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艺国际(广州)秋拍:溯源见今,名家精品见证艺术史流变

刘军 99艺术网 2023-06-22




华艺国际1993年成立于广州,是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奠基者之一。广州不仅是华艺国际起步之始,更可以说是中国油画的溯源之地,被誉为中国油画第一人的李铁夫同样是从广州开始自己的留洋习画之路。

 

广州美术学院作为“八大美院”之一,为中国早期油画的发展以及当代艺术的多元面貌增添了一抹独特的南粤风景,次华艺国际(广州)秋拍现当代艺术版块分为:“半个世纪的目光——艺术先行者”、“聚象南方——当代艺术的多元迸进”、“墨·变——当代水墨专题”、“艺趣隽永——经典与潮流的碰撞”、“形象之思——雕塑专题”五个专题,120余件佳构以飨藏家。这些作品中既有美术馆级的珍罕之选,也有当下最具代表的名家近作,我们不妨优中选优,看看此次春拍中有哪些不容错过的经典佳构。

 

华艺国际(广州)2022秋季拍卖会将于9月21日——22日预展,现当代艺术专场将于9月23日19时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举槌。





【 广美传承——前辈开拓者】



中国留洋第一人——李铁夫


李铁夫被誉为中国油画之父、中国油画第一人。2017年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学术委员会评选出的广东百年美术史上的21位广东美术大家,李铁夫位列首位。


李铁夫比起二十世纪初开始出国深造的第一代中国画家,提早了二十年便尝试以西方油画语言融合中国传统文化。



李铁夫 白菜胖头鱼

1947-1948

布面油画

63.5 × 79.5 cm

签名:T.F.LEE

估价:RMB 1,800,000 - 3,200,000



李铁夫绝大多数作品藏于机构,民间可见极稀,李铁夫酷爱并擅长画鱼。李铁夫爱徒陈海鹰在《李铁夫画鱼的绝窍》一文中说道,鱼是李铁夫静物画擅长的题材,他善于表现鱼的光感、质感,本件《白菜胖头鱼》堪为其鱼作之典范。


本作递藏有序,来源清晰,是李铁夫好友赵昱家族后人所藏精品,赵家的收藏也是目前最主要的李铁夫油画的民间来源。李铁夫关于油画民族化的探索,是他对中国近代油画发展的最大贡献。如果说李铁夫早期的油画作品是纯正的“西方油画”,那么他晚年的这批作品则是中国化了的“中国油画”。李铁夫借鉴水彩与中国写意画的技法和观察方式,将水彩的薄和透与写意画的笔法和意境相结合,形成了李铁夫特有的静物画风格。


陈丹青曾说:“李铁夫是我非常喜爱的画家,我画不过李铁夫老先生,我以为我画过了,可是拿他的画来一看,仍然画不过他。”



淡雅与浓艳并蓄——水彩巨匠王肇民


王肇民在艺术上崇尚自然美的创造,主张“以形为实质,以神为反映”。他的水彩画干湿并有,笔墨气势苍润,在水墨艺术的领域里拓展出一个全新的境界,堪称一代水彩巨匠。1958年中南美专迁至广州,改名为广州美术学院,王肇民开始专攻水彩,他后来说:“至于我学习水彩画的原因,那就更简单了,也就是人皆不学,我故学之,不愿与别人争热门。”



王肇民 年桔

1983 纸本水彩 39.5 × 54 cm

签名:肇民;钤印:王肇民

出版:《百年王肇民》,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p.44。

展览 :百年王肇民艺术展巡展,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华艺廊,北京/ 广州,中国,2007。

估价:RMB 320,000 - 450,000



本件《年桔》作品正面纯平视的观察角度,点(柿子)线(树枝)面(背景)的几何构图有主次的分布加之形、色、空间的描绘,使物体的多重组和运用色彩的冷暖对比来表现画面的立体感,这样多个视点观察画面产生的不确定性,从而丰富了画面形式的表达。该作也参加了百年王肇民艺术展巡展,于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等重要机构展出。


