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呆了!“千年美人”亮相北大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2020-02-08

编者按

被誉为“最美干尸”“小河公主”

禁止出境借展的“营盘男子服饰”

印证中原文化影响力的《三国志》写本残卷

镶嵌红宝石的金片面具

......


这些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宝贝”

都汇聚在了正于北京大学展出的

“千山共色——丝绸之路文明特展”


此次特展相约北京论坛

一口气汇集了70件(组)新疆珍贵文物

规模之大、质量之高,实属罕见

难怪网友们纷纷做起了“自来水”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倒计时海报底下有不少留言点赞

许多媒体也陆续发布相关报道




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新京报、澎湃新闻等媒体陆续发布“千山共色”特展报道



在众多展品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美到骨子里的“小河公主”据悉,小河公主此番进京是她继2010年后首次出疆想要一睹公主芳容着实不易怪不得博物馆馆方会用“晋京”形容此次公主的出行
深眼窝、高鼻梁

公元前1500年的 “小河公主”美貌依旧

海藻般的长发、亚麻色的浓密睫毛

仍清晰可见

她衣着华贵、脸带微笑

仿佛在向世人诉说

一场历经千年的美丽梦境

 

小河墓地11号墓主人面容娇好,体态丰腴,人们习惯称之为“小河公主”(原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梦里有她的家乡,小河这是一个被世人称奇的地方没有任何同其他地区文化相联系的痕迹它神秘得仿佛从天而降之后又突然消失


1934年,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在小河墓地发现了小河公主惊讶于她神秘的微笑贝格曼为她取名“微笑公主”
然而随着贝格曼结束考察工作小河公主便再次沉没于沙海之中之后的66年,再也没人找到过她
直到2000年,小河公主终于再次现身塔克拉玛干沙漠2003年,国家文物局
正式批准对小河墓地的考古发掘小河地区和公主千年不腐的秘密将由我们亲手揭开 

“小河公主”身上所挂的麻黄枝是研究中国中医药学、外科手术发展史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中国中医药学与西亚、南亚地区交流史的宝贵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展览中为了让参观者有亲临其境的体验小河公主”与极具特色的船棺木棺前后的男根立木、女阴木浆以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千年黄沙一同远道而来




凝11家博物馆之力

汇聚70件(组)珍贵文物

除了“小河公主”
本次展览还有很多重磅展品


点击视频,展览抢先看

铜武士像

这件铜武士像红铜合模浇铸而成,内部中空。(原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目光坚毅,透着些许忧郁

他们是昔日披甲戴器

骁勇善战的新疆武士

也是希腊化时代

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证人



历史的车轮走过千年

希腊式武士盔已然斑驳

武士们却依然庄严肃穆、如许静默


骨博具

大型动物骨骼打磨而成,是中原地区文化娱乐生活中常见的器具。(原藏于北京大学西域都护府考古队)
圆圈、凹槽智慧的中原人将它们排列组合变成了一件娱乐生活的物件

随着新疆纳入中国版图

这物件连同中原的文化生活方式

一同传入了新疆

新疆地区的文化生活

更为丰富多样起来


“营盘男子”服饰

出自汉晋时期、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营盘墓地15号墓,墓主衣物品质精美,保存良好,色泽鲜艳。(原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鸡鸣枕,麻面具

毛绣长裤,贴金毡袜

内着淡黄色绢袍

外着红地人兽树纹罽袍

这是装扮灵魂的霓裳


墓主所穿红地对人兽树纹双面罽袍,整体纹样体现出古希腊、波斯两种文化互相融合的艺术特征。足部所穿绢面贴金毡靴是迄今所见贴金丝织物中时代最早的实物。


硬物划出你的唇线

墨线勾勒英俊的眉眼

“营盘美男”呐

你是荒漠上转瞬即逝的尘烟

还是一抔黄土塑成的永恒存在?


《三国志 吴书 孙权传》写本残卷

陈寿《三国志》写本残卷。残存内容为《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吴主传二》建安二十五年至黄武元年一节,文字与今通行本略有不同。(原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安乐城内,佛塔基下,陶瓮腹中

本是大漠荒芜,却封存着书卷书声

千年翼望掀开经典

弥足珍贵的《三国志》写本残卷



四十一行

五百七十余字

文本式微

却行行都在讲述

昔日的故事与荣光

字字均是中原文化

在新疆传播的见证


镶红宝石金面具

这件面具以金片锤揲打制而成。人物脸型宽大,眉、眼、胡须均镶嵌红宝石。胡须嵌红宝石处,运用了掐金珠点焊工艺。(原藏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
方脸宽鼻 目光深邃如此离愁别绪 哀怨怅惘是乌孙?是悦般?抑或是唐代的西突厥?



