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祖国爸爸,请您老得慢一点

2018-01-05 👉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唱起歌来是王菲,拿起吉是窦唯,她用20年活出了自己的模样

李小璐疑似出轨:女孩,不要嫁给苦苦追你的人

你进门时的表情,决定全家人的心情


城里老人比例越来越高,这对城市发展不是什么好事。


作者:陈熙&阿宁 (富书签约作者),转载请加微信fushunamei


2017年的尾巴上,跟好久没见面的朋友聊天,说起这一年最令自己感慨的事是什么。

 

朋友说:“抑郁症。”

 

2017年,她因为心理压力过大,患上了抑郁症。印象中的她,是一个没心没肺爱笑爱说的人,没想到会得这种精神疾病。

 

朋友说,抑郁症这种东西任何人都可能碰上,不管什么性格、年纪大小、有钱没钱。


她之所以抑郁,是因为觉得婚后生活缺乏温度。


要说,老公对她也不错,什么都不干涉她,但就是不爱跟她说心里话,还时不时把工作上的焦虑拿到家里来,对她语气坚硬。

 

久而久之她就心寒抑郁了。


不过还好,病发后,老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彻底转变了以前那种冷冷的态度,变成了一个很顾家、待她很尊重、很温柔的人。而她的病,也渐渐痊愈起来。


 朋友说:


“婚姻中,女人真正在乎的东西,想要的东西,一定要跟老公直接说出来,不能憋在心里,这对自己是种慢性伤害。”


然后问我:“你呢,今年最感慨的事是什么?”

 

老龄化”,我说。

 

因为各种原因我多年没回农村老家了,夏天的时候硬是挤时间回了一趟。一路上,我憧憬着跟心中想念的堂弟堂姐、老同学们好好叙叙旧。

 

结果,到了村里,发现只有我大伯和大娘以及我7岁的侄儿在家。一问,才知道,堂弟俩口子去临沂打工了,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

 

“堂姐呢?她嫁在本村,是不是经常过来?”

 

大伯说:“你姐一家三口常年在邹平打工,孩子也在那儿上幼儿园,哪有空回家?”

 

我又打电话想约几个老同学见面,结果,他们也都去城里打工了,只有一个小时候脚受过伤的同学留在村里,成天被他爸妈抱怨,“没出息,挣不来钱,打光棍”。

 

举目望去,现在的老家挺荒凉的,只剩下老人和小孩留守,年轻人都进城了。


我不禁感慨万千,以前在书上、网络上看到“老龄化”这个词,感觉跟自己的生活相距遥远,这次回村一趟,发现“老龄化”已如此俯拾皆是,满目怆然。

 

跟世界其他国家一样,我们即将走入、并长期生活在一个史无前例的老龄化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老龄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城市化危机,是影响各个国家未来发展的一大突出阻力。

 

让我们来看看中国的老龄化现状。


超级老龄化,势不可挡


2000年以来的人口普查和抽查显示,中国大陆已成为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地区之一,生育率徘徊在1.0和1.5之间,远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

 

1990-2015,短短25年间,中国65岁以上老人占比,从6% 上升到12%,相当于发达国家45年走过的历程。



上个世界50年代,中国每名65岁以上的老人,由将近20名劳动力供养。

 

到了2010年这个数字下降到10。

 

而之后的变化将变得极为剧烈:到2040年,每名中国老人将由4名劳动力供养,2050年则可能下降到接近2名。

 

中国未来30年的老龄化速度,将远超其他发展中国家,快速与已经老龄化20年以上的发达国家靠拢。

 

到2030年,中国的总抚养比,即老人加儿童与劳动力数量的比,将达到50%,宣告中国人口红利彻底结束,老龄化正式登场。



这些数据的残酷之处在于,与其他经济指标不同,人口趋势的预测,它有着高度的确定性和准确性,并且在长期时间内,很难受到任何政策因素的根本性影响。

 

所以,现在感叹着中年危机、佛系生活的80后们,等30年后,我们的孩子步入中年,他们才真正会是肩负“4+”老人、“2+”小孩的“压力山大”“油腻”中年一族。

 

对比日本和美国的情况,在老龄化方面,当今的美国就是10年后的中国,当今的日本就是20年后的中国。


美国现在入不敷出的医保账单,和日本日渐凋敝的中小城市,完全不难想象老龄化中国的光景。

 