王肇民的水彩形成了他鲜明的艺术风格,并对中国南方的水彩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者梁江称王肇民和他的作品是当代中国水彩画最高成就的标志。 


大巧若拙——梁器奇专题 


今年3月当梁器奇离世的消息传出,广美艺术界发文悼念称“他带着童真去远方捕捉花的灵魂”。生前虽名震南粤,但很多人对这位前辈却知之甚少。梁器奇1929年生于广西,曾求学于苏州美专,1955年毕业于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广州美术学院前身),生前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



梁器奇 春到岭南百姓家

2001 布面油画 67 × 64 cm

签名:2001器奇;春到岭百姓家 梁器奇作 2001年 广州美院(背签)

出版 :《广州美术学院油画老教授作品——半个世纪的目光》,岭南美术出版社, 2006,p.105。

图录:《梁器奇作品集》,2017,p.29。

展览:1. 阳光·色彩·诗意——梁器奇油画展,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广州,中国,2018;

2. 广州美术学院油画老教授作品展——半个世纪的目光,华艺廊,广州,中国,2006。

估价:RMB 75,000 - 105,000



梁公作品追求西洋的色彩运用与中国画的民族审美相结合,用笔上吸收中国写意画技法,形成自由、奔放、多变等艺术特色。林墉认为梁氏走的是“一条小路”,并且走了几十年。“梁器奇老师的画,有童心有拙味,无深深重重的风格,无厚厚沉沉的累赘。岁月洋洋,乐之又乐,青春的热力在画中勃发。”



梁器奇 陋室的春节 2011 布面油画 80 × 80 cm

签名:陋室的春节 梁器奇作 麻布油彩 创作日期2011年2月7日 辛

卯年正月初五 80x80cm (背签)

来源 :艺术家家属

图录:《梁器奇作品集》,2017,p.27。

展览:阳光·色彩·诗意——梁器奇油画展,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广州,中国,2018。

估价:RMB 45,000 - 80,000



本次广州华艺国际聚力呈现梁器奇先生12幅精彩佳作,以此缅怀这位低调的老艺术家,向梁先生致敬。这些作品横跨了26年(1987-2013),不仅有现代主义以来对人的重新凝视,表现主义以知觉为起点表现出力量的自由性,印象派的色彩穿透性和流动性,古典主义的理性精神,“苏派”受唯物主义影响而来的批判现实主义,以及中国画的意境空间和线条、色彩关系。


梁器奇曾说,“我喜欢油画色彩的无限丰富和无限的表现力。我为之进行的探索几乎倾注了我全部的精力。”在他的创作生涯里,他通过光色的绚烂,色彩的顿挫,笔触的飞驰在他的油画中释放出对艺术的热情。在不拘泥于形准、又不脱离于形似之间,自发地形成了一种属于他个人的、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艺术伉俪——徐坚白、谭雪生


徐坚白、谭雪生伉俪是广东老一辈艺术家,两人同受教于林风眠,之后曾在华南文艺学院、中南美专和广州美术学院工作。徐坚白的作品笔触豪迈,色彩明快,构图磅礴。其笔下的海景作品极富表现力和质感,蕴含大自然的生命力。


谭雪生则长于风景画,画风写意抒情,从他的风景画中依稀能看到林风眠美学思想的烙印,谭雪生也是广州美术学院的奠基人之一。



徐坚白 东山岛灯塔

布面油画 32 × 67 cm 

签名:JB

估价:RMB 200,000 - 300,000



徐坚白的油画艺术,吸取了印象派长于表现光和色的经验,同时也看重笔法的活跃与生动。但她的绘画语言,较之法国印象派或美国印象派,自有一种东方文化的神采。她所作风景,构图奇险,色调深沉,意境深远。《东山岛灯塔》中海面上强烈的金光与浓黑的海水于对比中显出神秘的意味,浪冲刷着巨石,涛声阵阵,唤起了观者关于大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谭雪生 北海渔港 1962 纸本油画 33 × 55 cm

签名:雪生1962

出版:《广州美术学院油画老教授作品——半个世纪的目光》,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p.115。

