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文化报:以小见大的中国故事 新颖别致的青春喜剧 ——评音乐剧《在远方》

林玉箫 仲呈祥 北京演艺集团 2021-01-28

1月27日,中国文化报发表了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师资博士后林玉箫和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主席仲呈祥对于音乐剧《在远方》的评论,全文如下:


由申捷编剧、金培达作曲、肖杰执导、北京演艺集团出品、北京歌剧舞剧院演出的音乐剧《在远方》近期在北上广三地演出。该剧改编自同名电视剧,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物流业的飞速发展为背景,讲述了基层快递员姚远带领一批年轻人在时代巨变中追求梦想、创新创业的故事,以及他们之间单纯浪漫、青春洋溢的情感纠葛。该剧戏剧张力饱满,“远方”意象鲜明,人物塑造鲜活,理想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互交融,同时在音乐创作、舞蹈编排、舞台设计上均有新颖出彩之处。《在远方》以小人物折射大时代、大发展、大变革,将音乐剧现代性、流行性的元素与具有现实意义的中国故事、富有美学精神的中国表达相结合,并以青春故事、青春偶像引流原创音乐剧的年轻化传播,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剧创作提供了新经验。


音乐剧《在远方》选择了一部优秀的、极具中国特色的电视剧作为改编素材。原作聚焦改革开放创业浪潮中快递行业的突飞猛进,我国音乐剧尚未涉及这一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题材,值得音乐剧创作者用心、用情、用功呈现。原作编剧申捷在改编过程中遵循了音乐剧的创作规律,不以宏大叙事展现中国物流的崛起过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不沉溺于创业商战的波谲云诡、你争我夺,而将视角对准发展背后的主体——基层快递员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生活,以小人物的心灵成长折射大时代的精神变革,以年轻人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生动故事营造青春、喜剧、浪漫的氛围,使其更宜彰显音乐剧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优势。剧中呈现的时间节点和人物故事映射出快递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如上半场姚远在邮政稽查下四处躲藏,那时民营物流被称为“黑快递”,快递改革的阵痛让姚远敏锐发觉了群众需求及当前快递私企的种种缺陷,遂决心南下创立自己的快递公司。下半场,姚远公司遭遇外资抢滩收购,也反映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民营物业流急速扩张、竞争愈发激烈的现象,穿插其中的2008年汶川地震更是突出了民营快递的重要作用和社会担当,结尾路中祥与姚远成为“一家人”,民营快递于2009年正式获得合法地位。剧中不仅将人物故事与行业发展、时代变革相统一,更塑造了“远方”这一鲜明意象为全剧的精神引领。剧中反复强调“远方不是脚到达的地方,而是心超越的地方”,而如何超越,便是从落后到发展、从对抗到合作、从“远方快递”到“新远方快递”的蜕变,“超越自己,去向远方”体现了改革开放的大时代精神。《在远方》聚焦小人物的中国故事,以小见大、由点及面地描绘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画卷,姚远百折不挠的奋斗历程折射出中国物流建设背后无数基层劳动者和创业者的精神轨迹,“远方”意象的设置更是深化了该剧主题、彰显了写意的中国表达。


音乐剧以戏剧为基础,饱满的戏剧张力与鲜活的人物塑造往往互为促进、相辅相成。《在远方》设置了几个特殊的戏剧场景,以虚实结合的方式呈现出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一是在高畅与霍梅初次相识的情节中,从天而降的大红“囍”字将观众带入高畅浪漫的白日梦境中,灯光、音乐及富有传统特色的“一拜天地……”念白构成强大的视听冲击,瞬间建构起高畅视像化的意识世界,梦境与现实的极大反差营造出令人捧腹的戏剧效果,也令高畅的喜剧形象跃然舞台上。二是在刘云天与姚远的谈判中,导演以颇具现代气息的“擂台”形式展现两人之间的博弈,谈判桌上的你来我往演变为擂台场下的拳拳相对,不仅增强了视听艺术张力,也将刘云天和姚远的内心想法夸张化、戏剧化地展现出来。三是在主人公参与汶川地震救援这一全剧的高潮段落中,不同组织、不同观点、不同性格的人物在舞台搭建的同一时空中重逢。刘云天、路中祥正是在这一场景中改变了对姚远乃至民营快递的偏见,完成了人物内心情感的重大转折。二叔在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感人至深,不仅使其人物形象瞬间高大起来,也将整个戏剧情绪推向了高潮。


