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是在春节跟家人出柜的

北京同志中心 北京同志中心 2019-04-21

去年春节,传统喜庆的气氛又在“逼婚”的话题中结束。


“你看你老大不小了,明年春节再回来,能不能把这事(结婚)办了?”母亲语气强烈。


“别逼我,我不想跟你聊这个。”条件反射似地,我再次想回避。“妈,你先去忙吧,我跟他聊聊,”我姐出来打圆场,妈叹口气转身进了厨房。


“你是怎么想得?想怎么跟家里交代?“我姐试探性地问,语气温和。手足之间的默契,她似乎早有察觉。


总归是要面对的吧,我心想,于是回答:“我喜欢男生啊,我也不可能跟异性结婚。”


“好吧”,她一脸无奈,又似乎心里的石头落地:“那你和妈说一声吧,不然她总惦记这事(结婚)。”


我不知怎么回应。


“要我帮你说么?”姐看出了我的为难。


“不用,我自己说吧。”我拒绝了。凭着先前对“同志出柜”知识的了解,我深知代出柜不仅成功率低,而且还可能引起家人间的误解和矛盾。尽管不容易,但出柜是一个同志早晚要面对的坎儿,我想做真实的自己,还想被家人坦诚地接纳。

 

鼓足勇气,我走到厨房,推开门。

“妈,我想跟你说件事。“


“说吧。”她一边应和,一边擀着手里的饺子皮。


“妈,我不想瞒了,我对异性没有兴趣,我从小只对男性有兴趣。“


“这是啥,你是同性恋啊?”


“是。”我肯定的说。话一出口感觉空气都结了冰。


……


我曾在脑海中无数次想象出柜的那一刻,母亲的反应,是恐惧,是接受,是怀疑,还是别的什么。即使做了一些心理建设,但真正发生的一刻,我却依然胆怯。


她抽泣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你什么都别说了……为什么你不能像别的孩子一样……我曾经对你抱了多大的希望,让我不管多难坚持到现在,现在你让希望破灭……”


说完,她开始痛哭,像洪水泄闸。


 我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忐忑不安地把纸巾递过去,等着下一步。


“吃完这顿饺子你就走吧……我不想再看到你。”母亲带着哭腔说。


气氛尴尬,我只好让姐姐在身边陪着她,收拾行李出门了。


回北京的路上,心情远没有预想中的放轻松。


“我会因为出柜而失去母亲吗?”我不确定,只能不停地发微信,跟姐交流信息。


之后一个月,我和母亲试着联系,但没收到她任何回复。


一个月后,就在我快要失去信心时,她恢复了以往给我微信运动点赞的习惯。


过了几个月,她似乎渐渐接受了这件事,生活不再以我为中心,开始花时间去做其他事,比如和老同学聚会,让自己的生活充实了起来。


后来我们计划下次春节去泰国玩,还有我新交往的男朋友一起。出柜后的日子,还有更多的努力需要做,但是相比出柜前的遮遮掩掩,我终于可以让母亲看到真正的我,而无需“扮演”一位她想象中的儿子。


在这里分享我的出柜故事并不希望大家当成模板,毕竟我们面对的压力或许不同,但是我相信我们对于真实的幸福的向往,大概有相似的地方。


朱德庸说:“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大多数的思考是一种抄袭,我们大多数的生活是一种模仿;我们大多数的感情是一种廉价,我们大多数的幸福是一种交换。”如果你想要的幸福成为真实的自己,追求真爱而跟Ta(即使同性)在一起,在别人眼里成为少数又有什么关系呢?


配图自《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前段时间玩了游戏A Gay’Life(中文名:生而为同)的游戏,里面关于出柜的科普很有借鉴意义。


(听说你们对这款游戏很好奇,点击“阅读原文”可下载游戏啦~)


游戏中,男主林浩决心出柜,可以选择“平和、坚定的”方式也可以选择“痛苦、歉意”的方式,之后会进入“出柜审判”阶段,共12回合。每一回合,家人会抛出一个对“同性恋”的质疑或偏见,请在规定时间内选择合适的回应。我整理出一些干货给大家:

 

家长1:这不可能!我们家从来都没出过同性恋,你怎么可能会是同性恋?