展览:广州美术学院油画老教授作品展——半个世纪的目光,华艺廊,广州,中国,2006。

估价:RMB 50,000 - 80,000



谭雪生风景画构图富于韵律,色调明丽轻快,既写意抒情又具有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他最喜爱也最擅长描绘各种乡土风情,尤其是家乡的风物以及旅途所见的一景一物,山溪密林的清幽,大山大水的绮丽,渔乡风情的热闹,都成为谭雪生笔下意趣盎然的创作题材。他的油画有一种内在的浑然天成的力量,质朴雄浑。




【广美传承——后继中坚】



 范勃


范勃除了著名当代艺术家的身份外,还是广州美术学院的院长。如果你一直关注范勃的艺术演进,那么很容易就能发现他创作中最大的特点:不停地在突破自己,从精于架上绘画的画家转而成为一个当代艺术的创作者,通过不断实验、打破已有框架、尝试将自己对于外部世界和内部心理的观察、思考、感悟、以最适合的方式予以呈现,这是范勃一直以来作品都处在变化当中的根本。 



范勃 花开花落之十 2008 布面油画 230 × 120 cm

签名:FanBo08

出版:《曳游——范勃作品》,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p.126-127。

展览:1. 拓展与融合——中国现代油画研究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2008;

2. 曳游——范勃油画个展,广东美术馆,广州,中国,2011。

估价:RMB 850,000 - 1,200,000



此次秋拍,华艺国际(广州)将为藏家呈现一件范勃创作于2008年的《花开花落之十》。《花开花落》是范勃早期架上代表系列,李正天的形象被画家作为表现对象。之所以画李正天,范勃曾说“李老师不光对我个人有意义,而是对整个时代都有意义,从他身上我可以感到一种时代变迁的缩影。我觉得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也是历史画的一种。”


范勃把表现对象锁定在其个人关注的范围里,以自己最熟悉的对象为载体从而构筑有温度的景观,努力把同时代人的当下性及个体精神向度的纵深性结合起来,借以呈现和寄寓他的关照和态度。


邓箭今


邓箭今是广东当代艺术的旗帜人物之一,也是80年代推动实验性油画的团体105工作室的成员之一。他的作品始终围绕着“欲望”展开。



邓箭今 火焰山下的爱情 2010 布面油画 50 × 60 cm

签名:DENG JIANJIN2010.9

出版:《自由立场——广东油画十一人展》,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p28。

展览 :自由立场——广东油画十一人展,华艺廊,广州,中国,2010。

估价:RMB 90,000 - 150,000



作品《火焰山下的爱情》中,脸戴面具的一男一女依偎在一起,身体叙事的特征被进一步放大,画布上弥漫的情绪是柔软而忧郁的。观众在欣赏其作品时,往往留下一种暧昧,难以名状的体验,这或许就是邓箭今的作品打动人的魅力所在。邓箭今注重对人心理的描写和表现,他说自己关心的是如何看别人和别人如何看自己。他画的是一种近乎梦幻般的反应,人对外界的反应,如何从群体中分离出来,又如何返归群体。




刘可


刘可是当下中国抽象绘画领域的中坚代表艺术家。1995年刘可考入了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后,对艺术或者说对绘画的理解有了不同的认识,“艺术不单是技术,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在这一理念下,刘可试图通过对哲学原著的阅读来指导自己的创作。2011至2012年刘可开始思考——我们感受到的直线条或集合也是客观物质的一部分,并非只有具体形象才是我们吸收的形态,实际上我们的所有形态、直觉和认知都是通过学习得到的。



刘可 热带雨林之三 2016 布面综合材料 165 × 180 cm

签名:热带雨林之三 刘可 165x180 cm 2016(背签)

展览 :每一天都是最后一天 每一天都是第一天,K空间,成都,中国,2021。

估价:RMB 180,000 - 260,000



观看刘可的作品《热带雨林之三》时,观众很显然可以意识到了线条与空间之间潜在的张力,正如他自己在创作时采用的逐步分割的方法,画面经密集的纵线分割之后,转向覆盖,缝隙越来愈少,缝隙凝聚更集中的力量,通过垂直或水平的块的碰撞揭示能量。当一个方块的层面确定时,它的边界也是对整体面的分割。不同边界是不同的意识的深度组合,每一条纵深的缝隙也是对空白层感知厚度的探测。




