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在基层法院工作,月均工资4000+

法官驿站 2019-05-20

来源:学法网  作者:邓邵中、大卫375

热文精选


法院最新内设机构改革方案:机构精简至5个!

当前主要有“四座大山”压在基层法官肩头

罕见!非员额法官署名办案 被撤销判决发回重审

权威答复:公民诉讼代理人不可跨社区代理案件!

经典案例:当事人突发疾病 可否申请法院延期开庭?

法院答复:法官与当事人有师生关系 是否需要回避?

节假日开庭遭质疑 法院:法官加班办案 不应受到指责

权威答复:非员额法官审案 程序是否合法?

经典判决:未能按照开庭时间到庭 按自动撤诉处理吗?


人生是多样的,道路永远不会一帆风顺,只有学会适应生活,人生才能更加美好。


转眼间,2018年过去了,2019也即将过去了1/6,看到学法网会员“刘律师2019”发的几篇帖子,也觉得有必要再写写自己了,一方面记录一下人生经历,另一方面也希望在通过展现自我的法律人生,与诸位共勉,同时取长补短,丰富人生。

先说说自己的动态吧,我于2018年上半年毕业于了重庆某大学法学院,从17年上半年到18年上半年间,去过律所实习,也到深圳某法院实习过,在包括女友和家人劝说,和自己职业规划的变化,18年上半年考了几次公务员,自信满满以为会以笔试第一在广东某排名靠后的特区上岸,结果保密局太保密,还是败走麦城,后来在北方某地级市区基层法院上岸,笔试第二。综合第二,面试一般。考公务员的原因莫过于眼前的面包与无限未来(Discovery 4 and Bing Bing. )之间选择了眼前的看似得稳定。


从学校步入社会最大的收获就是努力的活好并适应社会。刚毕业书生意气,象牙塔似的天真,毕业前一段时间,自己有时候觉得自己啥都会,自己不比任何人差,自己的人生充满着无限的希望,身上有时候不自觉有一种咄咄逼人的盛气凌人的感觉,而自己却不自知,不知天高地厚。后来慢慢的遇到了几个跟头之后,剑锋渐钝,但自己那种不安分,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自己,让自己有时候寝食难安。

我目前所在单位,是在北方一个偏远的地级市区基层法院,法治环境相对而言还是一般般,人情案关系案比较常见,但好在还是当地的地级市标杆,仅次于省会城市最大的区基层法院,法院待遇不太好,月工资平均4000+,最关键的和自己工作的同事很多都是,没学过法律,可能他们高中都没有毕业,司法实践经验貌似丰富,年龄偏大,法律知识少,不学习,各种合同工超编严重,大约2/3吧,而且各种领导的亲戚,不能轻易得罪,有时候去自己单位另一个部门办事有时候也可能被卡主,拖延案件进展,还好我没怎么遇到,我目睹了身边和我一起来的哥们,被文印室的放鸽子。近年来法院人才逐渐有了些好的变化,去年一起进来的几个人多数都是来自五院四系的。


单位目前,各方面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办公设备经常缺,连个打孔机都没有,四处借。经常还得自己去填单子想办法领东西,而大件基本半年了也领不到。办公环境特别差,地方小,不重视人才。

裙带关系明显,你可以从一个庭长看到自己的未来。我来单位比较庆幸的是遇到了带我的庭长,特别像自己的老师,我经常帮他写判决,在繁重的书记员任务做完后给领导写写判决,我看得出来,他也认可我。有时候判决做一点修改就发了。我们庭长今年快50了,从N年前提副科到现在整整十年了,还是副科。我看的出来,他有时候也很落寞,只是不愿说罢了,我们庭长算是特别公正的法官了,因为有领导插手案件,还得罪过领导,因为自己要承担责任。但是一辈子了,一个副科,我有时候从他身上能看到自己的未来。我体会到这种评选都提前内定的体制内,没有足够的裙带如何与进一步发展?尤其背景一般的人。体制内工作虽说很忙但是体制内待过的小伙伴知道,没人压自己,即使案件再多也是没必要太操心。


喜欢给人介绍对象的人特别多,我来了被人问了很多次,好多人会有个观点,有编制和学历的人一定是有房有车的人,我一般回复我家是县里的没有房,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在工作中接触了一些律师,我自己以前也做过一段时间律师,地方虽小,还是有一些牛人,创收能力人际关系都很牛。但是也有一些业务能力一般的,最难过的就是我在这边接触了一些法律工作者,有一个法律工作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来了法院态度特别不好,举个例子,这边要求法律工作者领文书后签送达回证需要按手印,律师不用,这位阿姨,不仅不按手印还说你们需要培训,啥也不懂,很多工作不配合,开始我以为沟通不畅,再后来部门人说她就这样。

