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00小食计划 | 生活会跟自己做的小面一样慢慢变完整

1000小食 小样 Young
2024-09-07


巧老师,我的大学同学,大概因为毕业后在媒体和数字出版行业工作,所以被称为“老师”。巧老师有着我特别喜欢的个性,多数人眼中她大大咧咧,但了解的会知道她内心也许比很多人更柔软细腻,更懂体恤。


作为1000小食项目2.0的开篇,我心中第一个就想到巧老师,因为她不仅爱食物,更重要的原因是,她懂得通过食物来爱别人。


第一次吃巧老师做的小面,是2016年的跨年夜。那晚跟六七个大学同学在她家彻夜欢腾,数杯红酒混着“螺丝刀”下肚,最后众人横七扭八地睡到第二天中午。宿醉后的胃口欠佳,于是巧老师决定亲自下厨给大家煮小面,而且还有煎蛋。


当时的小面虽不是巧老师最佳水平,却让人记忆深刻。毕竟,那是2016年的第一口滋味。


跟巧老师要重庆小面的食谱时,我问她觉得自己跟小面的相像之处?


她说:“可能看起来没啥,(此处有画外音:其实也没啥),其实还是有很多值得注意和观察的地方啦。




Q:如何制作小面的灵魂“油辣子”?


油辣子的辣椒面是妈妈从重庆市场买完寄来的,比较粗的那种。另外要准备一个热油烧不坏的容器,所以妈妈还寄了个搪瓷罐


做油辣子时,最好放点核桃或者核桃壳,会香。


然后加,和辣椒面混合均匀。


热油,烧到冒烟之后关火,隔半分钟到1分钟让油稍凉,然后边浇油边搅辣椒面,以免表面的辣椒面被热油烧糊。油和辣椒面的比例没有一定的数,只要辣椒面能搅散,不是糊在一起就可以。



Q:如何学会做小面?


因为小面就是妈妈的味道啊。自己吃了十几二十年,工作后住的地方有厨房,加上自己喜欢做菜,好像自然而然就会了。虽然最初下的面不好吃,调味比例也很奇怪,但身边朋友一直鼓励说好吃,好像慢慢就真的变好吃了。


一开始我只会下一碗素面,姜蒜,菜,肉末都不放。后来觉得要加更多东西,做的面也更完整更像重庆小面了。



Q:妈妈做的小面味道?


我妈最开始也做得不好吃,要么盐少了,汤少了,要么面坨了,辣椒又不香……但在我的不断挑剔下(我是吃东西蛮挑剔的人),其实是鼓励她进步嘛,从初中开始,我妈做的面就变得特别好吃,还会做各种各样的臊子。即使在没有青菜的时候,她也要烫一把小葱当青菜,再加上自己炼的猪油,就特别好吃了。外头做的重庆小面臊子更肥一点,汤也比较油。自己做的更清淡一些,汤是可以喝的。



Q:心目中的小面馆?


一直想开小面馆是因为有个厨子梦,而现在自己的手艺只够支撑做小面,做其他菜偶尔会失手得离谱。而且小面是最能代表家乡和记忆的食物:刚来北京时(2011年),川菜重庆菜都很常见,而小面还没流行起来,所以那会儿最想吃的是小面,而不是重庆火锅。


毕竟小面是一日三餐都能吃的,所以比火锅更能代表家里的味道。


我心目中的小面馆分两种,一种就是重庆街巷中随处可见的几千家苍蝇馆子,各据一片区,彼此间差异不大,有自己的顾客群,这样也不容易垮。另一种是我现在在北京这种情况下,想开一家有空间氛围的小面店:干干净净不油腻的,能让人坐下来聊聊天。


小时候有一个很特别的记忆:我舅舅每次回永川,就让我妈妈下一碗面,倒一杯白酒,看看电视聊着天,一碗面也可以吃两三个钟头。小面和小酒,其实很搭。



1000小食说:

随性在面上,认真都在底子里。





后记


距离上一篇吃进肚子的家庭历史推送后,隔了一个多月才更新,略觉得惭愧。本来想着要隆重点推1000小食计划2.0的方案,毕竟之前也做了不少功课,但这段时间的种种遭遇,让自己有点担心无法兑现完整承诺,索性还是先做事,再说话吧。


简单地说,1000小食计划的2.0,要“众筹”一个中国家庭食谱。通过采写、记录、呈现,重新拾起来自家庭的味觉记忆,在点点滴滴的细节追溯中,创造我们和家人的沟通契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小样 Young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