【大师的老师们:冯法祀、吴作人】



冯法祀


冯法祀师从徐悲鸿、颜文樑等一代宗师、1946年随徐悲鸿到北平,参加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创办。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后,冯法祀被聘为教授、第一任绘画系主任兼油画系主任。1950年代,他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


其中《刘胡兰就义》是他最具影响力的创作之一。



冯法祀 刘胡兰就义(创作稿——老太太手扶晕倒的云周西村妇女场面色稿之三)1957 布面油画 25 × 38 cm

签名:冯法祀 (左下)

来源 :艺术家家属

估价:RMB 38,000 - 70,000



冯法祀一生的创作,始终遵循年青时代就已确立的"为人生而艺术"的艺术信念。上文提及的上世纪50年代创作的巨幅油画《刘胡兰就义》后为中国美术馆珍藏,被称作馆藏"双璧"之一,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美展,并被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及国外博物馆等收藏。



冯法祀 刘胡兰就义(创作稿——刘胡兰正面像色稿之八)1957 布面油画 38 × 25 cm

签名:冯法祀 1957(左下)

来源:艺术家家属

估价:RMB 38,000 - 70,000



本次秋拍,华艺国际(广州)特别设置了“时代之光 —— 冯法祀重要作品创作稿专题”。本专题极为难得地聚集了冯法祀的五幅经典代表作《刘胡兰就义》、《演剧队的晨会》 、《红军过夹金山》和《送农民子弟上中学》的创作稿,创作时间横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体现出艺术家严谨刻苦的创作方法和行云流水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新中国写实主义革命历史题材油画创作的高峰。



冯法祀 红军过夹金山(创作色稿)1950 布面油画 17 × 26 cm

签名:冯法祀 1950(左下)

来源 :艺术家家属

估价:RMB 20,000 - 30,000



1950年初,南京最先成立了革命历史画创作小组,由徐悲鸿领导的中央美术学院按计划完成文化部的创作重任,冯法祀创作的《红军过夹金山》是由徐悲鸿亲自领导下的其中一幅。作品当年参加了苏联莫斯科举办的“中国艺术展览会”,并发表在当年12月的苏联《艺术》杂志上。本次上拍的《红军过夹金山》(创作色稿)正是于同年创作的原作小稿。


《刘胡兰就义》被誉为1950年代中国美术史上的优秀代表作品,也是冯法祀创作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冯法祀在构思《刘胡兰就义》时,就曾数次走访家属画下一百多幅速写,当中一部分和原作一同被中国美术馆永久典藏。本次上拍的《刘胡兰正面像色稿之八》与《老太太手扶晕倒的云周西村妇女场面色稿之三》正是当年的分组人物创作稿。



冯法祀 演剧队的晨会(创作色稿)1986 布面油画 38.7 × 54.5 cm 签名:冯法祀 1986年(左下)

来源 :艺术家家属

估价:RMB 90,000 - 160,000



《演剧队的晨会》(创作色稿)是冯老原创作相隔近四十载后的再摹写,构图与原画一致,用笔飒爽而阔落,色调明亮炽热,红、黄、蓝、褐交织成年轻热血的乐章,洋溢着明快生动的节奏。这是冯老念念不忘的一幅旧作,这番重新演绎展现出了画家更得心应手和畅快淋漓的感受,色彩及笔触上也贴近其晚年的艺术风格。



冯法祀 送农民子弟上中学(创作色稿)1985 布面油画

35 × 61 cm 签名:冯法祀

来源 :艺术家家属

估价:RMB 30,000 - 50,000



1952年,冯法祀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教学与创作上,他带领学生到到河北饶阳 “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去深入体验生活,创作了年画《送农民子弟上中学》。冯老在1985年重新回味这幅得意之作,以宽平简洁的油彩笔触复刻了水彩原作中鲜亮的感觉,显得更加别开生面,一片欢欣的景象。


