国关系动荡失衡的一年。

中美关系呈现两国建交以来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美国欧盟与俄罗斯的紧张关系也没有明显改善;习近平主席第一次旗帜鲜明地点名美国等西方国家,批评他们干涉中俄两国内政,这是前所未有的,国际社会反响强烈。

当然,这不是说中美关系已经不可救治。我们看到,尽管美方一再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和安全底线,中国还是力图稳住中美关系。


我们要认识到,中国的进步和繁荣离不开国际合作,离不开稳定发展的中美关系。一旦中美两国完全“脱钩”,不但会给中美两国的利益造成更严重的伤害,而且会给国际社会带来难以料想的深重灾难。

因此,我们要始终保持警惕,不要自己掉入美国少数人鼓吹的“脱钩”陷阱。说到底,中华民族的最大利益和崇高目标是要实现全面复兴,而不是跟谁“破釜沉舟”、“鱼死网破”,甚至“同归于尽”。






过去一年,中俄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加深。首先,中俄天然气管道的开通,标志着双方能源合作迈出重要一步。此举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俄罗斯来说,都是一项重大的战略性举措。

中俄油气管道项目

当然,对中俄双方来说,更重要的是两国政治互信得到进一步加强。习近平主席年前不久会见俄罗斯客人时特别强调,中俄两国要加强战略互信,深化战略协调,共同维护各自的核心利益,共同维护地区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这是当前大国关系发展的一个新动向。



对当前世界形势和大国关系未来走向,我们不能盲目乐观,但也不必过于悲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终究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中国参与国际事务、运筹大国关系的能力和经验越来越丰富,应对问题和挑战的资源和手段越来越充足。

换言之,中国打开国门搞建设、加强与外部世界良性互动、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历史大势,是不可阻挡的。在新年钟声即将敲响之际,中美两国终于就贸易争端达成初步协议,形成第一阶段谈判成果。我想,这对2020年世界经济走势和整个国际关系,或多或少总会产生一些积极影响吧。





-END-

文字 | 转载自“观察者网” www.guancha.cn

图片 | 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元元

[“中国论坛”是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在上海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的支持下创立的常设项目]

延伸阅读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