00后再高的人口素质,也难以弥补80后90后的数量优势。经济发展不容乐观。


越来越多的女性,将不愿生育


我自己是生完一个小孩就封肚,完全没有精力和财力生第二个小孩。


我身边也有越爱越多的女性宁可单身,也不愿结婚,不愿生育,更不愿生二胎、三胎,她们惊讶地发现,不要孩子更自由,更潇洒。

 

从全球来看,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提升,和生活态度的变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而中国,由于刚刚从“社会抚养费”这种负向激励走过来,对于生育成本的社会化,明显后知后觉。

 

在中国,年轻一代成长起来的好处,大部分被全体公民所公有;而抚养儿童的成本,绝大部分由个体家庭来承担。

 

根据测算,一线城市抚养一个儿童至18岁,个体家庭至少将付出100万元的直接成本,还不包括养育儿童给父母带来的机会成本。

 

生不起,成为所有人口政策失效的根本原因。

 

老龄化说来就来,好多企业却还在雪上加霜。

 

在对待女性员工,尤其是育龄女性员工方面,绝大多数中国企业还停留在人口红利时期,让女性难以兼顾孩子和事业。

 

为什么女性公务员和学校教师,在婚姻市场上如此抢手?“容易顾家”绝对是最大的理由之一。这也反映了其他职业对育龄女性的不友好。

 

我身边很多高收入的职业女性,平均生育年龄远超30岁。无数个伟大母亲的喜悦梦想,消失在了刘强东们“赶紧休息”的恐吓之中。

 

女性生育处境艰难这一现象的改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携程亲子园、红黄蓝幼儿园虐童等事件,深刻反映了我国“生育成本社会化极度落后”这一事实。

 

众所周知,幼儿抚育和儿童教育,有着极大的规模效应。


在双职工爸妈都去工作的白天,亲子园里4个老师就可以照料20个幼儿,幼儿园里3个老师就可以照料30名儿童,极大地节约了上班族的时间和精力。


也因此,育儿行业有着巨大的价值和施展空间。

 

然而,为什么幼儿园那么热门,它的数量却供不应求,几十个孩子挤在一个班?


为什么怀揣家长们交的高额学费,幼儿园还是吸引不到合格的从教人员,甚至有的幼儿园,去招那些毫无资历的社会人士,将我们的孩子置于可能的危境,这是为什么?

 

生活重压之下,越来越多的女性生完孩子,不得不马上回归职场,她们多希望社会能够提供可靠的育儿服务,让她们安心工作。


为此,她们愿意出钱,出高价。但事实是,安全可靠优质的幼儿园少之又少,花了钱也不一定能买来安心。好,那对不起,我不生。

 

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敢生孩子,对育儿机构和幼儿园不信任,这无疑会推进老龄化。


农村还会一直给城市输送大量青壮劳动力吗?


正如我上文所说的,农村的老龄化已经相当明显,无力再像以前几十年那样,源源不断给城市提供劳力了。

 

中国的农村早就老龄化了。


 

目前占中国一半人口的农村,再也没有足以改变世界经济版图的青壮年劳动储备,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

 

对于大城市,农村将没有足够的青壮年农民工不断涌入、无限供给,城市里面,流水线工人、服务员、保姆、快递员、外卖员、清洁工、建筑工人等都将短缺。


城市儿童短缺,农村一样也不富余。

 

更何况,已经在城里摸爬滚打,见识过城市繁华和优越的农村下一代,又怎会如他们的父母辈农民工一般,愿意竭力生育,把生命用在养育几个孩子上呢?


他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成本,也在快速的城市化。

 

像罗振宇跨年演讲里说的,“现代社会的变革,将裹挟所有人,不管你动不动,变不变,你已在船上。”


老龄化的祖国,同样将裹挟所有人,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


年轻人因高房价逃离大城市,大城市的人老了愿意贡献出位置吗?