吴作人


吴作人1928年随徐悲鸿到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1930年赴欧洲留学,1935年回国,196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第一任教务长,后曾任副院长、院长。


吴作人的许多作品在战乱中失散,故而存世作品十分有限,吴作人在接受了西方现实主义艺术思潮的熏陶之后,很自然地形成尊重自然、以造化为师的艺术信念,力图以加强写实来克服艺术语言日益空泛、概念化。他明确提出:“要到社会中去认识社会,在自然中找自然。吴作人把师造化与夺天工相提并论,并突出了夺天工的目的和创造意义,对五六十年代处于困境的中国画坛也是起了矫正与推动的作用。



吴作人 渔帆夕照 1960 布面油画 49 × 39 cm 签名:作人60

出版:《还我河山——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书画集》,中国文艺家出版社,2014,p.151。

图录:《95年大陆当代油画名家台北联展画集》,台北寒舍艺术空间,1995,p.6。

估价:RMB 600,000 - 1,000,000



《渔帆夕照》是吴作人创作于1960年的作品,这是一幅描绘夏日夕阳之下渔港写生作品,画面之中河道的“S”形状由近至远将视点带到远处的天际线以及云端处,将画面进行了合理的分割,在天际线处夕阳西下,晚霞霞光映照河水,绚烂金黄色彩印染了河面,也印染了天空,河的两岸。水中的帆船大小各异,航道交错,横竖自然穿插,与河中倒影相映成趣。帆船上人物的点缀更加增添了生活气息,早出晚归的渔人生活,伴随晚霞的渲染在一天中消失在茫茫夜空中,陈述渔人晚归收获的一天。




【当代艺术的多元面向】



冷军


冷军是中国当代超写实绘画风格的领军人物,其纤毫毕现的精湛技法让人叹为观止。但人们大多熟悉的是其创作的单人肖像或静物系列,场景式的题材十分少见。



冷军 画室中的提琴手 2013 布面油画 40 × 80 cm

签名:冷军 2013.2.27

展览 :1. 第三届全国九城艺术联展,北京、上海、杭州等,中国,2014;

2. 二月绘·首季展,武汉美术馆,武汉,中国,2013;

3. 行者无疆——2013冷军艺术作品展,宝珍堂艺术馆,广东,中国,2013。

估价:RMB 2,000,000 - 3,500,000



《画室中的提琴手》描绘的是艺术家画室写生的一幕:中场休息,艺术家离场,被写生的提琴手也放松下来,气氛开始变得闲适,严肃的只剩下艺术家留在画布上的写生片段。这件作品从整体的氛围,到画面中的室内、人物到场景的不同细节的状态,为我们提供了实例去了解冷军的观看之道,以及他对物象的态度。


在“画室写生”系列作品中,冷军静静地陈述一种古典的审美观念,他不断在画布上进行形式与绘画语言的探究,在古典美学殿堂坍塌后的废墟上做一个虔诚的守夜人,在纷繁浮躁的现代社会里与观者一起重新回望传统、回味经典、寻找久违的宁静心灵。


苏新平


苏新平的艺术创作大都是通过心灵的感应对人生对社会的观照和破解,并由外在现实环境的冲激而产生对自我的反省。“干杯”这一举动非常重要——苏新平一次又一次地回到这个主题。本件《干杯》就是苏新平从乡土题材转向了都市题材代表之作。在这件作品中,人们不厌其烦地重复“干杯”的动作,沐浴在一片红色的落日余晖中。面临世纪更迭,谁都不知道新世纪要将我们带去何方。商业化的冲击之下,人们癫狂的状态逐渐显现,大家祝酒豪饮,却无法平复如履薄冰的心情。



苏新平  干杯 2012 布面油画 150 × 100 cm

签名:苏新平 2012(左下);干杯 l50 × 100 cm 苏新平 2012(背签)

展览:创意城市2012伦敦美术大展暨2012(伦敦)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北京特邀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2012。

