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黍下筑梦,豆惠万家,他是感动广州最美教师!

最美教师在 广州大学 2022-07-15


如果将世界比作人体

那么大豆便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人们利用大豆加工、榨油、作饲料

将其与食品、海产、社科经济等领域结合

组成一张细密的大网

 

而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刘宝辉教授

就是掌握这张“网”的人

他潜心大豆育种研究

躬身农业科技创新

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刘宝辉教授以其攻关克难的

决心、恒心、信心

获得“2021感动广州的最美教师”殊荣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刘宝辉教授

2021年“感动广州的最美教师”


从事豆科作物的基础理论和品种优化研究;


研究成果在2017、2020年分别被评选为中国十大农业科技进展;


培育的大豆新品种2017-2020年累积推广508万亩,为农民增收2亿元;


2020年百亩连片种植实收测产亩产达292.37公斤,比我国大豆平均亩产132公斤提高一倍以上。


带领的团队牵头主持的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实现了广州大学从“0”到“1”的突破;


先后培养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各1人。





不忘科研信念,决心为国


大豆起源于我国黄淮海流域,是光周期敏感型短日照作物。然而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大豆消费量高达1亿多吨,大豆产需缺口巨大,对外依存度达80%。这些进口大豆,一部分用于压榨企业,但主要还是用于动物饲料,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肉禽蛋奶的需求,为人类提供优异的蛋白质。


“我们国家的本土作物,现在却在贸易上处于被动地位,这是不利于我国的食品行业,饲料产业的。”广州大学刘宝辉教授深知大豆种植现状,一直潜心豆科作物的基础理论和品种优化研究,几十年如一日,每天不是到试验田就是在实验室,从来没有休息日、节假日,即使是春节也是在实验室度过,通常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实验室清冷的灯光见证了团队每一个人的不懈付出。“既然确定目标,就要全力以赴,做科研要的就是这种决心!”对于日常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奋战工作,他们没有丝毫怨言,而是以高昂的工作状态,实实在在地诠释着科研人吃苦耐劳、细致认真、不懈奋斗的精神。


自2008年回国后,刘宝辉教授就进入中科院组建了大豆分子实验室,一直到现在的广州大学分子遗传与进化创新研究中心,十余年的时间带领一个团队通力合作,发展壮大,走向国际领先。“刚回国的时候,我们整个实验室几乎是从零开始。”刘宝辉教授广纳贤才,调动所有可利用的资源筹备实验室,正是他和团队的无私奉献,实验室才能走过艰辛的初始期,才使得课题组前期积累了丰富的材料。


▲试验田图片





不忘教学使命,恒心育人


刘宝辉教授始终立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他虽然科研任务繁重,但依然把教书育人作为头等责任。他担任了生物制药191班第一班主任,承担了《生物学大事件》、《基因功能研究技术》、《植物分子育种》等课程的教学任务。“说到底我还是一名老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所谓教学相长,和学生一起讨论课题我也会收获很多。”


刘宝辉教授把课程思政融入日常专业教学,身体力行讲好中国科学家故事,同时结合三年来持续坚持捐款资助四川省甘孜州石渠阿日扎乡学校孤儿的经历,把自己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转化为育人的丰富资源,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虽然主攻科研,但是也为许多新青年引头,带领一个团队不容易,必须有恒心帮助每一个人。”广州大学分子遗传与进化创新研究中心是一支年龄梯队合理、学术方向高效协作的队伍。时至今日,中心已有教授5人(二级教授2人、三级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6人、博士后18人。尽管团队里每个人的性格、年龄、经历和研究方向都不尽相同,大家却磨合得很好。头雁先飞,群雁齐追。中心在刘宝辉老师、孔凡江老师带领下,形成了互帮互助、精益求精的学术研究氛围。


▲刘宝辉教授与其团队在试验田





不忘社会责任,信心前行


分子遗传与进化创新研究中心的老师们多有丰富的国外留学背景,驱动他们归来的是家国情怀的呼唤。通过借鉴国外的理念与方法,团队自主探索研究方法。从模仿式的亦步亦趋到开先河式的独立研发,他们怀着科研报国的赤诚之心,为我们国家发展做贡献。将所学所研转化为祖国的生产力、竞争力,才是他们工作的“终极目标”。


“我经历过粮食紧缺时期,也看到过国际经济萧条,深知掌握农业核心科技的重要性,我做了十几年研究,有信心通过农业科技改善老百姓的生活。”作为大豆科学研究者的责任是重大的,肩上的社会使命更是重大。国内大豆产需缺口巨大,然而在刘宝辉教授等科研工作者的潜心研发下,我国现有的种植面积的单产,从之前的每亩地120公斤到现在的297.37公斤已实现了量的飞跃,并在量的飞跃的同时也力求奋力实现质的飞跃,为我国提供高质量大豆。


刘教授在突破多项技术壁垒的情况下,依然坚守教书育人,负责任地完成好教学工作。今年入选“感动广州的最美教师”,刘宝辉教授说道,“感谢市里对我的认可,不过荣誉对于我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我还是希望把最前沿的、自己最了解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现如今对科技研发感兴趣的同学越来越多,也有各种创新大赛为研究提供了良好平台,刘教授对此十分欣慰。他认为,把兴趣变成动力,再通过行动转化为成果,是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必经之路。



“感动广州的最美教师”颁奖词:


365天,每天在试验田里与时间赛跑。攻关克难,需要决心、恒心和信心。每一滴汗水都已被土地铭记,祖国大地上丰收的大豆,就是微风捎来的最美佳音。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刘宝辉教授正坚守在他的岗位上

用高尚情怀和优秀品质

深深影响着身边更多的人



推荐阅读




部分资料和图片来源于广州日报

视频来源│广州市广播电视台

封面制作│胡薰匀

图片制作│欧宇航 许诗媚

文案编辑│胡薰匀 吴沛然 汪紫霞

微信编辑│周嘉萱 陈丹妮

图文校对│胡薰匀

责任编辑│张芳 张晓琳 李志川 刘泽霖 胡薰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