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看咱们民政系统的年轻人

刘婷婷周冉冉李洋 中国社会报 2019-11-13

民政新青年 撸起袖子加油干

五四,一个专属于青年人的节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2日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而在中国发展最快、最好的年代,我们这一代的民政新青年是如何致敬他们的青春?

5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这是习近平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如何将青春的底色定格在“奋斗”二字上?又拿什么安放他们心中如火的激情?

殡葬服务员养老护理员儿童福利院保育员社区网格长老年福利院的医生护士……这些再普通不过的岗位上,青年民政人一直在奋斗、在坚守!

他们为什么进入民政行业?他们对工作有何感受有何创新的想法?在工作中最需要什么帮助?生活中他们又是怎样的?

人生出彩,青春有梦。这个青年节,我们听听他们怎么说。


图片来源网络

爱在平凡的工作中升华

王  晶

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头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

——泰戈尔

2014年9月,我带着憧憬和稚气,来到了辽宁省孤儿学校,成为一名光荣而自豪的生活教师。如今已经5个年头,由起初的陌生、兴奋,到焦虑、恐惧,再到逐渐适应、感动和幸福,我有太多太多想要表达的情感。

生活教师的工作很平凡,但它却让我无比自豪和感动。我还是一个年仅26岁尚未成家的女孩子,却已是60多个孤儿的“妈妈”。我和他们一起生活,照料着他们每天的衣食住行。当我第一次站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一切都让我感到那么新鲜、好奇。看看这张脸、摸摸那个头,多像一枚枚蓓蕾仰着小脸,渴求着阳光雨露。孩子们纯洁的心、圣洁的情、深厚的意,净化了我的心灵,激起了我对特教工作深深的爱。我真正地体会到了一名特殊岗位的教师所拥有的幸福和财富。

孩子们一天天在长大,我也在工作中不断摸索,渐渐地懂得,与孩子们交流,首先要放低自己的身段,让自己的心也单纯一点、简单一点。用心去爱他们,去陪伴他们,去阅读他们。这些孩子虽然都有着不幸的过去,如今却在我们爱的家园中无忧无虑地成长。我发现,即使最调皮顽劣的孩子,也有一颗纯净透彻的心,美丽而未蒙世尘。与他们交往,也让我看到了自己心中最善良最纯净的部分。在感叹他们的清澈透明的同时,我自己也在变得纯粹而透彻。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欣喜呢?我并不想成为一名圣人,可是,我想做个日臻完善的人。

孤儿特殊的成长背景,更需要老师的鼓励。在我们的班集体中,有一名来自福利院叫钱小明的孩子,是一名特别优秀的学生。而他刚来到学校的时候天天哭,不愿意和同学说话,也不愿意和老师交流,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更不愿意在同学中表现自己,特别内向而且缺乏自信。于是我用心观察他的一言一行,利用空闲时间跟他聊天,安排他做寝室长,经常让他参加集体活动并担当主角。渐渐地,他自信起来。他喜欢在舞台上表现自己,还成为老师们的贴心小暖男。圣诞节的时候他会很用心地给老师准备圣诞贺卡;教师节的早上,他会给老师一个拥抱;看到老师嗓子发炎声音沙哑,他会说:“老师,您少说话,让我来管纪律吧”;母亲节时,他说老师就是他的“妈妈”。看着他的成长,我无限感动无限欣慰。其实像这样的孩子很多很多,他们都有一颗需要抚慰的心灵,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与鼓励。作为教师,要从细微之处去鼓励欣赏他们,慢慢地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与孩子们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我慢慢地真正理解了这份特教事业的含义,真正理解了什么是“两种身份,双重职责”。面对这样一群可怜又可爱的孩子,“妈妈”的身份才是孩子们更需要我的另一个身份,像我这样的老师,在我们学校比比皆是。

我和孩子们一天天地在进步和成长。我爱我的工作,我更爱我的孩子们!