估价:RMB 200,000 - 300,000



苏新平在谈到这一时期的创作时讲到:“看看《干杯》的描述就知道了,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对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人来说都很难适应,被大潮推着走,社会的转型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影响你的心理、精神,这种剧烈的变化必然会带来艺术上的变化,所以我的转型也非常剧烈。”苏新平从他的个人视角出发,以画笔记录下中国近二十年来巨大变化对人造成的精神冲击。


庞茂琨


庞茂琨平静、内敛而略带伤感的气氛,精致、周到的技法表现,这是对庞茂琨女性表现的初步印象。随着观看的深入,画面带来的是越来越强烈的不真实感——画面越写实、气氛越内敛;情境越荒诞、越具戏剧性;表现越精致,内里越寂寥。


庞茂琨创造的女性形象是“自我观看”与自我展示“被看欲望”的混合体。一方面画面中的形象在自我观看、自我欣赏;另一方面整个画面又构成一个隐秘的空间,吸引观者的目光。而作者的目光隐藏其中,冷静、超然,不动声色。



庞茂琨 细语之五 2011 布面油画 130 × 90 cm

签名:庞茂琨 2011(左上);《细语之五》(背签)

出版:《不动声色的凝视:庞茂琨与中国当代油画》,重庆出版社,2011,p.54。

展览:不动声色的凝视:庞茂琨与中国当代油画,广东美术馆,广州,中国,2011。

估价:RMB 400,000 - 500,000



《细语之五》是庞茂琨2011年的作品,画面中身着蓝色裙子的女子双手将裙摆拎起,撑起整个画面,灯光下橘色的皮肤在紫灰色的地板的映衬下格外惹眼,画面通过灰紫色的色调营造了一种安宁、静谧的氛围。观赏者看到虽然只是画中女子的形象和环境,却不由自主的去体会其中的故事情节,这便是其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在。


李继开


李继开的创作由原有的无助、悲伤、恐惧、缺乏安全感,披上了厚重的防风衣,人物的形象由蜷缩在画面一隅逐渐被放大为主体,客体中背景空间的隐匿,主体与客体之间叙事结构的淡褪,由原本依靠主客体间的情绪化的宣泄沉淀为个体的自我显露。



李继开 荒原 2010 布面丙烯 80 × 200 cm

签名:李继开 lijikai2010年;荒原李继开 lijikai2010年(背签)

图录:1.《状态——李继开绘画的寓意》,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2011,p.48-49;

2.《有你,没有你》,对画空间,2011,p.47-48。

展览:1. 状态——李继开绘画的寓意,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沈阳,中国,2011;

2. 有你,没有你,对画空间,北京,中国,2011。

估价:RMB 150,000 - 280,000



李继开扎实的绘画功底让他能完全自如地掌控画面,他用一种典型“70年代艺术家”的放松心态来把玩着颜料和色彩。在这件《荒原》中,李继开通过线性的书写,制造出了一种特殊的质感,他随心所欲地将颜料泼洒在画布上,这种随意混合滴落的颜料呈现出视觉上的震撼效果,突出了画面的绘画性。李继开的作品并不被限制于任何特定的风格,他的作品中最突出的就是他的自在,或者说漫不经心的轻松态度,李继开正是用这种态度创造出一种独有的绘画语言,一个广袤无垠的想象空间。


江上越


江上越是当代艺术领域时下炙手可热的明星艺术家之一,从小跟随父母游历他国,江上越像个游牧者,在不同的国家与地域迁徙的过程中,敏感地体察存在于不同文化缝隙间的差异性。对于江上越来说,物理空间中的位移所带来的不仅是生活方式与习惯的改变,更是身体与心理空间的重新建设,而其中最为显现,也最为复杂的是语言。



江上越 彩虹2021 2021 布面油画 45.5 × 53 cm

签名:Egami Etsu 2021

估价:RMB 50,000 - 80,000



江上越说自己珍惜擦肩而过的面容,尽管其中更多的是误解和错位,但毕竟是感悟人生交流信息的契机和开端。她在画面中打开通过色彩、线条与图像所建构的“交流”世界,但同时更加趋于抽象的面孔似乎已经完全摆脱的“形”的限制,也因此放大了观看者与画面中那些面孔的距离感。



