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今日头版头条,苏州下一步的“大动作”全在这篇里→

2017-09-25 苏报评论员 苏州日报


     


每一次历史性的跨越,都离不开伟大目标的引领。当下的苏州,再次站到了一个历史性跨越的新起点上。


“苏州不仅要成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杆,而且要成为探索具有时代特征、江苏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标杆。”日前召开的省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苏州市工作,省委书记李强明确要求苏州在更高的坐标系中勇当“两个标杆”。这是省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把握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站在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的大局高度,对苏州工作提出的全新要求。  

    

当前,全市上下正迅速贯彻落实省委的决策部署,统一思想,提振精气神,齐心协力,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勇当“两个标杆”、建设“四个名城”的工作中,奋力将苏州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名城、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名城、富裕文明的美丽宜居名城、古今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

 

9月18日,江苏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苏州市工作。

    

勇当“两个标杆”,承载着省委对苏州的厚望与鞭策。

   

 “两个标杆”,契合国家“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省委对苏州发展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城市创新潜力和改革探索能力的充分信任。同时,更是一种巨大的鞭策,激励着苏州广大干部群众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继续担当起全省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探路者,用苏州的率先探索引领江苏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不负省委重托,不负人民群众的期盼。

    

勇当“两个标杆”,更是苏州自身发展的迫切愿望。

    

一方面,在历史的纵坐标里回望苏州,我们充满信心。姑苏大地这块发展热土,在历史的进程中,历来发挥着标杆的引领和带头作用。苏州自古有着“苏湖熟、天下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苏州抢抓机遇,通过乡镇企业崛起、开发区建设推进,先后实现了“农转工”“内转外”的重大跨越。新时期,在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征途上,苏州同样正加快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大力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等各项改革探索,抓得比较早、也比较主动,为实现城市新一轮跨越发展奠定了基础,厚积了能量。


近年来,苏州持续加大创新载体建设力度,牛津大学苏州研究中心、哈佛大学韦茨创新中心等国际创新平台落户苏州,与微软、苹果、阿里巴巴、华为、科大讯飞、京东等企业共建的研发机构也已启动建设。



另一方面,在现实的横坐标里审视苏州,我们更加清醒。尤其置身全球新技术革命背景下大变革大变局的时代,面对城市竞争群雄并起、你追我赶的新格局,我们更要找准自身的目标和定位。要清醒地看到,对照硅谷、上海、深圳、杭州等国内外先进地区和先进城市的高标杆,我们在创新浓度、市场活力、“独角兽”企业培育、互联网经济发展、百姓富裕程度和社会治理等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我们唯有以更加宽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举措,增强标杆意识,把握标杆内涵,拿出标杆作为,才能确保苏州行稳致远,长盛不衰。

   

目标引领,重在实践。勇当“两个标杆”,对于当前的苏州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对照省委书记李强的具体要求,突出创新驱动,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突出改革开放,铸就创新发展新动能;突出城乡建设,打造人间新天堂;突出文化传承,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要以此为主攻方向,凝心聚力,全力以赴建设“四个名城”。这是苏州主动融入国家长三角区域发展战略的积极举措,与苏州“十三五”规划的发展目标高度统一,是在集聚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实践智慧基础上的一次再出发。

   

我们要把苏州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名城。这迫切需要我们通过科技创新、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干,创新能力强、发展模式新、产业集群优、品牌影响大的现代产业体系。

 

十年磨一剑。昆山正打造国际级生物医药产业园,小核酸产业基地蓄势待发。


我们要把苏州建成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名城。这迫切需要我们更加主动地融入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总布局,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中新合作、海峡两岸合作、中德合作等众多开放平台优势,强化人才、金融等要素支撑,全面提升各个领域的开放水平,大幅度提高苏州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实现由开放大市向开放强市转变。

   

我们要把苏州建成富裕文明的美丽宜居名城。这迫切需要我们打好聚焦富民主攻仗,坚持把人民群众获得感强不强、满意度高不高作为评价“富民”的标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过上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和追求。同时汇聚力量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持续加强平安和法治建设,努力健全公平公正的市场机制,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形成一流的政务环境、生态环境、营商环境、法治环境,使苏州成为令人向往的宜居宜业首选之地。

   

入夜的山塘街,灯火阑珊,除了可以感受“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的景致外,还可以到山塘昆曲馆喝茶听曲。


我们要把苏州建成古今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这迫切需要我们做好古城保护的“五篇文章”,让古城、古镇、古村落保护水平走在全国前列,让苏州园林的“金字招牌”更加闪亮,让苏州丝绸、苏州刺绣等“经典产业”焕发生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拿手绝活”更加抢眼,全方位铺展开一幅现代的“姑苏繁华图”。

   

今日的苏州,静水无声,而深流中正激荡着喷薄欲出的爆发力,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强大势能已经形成。尤其历经一年来答好“创新四问”的磨砺,全市上下人心思进,精神振奋,干事创业的心气和心劲、信念和信心,奔涌而出。


我们只有始终保持这一负重奋进、敢为人先的干事创业精神状态,才能做到敢想不畏难、敢闯不退缩、敢干不懈怠,真正领风气之先,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勇当“两个标杆”、建设“四个名城”的历史进程中,才能把苏州建成一个经得起实践检验、能够对历史负责、足以让人民满意的新苏州!


       ★本文原载《苏州日报》2017年9月25日头版,原题《勇当“两个标杆”  建设“四个名城”》,“苏报智库”转载时略作修改。


本文为苏州日报综合编辑

来源:苏报智库 、苏报评论员 震欧 、编辑陆一、引力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看完了,不给苏报君点再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安徽:击楫中流当“先锋”
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推出口述史纪录片,见证苏州对外开放和丝绸产业的振兴
联泓新科董事长郑月明:从高处谋布局 以创新破“内卷”
发展未来产业,我们今天该做什么
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举行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