那好,现在咱们家有个同性恋了。那就是我(或者:我是认真的,我没有在开玩笑。)迫于社会规范的压力,以及传统文化中对同性恋现象的轻视和传宗接代的压力,很多同性恋用骗婚生子的方式掩饰了他们同性恋的身份。所以你才没有注意到他们。

 


家长2:你听妈说,你从小都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男孩子,不可能是同性恋的。你可能只是还没遇到喜欢的女孩儿罢了。


从小到大,我都只对英俊的男生感兴趣。女性不管多么漂亮,性格多么好,都不会让我心动。我不是同性恋是什么?

 


家长3:你怎么还这么执迷不悟!同性恋是违背天理、违背伦理、违背生理的!


通常认为“绝对同性恋”由生理性因素造成,它又被成为“排他性同性恋”、“素质性同性恋”、 “真性同性恋”,是天生如此的,怎么就违背天理、伦理与生理了呢?同性恋被视为不自然、不健康、不正常,完全是由于“强制性异性恋”的社会权利结构导致的。我们同性恋只要有理解与尊重的土壤也可以生活地很健康,很阳光。

 


家长4:也许你可以矫正过来呢?算妈求求你!


同性恋根本不是疾病,早在2001年,我国就把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名单中剔除了。既然不是疾病,我为什么要矫正呢?我又该怎么矫正呢?


妈妈,如果您真的爱我的话,希望您能替我考虑一下,为了家人与社会的期许违背我的本性,即使结婚了,我会幸福吗?在这个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的时代,为了家族的面子,同性恋者的恋爱自由与婚姻自由就该被牺牲吗?


配图来自浪漫转身家长群


家长 5:难道老天真的要断咱们家香火?


对于不能完成“结婚生子”的家族期待,我感觉很抱歉。如果要延续香火的话,我希望能通过领养的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后代。根据民政部的统计,全国现有事实孤儿至少61万人,学术研究发现,长在任何形态家庭中的儿童都要比福利机构好。我相信只要给予孩子充分的温暖与关爱,同性恋者也能成为优秀的父母。



很多同志担心出柜之后,会把父母拉进柜子里“受罪”。性教育的落后与掩抑的性文化导致同性恋的污名化,也让同性恋自我憎恶。但是,越见不得光,越会滋生猥琐和犯罪,越容易堕落、沉沦……父母抚养我们长大,是我们最为信任的人。愿意活在阳光里,接受家人与社会伦理对其行为规范的监督,不是每个同性恋都可以如此勇敢。父母能教出这么好的孩子,应该感到骄傲。

 

游戏玩到最后,会产生9个不同的结局。自我认同的分值越高,越有可能在最后获得家人的里理解和接纳,进入感情线分支并走向世俗圆满的“同性婚姻”结局。谁不想和自己爱的人享受被家人祝福呢?

 

理想的状态下,我们不用再为“出柜”与否发愁,我们盼望的是社会里的柜子消失。这需要你我,和许多人的一起努力。


陈咏开出柜后在微博写道:

“此时此刻,我害怕吗?

害怕。

毕竟我向来都是个普通不过的人。

有着平凡的梦想,希望宅在家当个家庭主夫(笑)。

我没有揭竿起义的魄力,如果可以,我希望我不要当烈士,我可以享受前人栽树的果实,当个乘凉的后人。

可没办法,一些冲锋陷阵的朋友纷纷炸号,环境逼得我没有乘凉的大树。

我只好,颤抖地拿起手中的种子撒下,静待未来它发芽。

如果它可以的话。”


我很佩服咏开的勇气。


身为同志(LGBTQIA),出柜只是人生诸多自由意志选择的一种。如果你觉得没必要,为什么要去做没必要的事?如果你觉得非常重要,请你坚持下去,要知道,你的态度可以影响他人的态度。



填写二维码书写出柜故事或者你对出柜的看法,有可能在下次推送中读到它。




今日作者:人间指北

简介:灵魂的肥胖不需要减肥。

专栏:《这可能是一条有味道的推送》

特别感谢:@哈里小叔叔 “A Gay’s Life”《生而为同》作者



编辑:Yuri


【文章精选】

TA说爱我,却又打我

不要让“保家卫国”,成为跨性别者的奢望

“亚洲同志项目”政策简报发布!

北同十年,我们一起见证改变

春节同志穿搭指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