江上越 擦肩而过的困惑 2019 布面油画 30 × 30 cm

签名:Etsu2019

估价:RMB 30,000 - 50,000



彩虹象征梦想和希望,同时它的每种颜色相互不融合,像是一条条平行线,界限分明,组合到一起又很美丽闪亮,这与江上越追求的交流的象征和本质有一种很强烈的共鸣。这也许正对应了江上越所说的“人类相互交流不是为了靠近,而是为了评估彼此的差距”这句话吧。




【当代水墨名家】



“水墨”作为中国及东亚文化圈独特的一种艺术语言和绘画媒介,对此文明区域所谓“东方美学”、人文精神和物质生活的塑造与成型,影响深远。中国的当代水墨发端于80年代未期,它既是中国面对大时代变革所做出的回应,又是中国现代美术逻辑推演的必然结果,当代水墨发展如今已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重要的一环。



梁铨


2000年左右,从杭州到深圳生活后,梁铨的画面突然变得“平淡天真”起来。对外部环境的不适应,让他转向禅宗,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他的画面不再固守于面面俱到的‘满’,而转向对于‘空’的追求,风格转变之时,一切都来的平静而自然,在梁铨看来,此时,他进入的也许是人生的第二个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梁铨 无题 2001,2003修改 纸本综合 60 × 90 cm

签名:梁铨2001,2003修改

估价:RMB 50,000 - 100,000



看梁铨的画,如只停留在形式上,便错过了其中的禅意。所谓“禅意”更多的是一种意境和体察万物细节的角度。梁铨画面中的禅意,既有着倪瓒式的萧疏空寂、超逸脱俗的疏离与清远之感,也来自于被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感与一个个片段所浸润的人生故事。


李津


李津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对生活抱有极大热情并乐此不疲的人。他的画取材于“自己的生活”,通过对生活场景的描绘,反映他与食,与情、与景之间盎然的情趣。他把对艺术的理解化为笔下的水与墨的技法中,在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中找到了一条有着独特风格的水墨道路。



李津 养气图 2012 纸本水墨 38 × 43.5 cm

题识:李津制 美食气 图卷;钤印:李津印

估价:RMB 70,000 - 120,000



他的画充满了强烈的个人风格,没有刻意的诗情画意,但却用最平实的笔墨,展示出了对世俗生活最彻底的拥抱,“俗”中含着诙谐,让人在似与不似之间充满遐想。有人说李津的画看着就像小孩涂鸦,但却在简单中充满了致命的吸引力。李津说他本身是一个很有“老”情节的人,骨子里没有故意去强调传统,无论是审美还是生活方式,都跟古人很接近,就植根在传统里,包括他的生活,对很多事情的选择。“你想在这个水墨的历史长河里标新立异,实际上是非常难的一件事,传统情结越深,你跟它的暧昧和衔接就越紧。”


王川


王川是“伤痕美术”的代表人物,早年猎足写实绘画,在 1985年新潮时期转向抽象艺术的创作。他近年的作品潜藏着能量底蕴,通过大小、虚实、粗细、点线面的对比及形态的呈现,往往给人们接近于精神体验般的感受。王川作品的创作灵感丰富⽽而复杂,画面线条转化既有抽象又有具象元素。


在2009-2013年的抽象水墨作品中,王川把自己这个阶段的作品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个人对大自然的感念,内心对大海之幻想,“动“和”静,“黑”和“暗”的无限性、无穷性、流动性之感受;二是个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切感受,虚妄的放大感和无奈的亲切感。



王川 2013A-No.5 2013 纸本水墨 92.4 × 96.5 cm

签名:王川2013 青城山(左下);钤印:两枚

展览 :锋向:水墨新抽象——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第二单元),上海明圆美术馆,上海,中国,2019。