我们都知道,大城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是最中坚力量。然而,这个增长极,正在快速地被老龄化所腐蚀。

 

大城市的老年人比例越来越大,年轻人比例越来越小。

 

大城市之所以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是因为它有集聚优势。

 

这一优势,主要源于两点:

 

一是生产和创新的集聚,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沟通协作和直接竞争,推动了生产的进步。

 

二是消费的集聚,大城市能为其居民提供很多中小城市和农村完全没有的商品和服务。

 

大城市的集聚优势,是年轻劳动力大量涌入其中的核心吸引力。


集聚优势的后退,将直接排斥掉很多肩负创新和生产使命的年轻人,进而影响城市的发展。

 

曾经我们以为,老人更喜欢田园牧歌,大城市里人老了,会愿意搬到中小城市或农村,过相对慢节奏、宁静清闲的日子,腾出空间给正在打拼的年轻人。

 

但我们想错了。上了年纪的老人,根本不会选择搬离大城市。


一来,他们要帮子女照顾下一代,以弥补我们极为落后的“生育社会化”。

 

二来,他们已高度依赖城市的医疗、公共服务以及社会关系网,不愿放弃。

 

三是,城市越来越高涨的房价,跟他们无关,他们已经有房,房价越高,他们越能获利,生活得越舒适。

 

城市房源紧缺,年轻人对着房价、租价望洋兴叹,选择逃离。

 

城里老人比例越来越高,这对城市发展不是什么好事。


因为,跟年轻人相比,老年人不管是创新变革的能力,还是消费的欲望和消费能力都相差遥远,他们消耗着城市带动发展的那些集聚优势。

 

当然,抛开经济发展的长远考虑,年迈的老年人完全有权利留在大城市,谁也不能赶走他。我们只是想说,城市需要保持年轻,年轻化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如何保持城市的年轻化?也许可以从美国某些大城市身上,获取不少经验。

 

有句话说,“美国一直在老去,而纽约永远年轻”。美国的特大城市很注重新陈代谢,而代谢的关键是房产税。

 

提高资产持有的成本,使那些收入下降的老人放弃大城市,移居中小城市或农村,将大城市的住房投入租赁市场,为干劲十足的年轻人腾出空间。

 

在特大城市,保证绝大部分的居民是租房客。


他们年轻时,来这里闯荡,有(租)房可依,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老去时搬离这里(已经在此地置产的包括在内),留下空间给下一批怀揣梦想的年轻人。

 

如此,良性循环,城市永远保持冲劲和活力。


中国会不会大量引进外籍劳工,成为移民社会?


众所周知,应对老龄化,“鼓励生育”远不如“吸收移民”来得快,来得有效。


放眼看去,以移民立国的美国,发展劲头十足,而排斥移民、几无移民的日本,经济发展每况愈下。

 

那么中国,在农民工数量越来越供不应求、捉襟见肘的当前,会不会开始引入大量的外籍劳工?

 

就目前来看,在内地请到一个外籍劳工比较难,比如菲佣。

 

菲佣在全世界享有盛誉,他们专业敬业,训练有素,循规蹈矩,珍爱名誉,比中国保姆不知要好到哪里去了(想想你常在新闻上看到的那些)

 

我一个邻居,以前在国外待过,去年夏天她生了小孩,想请一个菲佣,相关手续却迟迟办不下来,最后不得已请了一个中国保姆。

 

虽说有保姆帮忙,但她哪里就敢放心,每天绷着个弦,生怕保姆搞小动作,也是心好累。

 

菲佣难请,但从长远来看,我们比日本还是更能接受外籍劳力,向“移民社会”转型的难度会更小,这是机遇,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因为我们要建构起一套适配的健全而强大的公共管理、公共服务,还要避免走欧美的弯路,任重道远。

 

虽然祖国的老龄化越来越明显,这是大趋势,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完全无能为力,我们可以做的事有很多:

 

生育社会化、农民工深度城市化、房产税改革、吸收外籍劳工……在中国当前发展的黄金期,积极为未来的中国未雨绸缪,多方准备,将为我们在未来世界的竞争中,赢得时间,增加筹码。

 

我们努力,是因为我们爱我们的国家;我们为她忧虑,为她筹谋,是因为我们深爱着她。

 

我们这代人,可能比任何一代人,都更爱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更爱我们强大的祖国。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陈熙,富书签约作者,85后,文学硕士,曾任教师,写有思考的文字,过有诗意的生活,以文字为桥梁,期待与心有蔷薇、独一无二的你相遇,简书@陈熙的一花一世界。本文首发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万新中产生活学院

原创不易,随心打赏

赞赏

富书原创矩阵: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FranklinReadingClub),我属猫(woshimiaoji),爸妈内参(shenduwenhua),富书(zhongchoudushu),出版畅销书《绝不过低层次的人生》

赏饭加微信:158589503(备注广告),部长微博@富书创始人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绝不过低层次的人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