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谷琶荣耀||6门课程获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立项





程潮等申报的六门课程获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立项


         2018年12月24日,广大〔2018〕213号文件《广州大学关于公布2018年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立项建设项目的通知》公布。文件显示,我院程潮教授、刘雪明教授、黄旭副教授、沈本秋副教授、谢颖副教授、徐凌副教授六位老师主持并申报的通识教育课程获得2018年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立项建设项目。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旨在促进通识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凝聚高水平师资,打造高质量课程,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洞察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宽阔的视野、开放的思想、科学严谨的态度、追求真理的精神,引导学生反思自我、反思人生、反思社会,形成完整人格,落实“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的人才培养目标。

       据悉,学校采取“立项建设、期满验收、定期复评、动态更新”模式推进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培育名师优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周期为两年,已有课程需保持稳定开设,新建课程最晚须于2019—2010学年第一学期开课,建设期内至少开课三次。学校给予每门课程建设经费4万元支持,分两期拨付。


2018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立项建设项目

序号

归属模块

课程名称

课程

负责人

5

历史与文化

《四书》导读

程潮

18

社会与经济

政策与人生

刘雪明

19

社会与经济

互联网与国家治理

黄旭

20

社会与经济

当代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

沈本秋

21

社会与经济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分析

谢颖

22

社会与经济

公共管理礼仪

徐凌


广州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建设点

课程定位与目标

(7分)

课程定位

与目标

(7分)

课程定位准确,目标清晰,符合学校通识教育课程模块特征。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交叉思考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洞察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宽阔的视野、开放的思想、科学严谨的态度、追求真理的精神,具备有责任感、有道德、有同情心的公民意识,引导学生反思自我、反思人生、反思社会,形成完整人格,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教学团队

(13分)

团队结构

(5分)

教学团队成员不少于3人,并根据课程需要配备助教。团队成员知识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合理,能够独立承担课程教学工作;课程负责人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师资培养

(8分)

团队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

教学改革

(60分)

教学内容

(15分)

符合通识教育理念,有利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了解人类最基本的知识领域和思维方法;融会贯通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智性思维、健康人格、美好情感。课程重在启发思想、传授方法、提升能力,而非讲授知识细节。

教学方法

(15分)

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启发心智。结合课程特点,进行问题引领、多维互动的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和体验式教学,推行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研讨课的课时不少于课程总学时的四分之一。

教学手段

(15分)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网络资源,建设有较为完整的教学资源,课程教学视频、习题、作业等资源符合MOOC教学模式要求,能够在校内慕课平台上开展在线混合式教学。

考核评价

(10分)

注重过程评价,考核形式灵活多样。

教材建设

(5分)

选用优秀教材,并编写出优质、适用的教材或内部讲义。

教学管理

(20分)

教学安排

(8分)

每一学年能够开出1-2个教学班次,其中课程负责人至少主讲课程三分之一以上。

教学效果

(7分)

课程深受学生欢迎,选课学生多,开课班次多,学生评教和同行评教优秀。

推广价值

(5分)

课程特色鲜明,具有示范辐射作用和推广价值,未来能在其他高校或校外课程平台上推广应用。

注:优秀标准总分应达到85分。




来源|广州大学教务处稿

协理|GUPA教学事务部

支持|GUPA学生事务部

编辑|谷琶新媒体工作室

谷琶资讯   校园手信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始创于2004年。教学设施齐全,师资结构合理,科研实力雄厚,学科发展迅速,是珠三角政务管理、都市治理和社会工作教学中心和科研重镇,也是最具成长性的创新型学院之一。学院遵循“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理念,坚守“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目标,坚持“本土化,个性化,国际化”方针,追求“更专业,更学术,更高端”气质,创造“民主,团结,和谐,高尚”氛围,为创建“立足广州,服务广东,领先国内,对接国际”的高水平创新型学院而努力!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5楼。邮政编码:510006。联系电话:(020)39366783(行政事务部)、39366775(教学事务部)、39366776(学术事务部)、39366703(学生事务部)。公共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公号:gzdxggxy。【稿约】《南方治理评论》 :gdgzpar@163.com。《广州社会工作评论》:swrgz2016@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