(作者单位:辽宁省孤儿学校)



尹雪琦(右一)。 图片来源网络


耐心倾听百味人生

赵湘栩  龚丽新

清晨天还未亮,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殡仪馆的整容室里,一位女职工已开始忙碌起来。她就是尹雪琦,90后的党员,殡仪部唯一的女生。

尹雪琦毕业于长沙民政职业学院殡仪系,在殡仪主持、咨询、接待、洽谈和个性化葬礼设计等工作中显示出了超越同龄人的专业素质。在一般人避而远之的遗体整容工作中,她总能做到轻柔细致地为逝者打理衣衫,用巧手淡定地将伤口一针一线缝合,填充修复,将逝者遗容整理得如熟睡一般安详,用心给予了生命最后的珍视和温柔。每天默默为每位逝者送行,她只将对这份工作的热爱深藏,一路成长、收获。日升日落,花开花谢,护送一个又一个故事落幕,耐心地倾听百味人生,默默地抚慰家属的悲伤,在最容易被人轻视的殡葬工作中,努力实现着自我价值和人生理想。

2016年9月,尹雪琦荣获全国第二届殡仪服务员职业技能竞赛个人二等奖,为牡丹江市民政工作争得了荣誉。谈及取得的好成绩,尹雪琦没有多讲个人的辛苦付出,而是真诚地感谢了学校、恩师的培养,领导、同事的帮助以及思想开明抛弃世俗观念的父母的支持。

年轻有朝气、端庄大方、低调谦虚、勤勉好学,这个90后女孩正在茁壮成长,为殡葬工作奉献着自己的青春能量。正所谓小荷才露尖尖角,期待未来,尹雪琪能够在殡葬工作岗位上绽放更加绚烂的风采!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殡仪馆)



卫志慧(左)  图片来源网络

扶孤助残  别样芳华

阮梦勤  王 军

卫志慧1996年参加工作,从一线护理员成长为抚孤助残事业的领头人。多年来,在福利院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一个女性特有的情怀与博爱和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与执着,赢得了孤残儿童的信任和称颂,获得了社会各界和上级部门的肯定和赞誉。

安徽省合肥市儿童福利院主要收养的是“三无”对象,残疾人员比例达99%以上。卫志慧所分管的工作涵盖了孤残儿童的养育、治疗、教育、康复等几大方面,摊子大、任务重。卫志慧带领科室负责人,本着一切从孤残儿童的利益出发,注重他们早期情感、智能以及残疾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发展和引导。从给婴儿喂奶喂饭,到洗澡穿衣;从给残疾孩子开发智力,到关心学龄儿童学习生活、自理能力,都手把手地教给每名职工,每件事都做得细致入微。

家庭寄养,是孤残儿童实现社会融合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了确保每一名走进寄养家庭孩子的安全和舒适,卫志慧带领工作人员,走进每家每户,实地了解孩子适应情况,与寄养家长交流谈心,探讨家庭寄养工作中亟待改进之处,寻求家庭寄养工作的新路子。同时卫志慧也身体力行,刻苦钻研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中适应孤残儿童发展需要的重要理念,带领教师开展研讨活动,将其融合到教育的实践当中。

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尤其是有残疾的青少年,往往会出现心理波动大、情绪变化无常的情况,甚至会觉得生活没有希望,处处低人一等,自暴自弃。白天院里工作令她难有闲暇,卫志慧就利用节假日和值班期间和残疾青少年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并安排工作人员与孩子们结成帮扶对子,从情感疏导出发,拉近与残疾青少年的距离。她还与工作人员一起,研究分析残疾青少年的心理动向、努力帮助他们寻求技能培训和劳动就业的机会,因人而异地帮助他们走向社会,实现自强、自立。

卫志慧工作细致严谨,这种风格也影响和带动了整个工作团队。针对收养人员残疾程度差异大、护理难度高的特点,她安排保育科、卫生所、康复科组织医护及康训人员学习科学的卫生保洁、保健消毒、康复训练等业务操作方法。除此之外,卫志慧还尽力地为职工争取学习机会,让她们“走出去”,汲取先进的工作理念,学习更成熟的业务技能,以敏锐的视角为孤残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探索道路。

