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法不外乎人情”遇上“全面依法治国”会怎样?来听北大专家怎么说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2019-12-05

编者按

最颠覆传统认识的思政课堂

最直击热点难题的理论对话


北京大学思政热点面对面

今日推出第二集

全面依法治国


思政热点面对面 全面依法治国


出场嘉宾


主讲老师

张会峰

法学博士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参与学生

付晓东(主持人)

北京大学法学院


苏靖然

国际关系学院


杜哲

马克思主义学院



他们都讨论哪些问题?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本集关注的焦点问题包括:


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的转变意味着什么?


宪法的不断完善和调整会不会使依法治国失去稳定的参照?


如何理解和看待法律与情理之间存在的不一致的部分?


“法和情”如何取舍?


怎样看待根深蒂固的“特权思想”对全面依法治国的影响?


社会上某些案件的判决是司法的进步还是舆论的绑架?


知识产权保护是否是发达国家剥削发展中国家的手段?



精彩观点速览


宪法在不断地完善和调整,会不会给全面依法治国带来困难?



135编辑器

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好的宪法对于依法治国的有序开展起到奠基的作用。


法律以社会为基础,宪法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是世界的通例。


我们需要用宪法把改革的最新成果确定下来,为下一步指明正确的方向。




“法无禁止则自由”,法律没有禁止的就是允许的,但这种允许不包括道德层面和合理性层面。



135编辑器

法有限而情无限,为了应对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中有一些原则性的东西便于堵漏,长期来说,立法层面也在跟进社会的变化发展而趋于完善。




法治和人治是相对应的治国理政的方式,法治要求以法律为主,以人的操作为辅。


将权力关进笼子里,而制度就是法律编织的笼子。


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强调法律对权力的制约






舆论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135编辑器

宪法赋予舆论对司法的监督权,存在舆论矫正司法不公的一些案例,但有时舆论会妨碍理性思考,形成舆论暴力绑架司法。


我们要以法律为大前提、事实为小前提推出结论,秉持法治思维的基本框架。





全面依法治国不但包括公正司法,还包括全民守法,老百姓自觉遵法、学法、守法、用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法治思维。


只有全民守法、全民具有法治思维,我们的法治国家才能实现。


全面依法治国,每一个人都重任在肩。




更多精彩,请持续关注


以问题为导向

不避疑难


直面热点

注重内涵发展


将理论寓于鲜活事例

展现思想魅力


“思政热点面对面”

打造全新的思政课堂



节目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而精心制作的。


第一季将推出18期,每期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个关键词,如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以人民为中心、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发展理念、美丽中国、全面从严治党等展开。



更多精彩内容


今日开播! 北大“思政热点面对面” 第一集《全面深化改革》来了


来北大,在屋顶上一堂课


虚位以待!2019年度北京大学教学科研人员招聘启事


剑桥校长北大演讲:焦虑时代下的全球大学


五四纪念|跨越百年的征集






视频出品:北大电视台

编辑:刘文欣

排版:孙萌

责编:以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