估价:RMB 95,000 - 135,000



在《2013A-No.5》中,游离不定,穿插起伏的线条,没有任何特定的内容指向及方向,这些线条好像并没受到材料的影响,自由纵横在宣纸或画布上。对于抽象艺术,王川曾写到:“绘画是非常个人的东西,我画抽象画纯粹是一种兴趣。其间大病一场,我走到了死亡的边缘,生命之于绘画,绘画之于生命,用什么材质作画是次要的,抽象艺术是不可确定的。因为超越文字,超越思想,超越概念,超越表达,这是抽象艺术最神秘,自由的,难以言说的,只可意会的。因而,抽象艺术是很困难的。”


王绍强


王绍强在对传统文化以及对当代价值的理性思考中,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当代“人文山水景观”。他在人文地理学、中西方哲学、古代画论以及水墨媒材方面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在营造的水墨空间中延续了地理人文景观、东西方哲学与美学在图像学层面的探索,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寻找每一事物既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更有其相互依托的共通性。



王绍强 远不若之八 2021 纸本设色 138 × 70 cm

签名:WSQ2021.7

展览:理——王绍强的艺术与维度,何香凝美术馆,深圳,中国,2021。

估价:RMB 220,000 - 280,000



王绍强的水墨艺术是一种意象表达,在他的作品中,可见一些自然山水的丘壑之形,但并非自然山水的实景写照,他运用蒙太奇式的超现实手法造境,造的是浑沌初开、元气充盈的“远古”之境,也是神游八荒、心与物接的胸中之境。



王绍强 痕之八 2021 纸本设色 49 × 38 cm

签名:WSQ2021.7

估价:RMB 30,000 - 42,000



他的笔下生发起各种形态的山川意象,更营造出无边无垠的宇宙景象,一如庄子《逍遥游》所论述的自我与自然的关系: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这种“游”才超越了时空成为精神之游。



秦艾


秦艾的绘画以其特有的“语言强度”建构了坚固牢靠的艺术主体性。从2007年开始,秦艾由“空间生产意识”引领,推进成为一个“场景制造家”,与传统物象进行了更为彻底的告别,动物在空间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更进一步的确立。在画中动物的处理上,在看似单纯简单的画面中,既保留了作为场景中的主体角色,又使其处于一种观者“凝视”下的“观看对象”身份。



秦艾 盒子里的鹿 2011 纸本设色 64.5 × 125 cm

签名:秦艾制

出版:《“概念超越”2012新工笔文献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p.156-157。

展览:1. 概念超越——2012 新工笔文献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2012;

2. “时代观照”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巡回展,今日美术馆,上海、成都、武汉、深圳等,中国,2013。

估价:RMB 180,000 - 280,000



秦艾调动画面一切场景、对象和他们之间的关系,进入一种主动性的状态。这种“绘画思维”的自觉化明确,也使她的绘画更具“语言强度”。从巨大的中国画学传统的精神正典中走出的秦艾,借助“中国传统”将这种“直接性”的叙事视角和表达方式“委婉化”,形成一种巧妙的“借喻”,这是艺术家在“跨文化”现实下艺术内在结构层面的一种深度尝试。




华艺国际(广州)2022秋季拍卖会日程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华艺国际(广州)2022春拍电子图录,浏览专场全部拍品。




end



往期回顾 / REVIEW


  1. 女性开拓艺术世界,十场国际大展召唤而来

  2. 潇当代美术馆:这是一次探讨“女性”问题的展览吗?

  3. 克里斯蒂娜·夸尔斯:画画是一种思考训练

  4. 恩里科·巴赫:微物世界,"100/100"的自我审视

  5. 《景外之景》当代艺术展广州开幕

  6. 今天,我们19周岁了!

  7. 国外大牌画廊与中国艺术家合作,看重的是什么?

  8. 薛松“法自然”系列新作展:从“读万卷书”到“行万里路”

  9. 享年67岁!收藏家、百家湖博物馆创始人严陆根纽约病逝

  10. 奥尔巴赫:丑陋的画作背后

  11. 首尔弗里兹之外,主展单元画廊这些展值得推荐!

  12. 江上越:艺术是“交流”和“误解”的产物


99ART

当代艺术收藏投资专家

长按上方二维码,轻松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