一切答案

一步三叹

竟都湮没在了

草原阵阵马蹄声中


克孜尔石窟171窟龟兹王族头像

克孜尔石窟壁画,背面有德国探险队题记M.O.Q,与哈佛大学博物馆馆藏克孜尔壁画题记相似。(原藏于木木美术馆)
石窟耀世,壁画斑驳这双眼睛曾照见茫茫大漠的苍凉和鸠摩罗什东去长安的坚毅背影 


劫后归来,凝眸依旧可那又是怎样的一条路又是怎样的风云变换?


人首牛头陶水注

细泥黄陶质地,上端为盘口人首,下端为两角竖立的牛头,牛嘴作小圆口。(原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人首牛头,亦人亦牛饱含生命与血脉仿佛再现大漠容颜



唐人用它轻鞠一捧昆仑水再用尽毕生气力将一腔热血注入浩瀚万里长河


托盏侍女图

此幅图是屏风画《弈棋图》中的一部分,绘在对弈者的身后。侍女双手托茶盏,小心翼翼地为对弈的主人进茶。(原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绢本,设色

平髻阔眉,花钿深深

双手托盏,指若青葱

唐人的美丽优雅,尽在其中



屏风画始于西周、春秋之际

汉唐时代盛行不衰

吐鲁番墓葬出土此画

说明当时新疆社会生活、居家布局

都深受中原文化影响


粟特文摩尼教写卷

柏孜克里克石窟65窟出土过3件粟特文摩尼教文书,此为其中之一。文书用9张纸拼连而成,残存135行文字,是一封信件。(原藏于吐鲁番博物馆)

文字神秘,彩绘华美

艺人吹响乐器

衣袂花草随声飞动



与颜料一同舞在空中的还有夏夫鲁亚尔·扎达古写给马尔·阿鲁亚曼·普夫耳的问候


地藏菩萨幡画

应为佛教寺院悬挂的幡画。画中主体绘一面目清秀的僧人形像,脸微向左前方上扬,目光慈和,披僧袈,手托宝珠,赤足立于莲台之上。(原藏于吐鲁番博物馆)

婆娑世界

一念慈悲

僧人微微上扬的面庞

沉默不言


“五星出东方”锦护膊

这件锦护膊上的文字出自中国古代对天象的认识(原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鲜艳的白、红、黄、绿

在蓝地上织出翼兽、

老虎、凤鸟、云气纹

用以代表日月星辰的红白圆形纹

展现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意象


说不尽的故事...

12个“他们”讲完了,但新疆和丝绸之路的故事仍在继续,还有58个“他们”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等你去发现



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空间跨度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文化线路路上所经,多是高原、雪山戈壁、荒漠、草原…虽路程艰险却承载着多元文化的激荡和交融这也是 “千山共色”的渊源与涵义



滴水以窥海洋

在这条线路上

新疆是不容忽视的存在

它始终是链接东亚和欧洲的桥梁和纽带

东西方文化一次又一次

在这里汇聚、交流、对话、融合


陆上丝绸之路示意图(陈凌 制图)这次展览中异域风情让步于融合发展精彩而别具一格你,想来看吗?千山共色——丝绸之路文明特展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2019年11月1日-2020年2月28日(所有展品均于展期全程展出)

除夕至正月初七(2020年1月24日-1月31日)闭馆,其余每日(含每周一)9:00-16:30开馆。

展览地点: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北京大学校本部西侧,鸣鹤园东北侧)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

协办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维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吐鲁番博物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阿克苏地区博物馆、和田地区博物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新和县博物馆、塔什库尔干县博物馆、新源县博物馆、木木美术馆

承办单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注:参观者可通过“参观北大”小程序预约参观进入北大,之后凭有效证件免费入馆,进出校园请遵守北京大学近期有关通知与规定。


扫码进入“参观北大”小程序




资料来源: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方提供

文字编辑:刘菲

摄影:谢昊、小太阳

视频:邱倩、刘哈哈、郝瑾璟

排版:涛涛

责编:谭诗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