我有时候觉得她某些特质就是以前刚实习的自己,觉得自己啥也懂,殊不知眼界确实太低,坐井观天,自己虽然现在改了一些,而无所不在枷锁中。现在每每在彷徨,有时候确实也不甘心。现在总结一下,就是一个人做法律这个行业做的好坏,就是做人际关系做的好坏,谁都知道低下头来虚心请教,多听听别人的想法,但这又何其艰难?毕竟人吧总有好为人师的恶习,喜欢说一套做一套。


前路漫漫,人生路或许也有一些转折,但该怎么转,我一直在苦闷,而立之年,人生大量精力花费在了象牙塔,出来后发现很多东西却无能为力,有时候不明白自己的下一步出路在哪里?(来源:学法网  作者:邓邵中)


扩展阅读

辞去公职做律师,执业半年,收入10万+



我在实习的时候,月收入是1-2万,正式执业了月收入没增加多少,但比实习累多了。从2018年8月底正式执业以来,截止2019年1月底,5个月我的收入拿到手的10万多一滴滴。但真的很累,每天加班,严重睡眠不足。这么忙,为什么收入还这么低,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问题在于我执业前期的规划不合理,急需调整。


因为我做事做人都很踏实,所以一些律师前辈喜欢分案子给我做。刚执业的时候,就和几个律师前辈合作,有案子做我都接,最后导致顾此失彼,拼命加班,才勉强把工作做完。因为手上已经接了一些其他律师分的案子,实在忙不过来,自己有三个案子反而没时间做,拒绝了。实习结束后,我属于半独立状态,之前也说过,师父对我很好,我答应过要给他做一年的助理,也算报知遇之恩。师父的政策很宽松,没有任何书面或口头的捆绑协议,我可以随时独立。计划不如变化快,随着我越来越忙,师父也坦诚的对我说,如果我忙不过来,随时跟他讲,我随时独立。之前保守的想法是做一年授薪律师,但实力不允许啊。过完年上班我正式独立了,标准的提成制律师,但和师父仍是合作关系。师父对我确实很好,去年过年给了我5000元过节费,今年给了一万元过节费。

我觉得作为新入行的律师,除非是社会资源丰富的一类,普通律师还是应该把提升业务能力放在第一位、扩展案源放在第二位。我觉得二者的关系是这样,业务能力提升了,即使自己的案源不足,合伙人等案源丰富的律师才会放心把案件分给你做,你做的案子越多,就会慢慢积累自己的客户,久而久之才能完全独立只做自己的案子,最后忙不过来还要分些案子给别的律师。我真的没见过业务能力强的律师,没有案子做的。


普通律师步入职业正轨需要熬上3至5年,但并不是简单的空耗时间,而是沉下心来,认真学习总结提升业务能力。只有具备了较强业务能力,你在接案时才能打动客户,律师职业个人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二八定律”其实是律师业的魅力所在。有吃大锅饭想法的人趁早别干律师,我喜欢多劳多得的工作模式。入行虽不到两年,但我是认真的在观察着这个我热爱的行业。在这段期间,认识了一些对我而言的大律师,他们能年收入几百万,自己买写字楼开所。也有比较成功的执业几年30岁不到就能年入100万的年轻律师。尽管他们都谦虚的说是运气好一点,但真的只是运气吗?做律师又不是买彩票,更多的是成功背后的艰辛。律师执业道德里就有不能贬低同行的规定,但恕我直言,真的有很多不合格的律师,他们只是侥幸通过了司考,而没有持续从事律师业的激情和能力。他们不爱学习,积累的经验仅仅是自己办过的案件。实务书基本不看,也不查最高法的指导案例,更不会查类似案例的判决。甚至作为原告代理人开庭都没搞清楚案由和请求权基础,举证质证没有证据清单,复杂案件庭后不提交代理词。

我之所以敢辞去公职进入竞争残酷的律师业,就是之前已经看到了一些能力人品很差的律师,靠忽悠都能年入20万,我才有信心进入的。虽说“案源为王”,但我也发现极端关注案源多少的新律师,往往业务水平并不高。他们口中的案源是类似民间借贷这样的纠纷,有借据并约定了利息、标的额大、有银行流水、法律关系明确,被告有偿还能力,这样的案子作为原告代理人不出意外,几乎不可能输。但是所谓案源就是幻想天天遇上这样简单的案子吗?显然不是。说实话,我没有刚实习的时候自信了,刚实习的时候一个月能挣一万多,觉得自己还行。随着自己独立办理的案件类型越多,我越感觉自己的不足。有几回朋友推荐的客户过来找我,就因为自己对客户的案件分析并不专业,所以没有达成委托。我对自己的判断,我的天花板至少应该是执业的第十个年头年收入200万,我估计2019年即执业第一年能挣40万,离天花板还有很大的距离,现在还在地板上。(来源:学法网  作者:大卫37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