在对核心人物的塑造上,《在远方》善于通过姚远与其他人物的交流、对比和冲突,来显现其精神风采和人格魅力。一是与路晓欧的谈心,道出了姚远对当前市场规则的思考、对民营物流的反思和对未来创业的畅想,体现出姚远思维敏捷、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二是与快递老板的对比,挑明了为公与谋私、与时俱进与安于现状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展现了姚远勇于纠错、耿介不屈的刚直性格。三是与路中祥因“稽查黑快递”和“欺骗路晓欧”爆发的冲突,这里不仅反映出两代人观念上的差异,更是将姚远对路晓欧爱慕又自卑的情感展现出来。姚远这一形象不仅闪烁着理想主义、浪漫主义、英雄主义的光芒,也充满着现实主义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在远方》将新颖别致的戏剧场景熔铸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将传统与现代、现实与艺术的表达相互衔接融合,展现了原创音乐剧独特的艺术魅力。


音乐和舞蹈是音乐剧最核心的表现手段,故事、角色、情感均融化在歌舞之中。《在远方》的音乐具有流行性、戏剧性和抒情性的特征。从流行性上看,该剧融合了多种现代音乐形式和演唱风格,主题曲《何处是远方》唱法通俗;《兄弟》情绪昂扬、节奏激烈,呈现出电子音乐和摇滚音乐的风格;《对手》更是以英语、蒙语对话的形式进行说唱,可谓中西合璧、创意十足。从戏剧性上看,开场路中祥的独唱《追捕》与姚远及一众快递员的合唱《我们是活在地下的人》相互对应,呈现出“猫捉老鼠”的戏剧色彩;姚远与刘云天的《对手》采用了说唱音乐的形式,使两人的冲突更具戏剧张力。从抒情性上看,主题曲《何处是远方》抒发了姚远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创业热情;高畅与霍梅的《梦》以及路晓欧的《这个男人》表达了年轻人对美好爱情的幻想;《兄弟》第一次出现在姚远与高畅望着万家灯火、畅想未来时,体现出两人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深厚友情,第二次出现在高畅入狱后,抒发了两人彼此的痛惜和愧疚,表现出歌曲情感的递进和转变;《叔是过来人》《叔你去哪了》更是通过歌词、节奏、唱法的巧妙变化实现从喜到悲、笑中带泪的艺术转折,从而将姚远与二叔之间相互依靠、彼此扶持的亲情层层递进地展现出来。除音乐外,该剧的舞蹈也颇具亮点,群舞的编排起到了渲染舞台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协助场景转换和场面调度的作用,上半场的“快递员日常”和下半场的“抗震救灾”群舞让人印象深刻,布景、灯光的设计也十分精致,为该剧的戏剧、舞蹈、声乐提供了多重立体的表演空间,深刻体现了音乐剧各艺术元素之间的相互呼应和完美融合。


音乐剧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商品,既具有艺术属性,也具有商业属性,既产生经济效益,也产生社会效益。《在远方》因采用阿云嘎为主演而备受媒体和年轻观众关注,“明星效应”在一定程度上给该剧的宣传和普及带来了积极影响。正确看待和使用“流量”是原创音乐剧走向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将“流量”引至兼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作品中,让明星为角色服务,流量为内容服务,作品为人民服务,而切勿本末倒置,走向“唯流量”的极端,落入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社会效益、只注重声色之美而忽略心灵之美的泥潭。《在远方》将青春偶像引流至正能量的作品之中,为音乐剧的年轻化传播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时至今日,原创音乐剧具有代表性的、一流的艺术作品尚未出现。《在远方》要成为真正的“高峰”作品,尚需精雕细琢、修改打磨。比如,作为一部现实题材作品,该剧对物流改革的阵痛、创业过程的艰难表现得还明显不足,剧中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桥段要远多于现实主义,若观众不去细思那些并不引人注意的台词和旁白,则很难察觉出故事背后的时代洪流及快递业在曲折中不断改革、不断发展的艰辛历程。又如,上半场与下半场相比篇幅过长,有“头重脚轻”之感。副线人物有待于提升,比如刘云天与姚远的“相似”、与霍梅的相恋、与美国总部的博弈都需要更具逻辑的线索和情节来铺陈。期待《在远方》边演边改,在思想上、艺术上更进一步。原创音乐剧亦需继续发展,乘风破浪,去向“远方”。


文化影响你我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青龙胡同1号歌华大厦A座5层 

电话:010-8418618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