孩子们长大成人,要走向社会,即使是残疾青年,也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这是大事,更是难事。“新和家园”寄养家庭照顾模式的成功运作、大龄孤残儿童技能培训、联系就业的成功摸索、残疾青年申购廉租房的积极争取等相关工作的推进,都为孤残儿童谋求了实实在在的福利。同时,也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央视《东方时空》栏目也对福利院此番努力做了专题报道。 2011年除夕,央视记者再次采写新闻专题,报道福利院孤残儿童喜迎新年的温馨场景。

卫志慧把最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这个平凡而又神圣的工作,用真挚的感情,向孤残儿童诠释着“母亲”的深深内涵,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践行着“抚孤助残”的神圣誓言。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儿童福利院)



图片来源网络


光荣属于福利院“妈妈”

侯  丹 王建飞

“家”,是什么?家是一盏灯,一个屋檐。有了灯,我们不再害怕夜的黑,有了屋檐,我们不再畏惧冬的冷。对于普通人而言,“家”或许不足为奇,然而对被父母遗弃的孤残儿童来说,家,却是遥不可及。  

在这里、在这个小小的院子里,有这样一群人,她们百分之八十都是90后,有的刚毕业、有的未婚、有的初为人母……在很多人眼里,她们还是孩子,但她们却用看似柔弱却坚强如铁的臂膀扛起责任,将慈母般的爱心奉献给了孤残儿童。这,就是我们河南省许昌市社会福利院的“妈妈”们。

2009年11月,漫天大雪覆盖了大地,鄢陵县公安部门送来了一个患有先天性前臂缺失的弃婴,身上只包着一个薄薄的小被子,由于长时间在雪堆里,孩子的体温已非常低,生命体征非常微弱。“孩子需要温度,可我们的暖箱里正在抢救着一个新生儿,怎么办呀?”医生说道。这时,我们的护理员将自己的衣服解开,把她紧紧地抱进怀里!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孩子的小脸红润了,紫绀褪去了,体温也恢复了正常,我们把她救活了!

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小家伙身体强壮了起来。现在,我们已经为她在大洋彼岸找到了完整的家庭。这样的故事一次次在福利院里上演着,护理员们用坚定的责任心救活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2015年4月,院里来了一个女婴,长得白白净净非常漂亮,当我们带着她到中心医院进行入院体检时,医生直言:“你们不要给她检查了,她是个艾滋病患儿,前几天有一对夫妇拣到她后带她来看过……”当时我们所有人都震惊了。由于以前没有接触过艾滋病患儿,只能把她放在隔离室进行护理,但隔离室的姑娘们没有一个嫌弃的,一把就接过去抱在怀里:“艾滋病不可怕,只要我们给她扎针时注意点就好了。”看着她一天天地长大,听着她一声声地叫着妈妈,我们都不禁对隔离室的姑娘们钦佩起来。

今年29岁的康复师张莉,负责脑瘫儿童康复工作。多年来,她一直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并学以致用,经张莉管理的康复科进行治疗后站立起来的孩子已达100余名。

这群年轻人就这样用自己朴实的爱,肩负起了家长、老师、医生等诸多责任。她们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着,克服家庭和自身的各种困难,真正做到了爱岗敬业。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们还刻苦钻研各种护理知识,不断提高护理水平,她们的事迹如汩汩泉水流淌不尽……

(作者单位:河南省许昌市社会福利院)



期待您在评论区留下您的青春感言



以上文章刊载于2018年5月4日《中国社会报》4版

推荐阅读

他的事迹感动沪上远播全国。他像一盏灯点亮救助对象的明天!

3分钟讲述民政工作者刘德芬的先进事迹——《她的故事咏流传》↓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6315jt23g&width=500&height=375&auto=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